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头颅CT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hux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中风病的诊断准确率,而且对治疗方案的确定,临床疗效的判定以及病人预后的评价均有很大价值。头颅CT是脑血管病变的影像学依据,可以直观地显示脑梗死的范围、部位等,帮助临床判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血管状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证候是人体对于机体在内外环境变化时所发生的生理病理改变的一种反映状态,头颅CT可客观地表现出中风病的病变性质和严重程度,因此,针对同一中风病人,二者之间一定存在着关联,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尚不明了。而借助神经影像学手段揭示中医证候特征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是建立中风病病证结合的临床评价标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建立临床数据采集规范基础上,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150例,采集头颅CT、理化检查及辨证分型等资料。用描述统计、卡方检验的统计方法探索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头颅CT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区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塞多发多于单发,多累及双侧,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是最多发的两种证型。痰湿蒙神在缺血性中风的证型中,对神经功能影响最大。研究还表明,气虚血瘀型及风痰瘀血型两大常见证型中梗塞部位集中于内囊、基底节区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痰热腑实、痰湿蒙神、阴虚风动型责任病灶分布较均匀;风痰火亢型及风火上扰型多分布于内囊、基底节区及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而病灶的数目及累计单双侧与辨证分型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初步探索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头颅CT与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使用中医证候量表判断缺血性中风病病人病情提供了影像学依据;为缺血性中风病证结合之影像学与证候结合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研究了不同混炼时间下,采用密炼机及烘箱保温处理工艺对硅烷偶联剂Si 69原位改性白炭黑填充天然橡胶(N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硅烷化反应时间,NR混炼胶的门尼黏度增大,填
目的分析肝癌介入患者术后实施舒适护理的生活质量。方法择本院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接收的68例肝癌介入患者资料,依据护理方式分研究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推广,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正在朝信息化方向改革,以校园网络技术和IC卡技术为平台的高科技产品--校园一卡通在高校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校园一卡通的电子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简称VD)是指因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症,为一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
目的 研究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运动健康管理APP设计流程。方法 基于互联网+运动健康管理,在情感化设计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提出基于心智模型的“三维度、六
北柴胡(Bupleurum cbinense DC.)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是一种常用中药,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各地,北柴胡为药典收载的正品柴胡,为开发利用其资源,对北柴胡进行GAP
目的:观察自拟行气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系统评价,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在湖北中医学院附属
急性脊髓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伤残,常会导致截瘫并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本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投入了大
目的: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研究电针(EA)对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穴位时脑功能区变化,探讨针灸理论基础,进一步论证“面口合谷收”这一经典理论和针刺镇痛的机制。方法:采
研究目的:在导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鳖甲煎汤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乙肝后肝纤维化),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四项、肝脏形态、组织病理的变化,进一步明确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