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吐蕃时期棺板画人物服饰研究

来源 :西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省考古研究所发现夏塔图吐蕃时期彩绘棺板画,棺板画中绘有人物、动物、生活用品、植物等生活场景。人物有男有女,整个画面中最出彩的就属男性人物,不仅人数居多且动态丰富,图像中不难看出头饰具有明显的等级之分,贵族方可戴高筒形帽,而平民侍从均戴平头巾,方便利于劳作。可见服装的社会属性已经在增加。棺板画人物服装配饰搭配丰富,在非本民族人物腰间配有箭囊、刀子等小物件。女性以贵族妇女为主,均喜欢穿斗篷。贵族女性服装、妆容赭面和发式与平民女性有所区别,主要是材质与装饰纹样上的差异,款式并无明显区分。本文研究由图像出发,按棺板画中人物男性贵族与平民服饰,人物女性贵族与平民服饰划分,重新反思和检验了已获的材料,采用绘制笔者的款式结构图的论证形式就青海吐蕃时期棺板画典型人物服饰的款式勾画出来,大致可将吐蕃服饰分为三类:锦半臂、翻领大袍、对襟大袍。棺板画中的吐蕃服饰研究反映了吐蕃时期中外文化交往情况,随着近些年国内外学术界对吐蕃帝国研究重视,其价值必将越来越为学界认识。本课题的研究将出土的青海吐蕃时期棺板画人物丰富的服饰文化信息直观呈现,为深入丰富吐蕃服饰文化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兴其物质文化。与此同时,将吐蕃服饰构成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对其设计创新应用影响进行阐述并最终做出个人设计尝试。
其他文献
期刊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确保城市粮储安全?通过上海外高桥粮食储备库的粉尘防爆安全管理,人们或可窥得一斑。
民族融合不是一个新颖的话题,但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新时代意义,民族融合问题日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客家民系是民族融合的结果,经历了前奏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和深度交融阶段漫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方面。开头的成功至关重要,学生在高一打好基础更是重中之重。进入高中以后,不论是
【摘要】当前, 职业教育生源重心向农村移动, 对农村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的思考已经成为中职教育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当今中职招生市场竞争无序、课程设置急功近利、校园文化极度贫乏、创业教育充满说教的现实, 从四方面对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进行理性思考。    如果说办学也可分层次高低, 那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无疑是属于当前教育的“底层”。从取消学生分配制度至今的十几年时间里, 中职学校的生存问题
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要通过对其加以组织而成的,反过来说,能否听懂别人的,能否在
<正>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教学现状,改变学生那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
期刊
期刊
分析电气自动化的创新离不开人工智能的推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改革中,不断引进人工智能,精简复杂的传统方法,帮助人们更加有效地处理问题,更加安全地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如何在语言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意识,很多教师不够了解。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石。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这种生活能否继续取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