锰钴水滑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zhen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类废水的有效处理和排放作为热门话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印染废水有机物含量及碱性高、水质变化大,急需有效催化剂进行降解。类水滑石由于其构成和可调节性好、比表面积巨大、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催化、环境治理等领域,许多学者对双氢氧化物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石墨烯自2004年被初次制备出后就在各领域表现出优异的发展潜力,其理想的晶体结构、高机械强度和比表面积使它成为催化领域的常用材料。研究表明将水滑石与石墨烯材料复合可以有效增强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因此该类复合材料在高级氧化技术及电催化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制备出Mn-Co水滑石/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阴极,对不同Mn/Co配比下的电极形貌进行表征,使用电化学手段对其氧化还原性能进行测试,并选取最优条件下的电极进行罗丹明B(RhB)废水的降解及机理探究。(1)采用水热法制备Mn-Co-LDH材料,其中Mn/Co元素设置3:1、1:1、1:3三种摩尔比(LDH1、LDH2、LDH3);氧化石墨烯(GO)采用Tour组提出的改进的磷酸法制备,并进一步用水热法制备Mn-Co-LDH/rGO复合材料(LDH1/rGO、LDH2/rGO、LDH3/rGO),利用扫描电镜(SEM)以及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形貌进行表征,可观察到明显的双氢氧化物层状结构及石墨烯层。XRD及XPS结果表明材料由C、O、Mn、Co四种元素构成,且两种金属的主要存在价态为+2价。BET表征结果显示材料的最大比表面积可达244.5 m2·g-1,孔径主要分布在010 nm。(2)对电极的氧还原(ORR)及氧析出(OER)性能进行测试。ORR结果表明,材料在-0.425 V处出现氧还原峰,且随着Co元素配比的增加及rGO的加入,材料的峰电流从0.486 mA·cm-2上升到0.749 mA·cm-2。RDE结果显示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为2,发生两电子还原过程。OER结果表明:LDH3/rGO电极的起始析氧电位为1.48 V,Tafel斜率为47.8 mV·dec-1。另一方面,当反应过程中电流密度为10 mA·cm-1时,过电位为346 mV,几乎与商用IrO2媲美,表明材料具备良好的稳定性。(3)将表征结果最优的LDH3/rGO电极作为阴极进行RhB废水降解,考察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染料初始浓度20 mg·L-1,催化剂投加量1 g·L-1,电流密度30 mA·cm-1,初始pH为11。在最佳条件下,电极可在120min内将RhB染料降解98.5%,且将电极循环使用3次后降解率仍可达93.9%。自由基淬灭实验及EPR测试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的主要自由基为·OH。
其他文献
挥发性有机物(VOCs)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常用的末端治理技术包括催化燃烧、光催化、生物法和等离子体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具备适用性广、工艺可以快速启动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能够有效配置市场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而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投资对农业经济也是如此,农业生产性投资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第
磁流变阻尼器作为半主动悬架的一种典型的执行元件,其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算法的设计是目前车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磁流变阻尼器具有动态范围大、响应速度快、功耗低等特点,
随着国家关于棉花产业政策的改革和国际棉花产业格局变化的不断发展,棉花产业作为传统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创新机遇。从2008年开始,随着棉花机械化采摘的推广应用和棉检
我国自1995年设立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以来,一直实行事前筹集、统一调度的基金管理制度。虽然在2009年的《保险法》及2008年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中再次对基金的筹集、管
热障涂层(TBCs)作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要的热端防护部件,广泛应用于发动机的喷嘴、叶片等关键部位,能够有效提高其工作温度,大大延长了热端部件的服役寿命。随着人们对高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地下轨道交通的可用空间逐渐趋于饱和,故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出现近接既有线路,多条隧道、管线等交叉纵横的现象,为确保隧道群近接施工
笔者认为针对一位作曲家的多部作品进行系统的研究、学习,对一位专业演奏者来说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有帮助的,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来了解这位作曲家的艺术思想、创作理念以及创
血清型作为众多病原菌的一种生物学表型,在致病菌的鉴定、传染病的暴发调查和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6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的数据表明,副溶血弧菌是引起
单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的姿态与轨道控制。因发动机的流动、反应和换热等主要过程均发生在催化床内,所以有必要对催化床内的物理过程进行仿真研究。但是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