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劳森的识别理论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isu1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论于这一崭新视角:基于识别问题重审斯特劳森的主体哲学思想,并提炼出内嵌于斯特劳森哲学思想中的识别理论。这种研究既为在各个核心主题背景下推进对其识别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又为深化研究其哲学的各个相关主题开辟了一条新的进路。本文的立论基于以下原因:通过对其著述的研究我们发现:第一、尽管他的各个核心主题并非直接探讨识别问题,却与该问题有着密切关联。解答“识别的实现”的必要条件离不开各核心主题的论证和支持,而要完整把握各核心主题及其相互关系,又必须将其置于“识别的实现”这一分析框架中。第二,通过研究解答“识别的实现”的各相关主题,能清晰呈现其哲学思想的演进过程,该过程符合他在《分析的形而上学》中关于哲学总体构想和哲学分析方法的阐释。由此我们认为,识别理论完整而自成一体地内嵌于他的整体性哲学中。其一在于他涉及到识别问题的多个方面:指称与识别的关系、识别的本体论依据、认识框架和方法论等;其二在于识别理论并非孤立于他的描述的形而上学及先验论证的方法体系外,而是与之紧密结合,为他后期总结性提出哲学的分析方法和整体构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总之,识别理论贯穿于他的逻辑学、本体论与认识论之中,与它们融合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缜密系统,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以下部分展开研究:第1章探讨识别理论的形成基础。他与罗素和奎因的论争为识别概念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铺垫,其中已提出了殊相识别的部分观点并包含了后来思想的萌芽。本章首先考察了他在对摹状词理论和单称词项可消除论的批评中正面树立的识别指称观以及将识别指称作为单称词项本质规定性的观点,接下来探讨了《个体》中的识别概念,从“听者—说者”这一识别的基本模式出发提炼出识别的几种情况并对各自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第2章探讨识别的本体论依据。本章围绕“识别的基础性”与“本体论的优先性”的关联展开。第1节从他对逻辑主项与存在的关系的论述入手探讨其本体论的基本立场。第2节探讨他对奎因本体论化约纲领的批评,这为正面阐发本体论的等级论提供了直接铺垫。第3节考察本体论等级论这一特色理论,剖析了“赋予基本殊相以本体论优先性”这一关键命题的内涵,重点分析了他通过对语法标准与范畴标准的比较以揭示主谓区分背后的“本体论优先性”的思路。第4节通过对他与奎因本体论思想的系统比较,深入揭示其本体论的特征和独特意义。第3章探讨识别的认识框架,该框架与概念图式的构想有关。本章首先通过与康德“图式”的比较分析了这一概念图式的性质和特征,接下来围绕“时空系统与作为经验实在的基本殊相对于反映该概念图式具有怎样的关联性”的问题,探讨了作为概念图式之基本构架的时空系统的特征,以及他确立物质物体为基本殊对于识别活动的意义,并从“经验的可能性条件”的先验意义上分析了人对其它殊相的“不同却相关方式”的识别支持作用。本章最终揭示了他确立物质物体和人为基本殊相的目的,即将殊相放入现有的时空系统中以揭示思想的概念图式,整个识别活动正是围绕着对概念图式的说明这一基本任务而展开。第4章探讨识别的方法论特征。旨在通过对识别理论中所运用的先验论证的特征、有效性和目标定位的考察,审视其先验论证关于识别活动之价值。第1节参照康德的策略考察了他有关经验的讨论与概念图式中基础概念之间的本质关联。第2节在考察关于识别的可能性的先验论证的形式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论证应对怀疑论的有效性,并赋予适度先验论证的内在辩护策略下的解读。第3节考察他对先验论证的深化,即对康德先验演绎的重构的“经验的客观性论证”,说明其论证的实质仍是对康德式方法路径的延续。第4节考察他的先验论证的价值目标,联系于对信念确定性的分析,从自然主义观点中为其论证寻找支撑。第5章总结评价识别理论对于当代哲学的新贡献。我们通过前几章的研究的支撑,并结合他在《分析与形而上学》中对形而上学、分析方法及哲学整体图景的阐释,从三个方面归纳了他的贡献。第6章基于以上研究对其哲学思想作出了拓展性思考:第一,从形而上学的“描述性”与“修正性”之关系、“语言理论的现实转向”的合理性以及识别活动的解释途径三个方面对识别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思考;第二,在知识论框架下将其思想解读为特殊的“先验建构型”的基础主义;第三,从拓扑学视角探析了其哲学观和方法论的启示。本文的创新工作可概括为:1.主题上:通过综合思考,将识别理论作为内嵌于斯特劳森哲学中的一个系统整体而非局限于《个体》中对识别的直接探讨,从不同论著中提取出“识别的实现”作为统摄其主体哲学思想的基础问题。2.思路上:拟定了深入挖掘该问题的框架性思路,从形成基础、本体论依据、认识框架、方法论以及对当代哲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探讨,揭示出识别理论的内在发展理路,展现各核心主题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该思路彰显他的哲学整体图像。3.研究方法上:结合各核心主题,将他与奎因、康德的思想进行系统比较,比较中揭示其理论的思想渊源、特征和独特意义。4.归纳和解析上:(1)将其把握客观经验知识的方式解析为适度先验论证的内在辩护策略;(2)基于信念确定性的“普遍印证观”重审其先验论证的价值目标;(3)结合语言现象学,以及心理或认知科学的相关观点,对比研究中揭示其理论的局限性;(4)将其思想定位为“先验建构型”的基础主义;(5)从对其哲学思想的特征与拓扑学基本思想的内在相似性的分析中,归纳出从这种“拓扑学”风格的哲学研究中所得的方法启示。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构建高校教师魅力模型,编制高校教师魅力测评工具,初步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大学生评价教师魅力上的差异情况。研究者结合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所获
学生作业管理系统是在校师生进行日常作业管理的一种工具或手段,作业的及时分发、上交与批改可以通过相关的系统进行更加合理的管理。论文设计实现了一个高职学校的学生作业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文献分析、通过深度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界定教师魅力的概念,初步建构了初中教师魅力的理论模型,编制出初中教师魅力初始问
河流是自然景观中最为灵动与活跃的要素。在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的今天,经济利益的巨大驱动,使得人们越来越肆无忌惮的对城市水域空间进行侵占与掠夺,给河流自然属性及其生态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城乡建设用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有效的配置,使土地资源达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
国家安全法的立法模式呈现"原始型"(即分散式立法)向"混合型Ⅰ"(即分散式+专门式立法)再向"混合型Ⅱ"(即分散式+专门式+综合式立法)发展的趋势,法律体系则由"宪法相关条文+专
王建中是我国当代很有影响力并且在钢琴创作改编中具有巨大贡献的钢琴作曲家,他不断探索西方古典及现代作曲技巧与中国传统乐曲相结合的作曲手法,创作改编了几十首脍炙人口的
高校美术教学在大学生美育和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它是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审美教育,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的美术
Micro-Tom是一种矮化侏儒型番茄,它有许多较其他番茄品种体积小适于高密度种植、荧光灯照射即可生长和播种后生长快成熟期短的独特的特性,正因为这些类似于拟南芥的特性,成为了
<正>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把对学生从阶段性甚至是考试型的培养目标转变为以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发展为目的,希望通过基础教育缔造个体的和谐和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