钆、钴和镁元素对稀土系A2B7型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aohu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国内外R-Mg-Ni(R=La、Ce、Pr、Nd等稀土元素)系储氢合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确定以La-Mg-Ni系A2B7型储氢合金为研究对象,运用XRD、EPMA、Rietveld全谱拟合等材料研究方法和电化学测试方法对合金进行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重点考察了Gd、Co、Mg元素部分替代对La-Mg-Ni系A2B7型储氢合金的相组成和储氢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La0.83-xGdxMg0.17Ni(3.05Co(0.3Al0.15(x=00.5)合金为研究对象,本文系统考察了稀土元素Gd部分替代La对合金相结构和储氢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d含量对合金相结构有显著影响,Gd含量较低时,合金退火组织中仍保留有凝固时析出粗大块状的CaCu5型初晶相,其周边依次被Ce2Ni7型和Pr5Co19型包晶相所包围;适当提高合金中的Gd含量,CaCu5型相的含量明显减少或基本消失,而A2B7型相(Ce2Ni7或Gd2Co7)明显增加,说明适量的Gd元素替代La有利于形成A2B7型相。Gd的加入能够改善合金的氢化性能,合金的PCT吸氢平台压力随Gd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稀土元素Gd部分替代La可以有效改善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当x=0.2时,合金电极放电容量达到最大值392.9mAh/g,经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电极容量的保持率S100为91.2﹪,具有较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在研究Gd元素对合金电极性能影响的基础上,结合Co元素的替代,重点考察了Gd、Co元素对A2B7型储氢合金La0.83-xGdxMg(0.17Ni(3.35-2xCo2xAl0.15 (x=0~0.83)的相组成和储氢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高的Gd、Co含量使合金中的Ce2Ni7(或Gd2Co7)型相明显减少。合金的PCT吸氢平台压力随x的增加而升高。Gd、Co元素对合金电极活化性能影响不大,但加入Gd、Co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随Gd、Co含量x增加,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以前期工作中具有最佳Gd、Co含量的合金为基础,对合金La0.8-xGd0.2Mgx Ni3.1Co0.3Al0.1 (x=00.4)的微观结构、储氢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Mg元素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合金组织中Ce2Ni7型相的含量。Mg含量对合金性能有显著影响,Mg含量较低时,合金易发生氢致非晶化;提高合金中的Mg含量,合金非晶化现象消失,合金电极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良好的动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合金Mg含量时,合金电极综合电化学性能,尤其是循环稳定性,会显著恶化。
其他文献
盾构是一种专用于地下隧道开挖的技术密集型重大工程装备,管片拼装机是盾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将管片安装到刚开挖好的隧道表面,形成衬砌,使隧道一次成型。要实现对管
目的分析在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排尿频率过多的危险因素。方法在这项研究中,选取我院85例接受经尿道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的患者,并且对尿频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术后发生尿
IL 2 3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 ,隶属于IL 12分子家族。类似于IL 12 ,IL 2 3是由两种亚单位 (p4 0和p19)通过二硫键形成的异二聚体分子 ,二者的生物学功能也有很多相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及普及,基于WEB的远程学习得到了迅速推广。但是教育对象之间存在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差异,受传统的远程教育模式影响,学生
钻头和铣刀是汽车发动机正时齿轮罩加工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刀具。通过对麻花钻和直槽钻结构进行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45号钢和硅铝合金进行了切削实验,总结出了一些影响麻花
"拟态环境"是新闻学和传播学的重要术语,大众传媒在社会生活中渗透广泛。因此,当前的大众传媒所构建的媒介环境,已逐渐向着现实环境的方向演化。
本文研究了电沉积Ni-P非晶态合金在Al18B4O33w/Al复合材料表面的形成过程;分析了预处理工艺对电沉积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初步研究了Ni-P合金电沉积层的耐腐蚀性能及P元素在腐
新一代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以计量数学为基础,给出了产品功能、技术规范、制造与计量之间量值传递的规范模式和统一的数学方法。为了对传递过程进行评价,新一代GPS引入不确定
<正>2019年7月1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自7月4日起,对出口韩国的三项半导体材料加强审查与管控,包括用于生产智能手机和电视机显示屏的氟聚酰亚胺、半导体制造过程所必需的材
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物抵抗地震破坏作用的必要手段。现有的抗震计算理论大多采用刚性地基的假定,对于实际存在的柔性地基介质的影响,在分析中通常给予粗糙的近似处理。但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