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飞蝗生物学特性及耐寒性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xi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是陈永林于1963年订立的新亚种(陈永林,1963年)。近年来,西藏飞蝗在西藏、青海玉树、川西高原上危害十分严重,对于西藏飞蝗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在其成虫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上,而对其卵和各龄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耐寒性尚未见相关报道和研究。本文就西藏飞蝗的卵和各龄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耐寒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获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1 卵和各龄蝗蝻的形态特征。西藏飞蝗卵粒呈4列倾斜状排列于圆筒状的胶质卵囊内,每卵囊有40~107粒不等,群居型各龄蝗蝻为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散居型为草绿色、褐绿色。体长、头宽、翅(芽)长、后足腿节长、前胸背板上缘长及下缘长等形态指标在各龄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群居型各龄蝗蝻及成虫在体色、身上的斑纹、斑点等各异。 2 西藏飞蝗的生活习性。西藏飞蝗以卵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卵孵化后需经过4~8小时后才取食,蝗蝻一般喜食玉米、披碱草等禾本科植物鲜嫩叶片。蝗蝻发育到一定程度发生蜕皮,每次蜕皮大约持续30~60min。蝗蝻喜高温和光照,蝗蝻一生需经5次蜕皮才能羽化为成虫,成虫一般取食青稞、玉米、牧草等禾本科植物叶片或茎杆,同样喜高温和光照,成虫经过性发育和生殖发育成熟后,雌性成虫选择坚实平坦、湿度适宜的砂壤土产卵。 3 西藏飞蝗年生活史。西藏飞蝗在四川甘孜州1年发生1代,某些地方(乡城县)1年发生不完整的2代,即以卵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孵化出土,4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1~3龄始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高峰期为5月下旬,7月上旬初始羽化,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羽化盛期,8月上旬始见产卵,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产卵盛期。第1代成虫较早产下的卵块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于当年9月上旬孵化出土,但孵化出的蝗蝻不能越冬。该虫卵、全蝻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2、16.1、14.6℃,有效积温为179.1、360.0、787.8日度。在18、21、24、27和30℃等5种恒温条件下其平均世代历期214.4、133.3、79.2、66.3、50.7d。 4 西藏飞蝗耐寒性 测定了西藏飞蝗卵、各龄蝻、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以及各龄蝻及成虫的水分、糖原、脂肪、蛋白质等耐寒性生理生化指标。
其他文献
从番茄体内分离得的B21菌株,对茄青枯拉尔氏菌有拮抗作用。本文研究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拮抗物质分离纯化。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B21菌株鉴定为枯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在浩如烟海的优秀篇章中,为什么偏偏选中“这些”例子让学生学呢?显然,这些文本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比较单调、枯燥,思维训练要求比较严格,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是很高。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最积极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计算机在各行业的逐渐普及,各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日渐增多,而各专业学生层次又参差不齐,因此对高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古诗词是讲究韵律的,有平仄、对偶、押韵等,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音乐美。感受这种语言美的方法之一就是朗读。
会稽郡虞氏家族是魏晋南朝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并以经学传家,在经济、文化上保有很大优势.这一家族人才辈出,研究虞氏家族的历史,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词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要走出正音、记形、释义这种单一的平面推移式的僵化模式。尝试以词义的感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
婚俗习惯是伴随着婚姻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全体共同创造的一笔精神财富,与人类社会的婚姻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黔北仡佬族婚俗文化的形成进行研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