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场作用下铌酸锂晶体Y-Cut表面的多晶化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i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铌酸锂(LiNbO3,LN)是一种被称作“光学硅”的人工合成晶体,在X-Cut、Y-Cut、Z-Cut三个晶面中,米勒系数为(100)的Y-Cut晶面硬度最低,弹性模量最小,应用范围最广泛。由于铌酸锂本身软脆的特性,使其在加工过程中极易破损,加工效率极低,因而要想获得表面粗糙度为亚纳米级的超薄晶片十分困难。铌酸锂晶体因在加工过程中会受到本身存在的热电效应和压电效应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若添加外场作用,探索其结构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则对于丰富相应磨削加工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本文以铌酸锂晶体Y-Cut晶面为研究对象,在外加温度场、电场的条件下进行机械磨削,晶片从200μm逐渐减薄至80μm后,表征其微观结构发生的变化,并利用相关模拟软件对其变化的机理进行预测,为获得超薄铌酸锂晶片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其具体研究工作包括:(1)分析了200μm厚度的Y-Cut晶面的铌酸锂晶片在不同温度场以及不同电场下进行机械磨削至80μm后晶体结构发生的变化。表征结果显示在温度场的作用下,随着磨削温度的升高,样品的Li/Nb的原子比逐渐降低,样品的碎裂面积越来越大,且碎裂部分集中在磨痕边缘,在45℃和60℃的条件下,样品均呈现单晶状态,在75℃时样品呈现多晶状态。在电场的作用下,结果显示随着电场强度的升高,样品的Li/Nb的原子比先减小后增大,样品的碎裂面积先减小后增大,碎裂部分集中在磨痕边缘,在2×105V/m的电场作用下,样品呈现单晶状态,在1×105 V/m和3×105 V/m的电场作用下,样品呈现多晶状态。(2)利用Materials Studio中的Forcite模块模拟含有相应Li空位的铌酸锂模型在不同温度场作用下的分子动力学。从均方位移曲线和布居数分布的变化来看,温度越高,晶体结构越不稳定,无序性越高,但是空位率对于晶体结构的影响明显强于温度的变化。利用Materials Studio中的CASTEP模块模拟不同电场作用下相应Li空位的铌酸锂模型的分子动力学。均方位移和径向分布函数结果显示晶体的稳定性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一定的电场强度可以增强晶体的稳定性。(3)利用COMO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仿真铌酸锂晶片不同温度及不同电场条件下产生的应力和应变。结果显示温度越高,晶片产生的应变位移和应力也越大。而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晶片产生的应变位移和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在2×105 V/m的作用下最小,这也说明电场在2×105 V/m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晶片的破碎。本课题探究了外场作用下铌酸锂晶片在磨削过程中易碎的原因,通过对晶体磨削前后微观结构的表征,认为晶体的多晶化是导致晶体易碎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晶体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了外场作用下晶体磨削后稳定性下降,无序性增强。通过对晶片模型进行多物理场耦合分析,验证了外场作用下晶片在磨削过程中受力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边缘部分。计算结果与模拟仿真结果均与实验表征结果相一致。
其他文献
随着全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地面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发展地下空间和水下空间已迫在眉睫。厦门翔安隧道、青黄岛胶州湾隧道等跨海隧道的建成,水下隧道建
本次研究工作,是在以往区域地质调查及邻区找矿工作的基础上,在研究区域范围内开展煤炭资源潜力研究分析,主要目的是寻找煤炭及其他有益矿产资源,为黑龙江省东部重点煤炭危机矿山寻找远景接替资源。了解研究区内下白垩统穆棱组地层的含煤性,对其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了区内不同地层的基本特征和层序关系,确定了区内主要有工作价值的含煤地层为下白垩统穆棱组。通过钻探控制了
工程装备中的振动严重影响装备性能、使用寿命和人员安全,低振动已经成为了衡量工程机械装备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减振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振动是弹性波在结构中的传播,振动控制本质就是弹性波在结构或介质中的调控问题。弹性波调控主要包括波的引导和吸收两方面,本文重点研究前一方面。传统的弹性波引导方法研究主要是基于声子晶体缺陷态和定向传播特性展开的,但随着工程条件日益复杂化,声子晶体中的波传播特性也逐渐体现出
目的分析皮质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SVCI)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脑灰质体积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认知功能损害与全脑灰质体积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现象使其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物理性质,这些性质使它们能够应用作为灵敏的传感器或功能性纳米探针,并可用于高效催化剂研究。特别地,通过调控不同的金属纳米颗粒合成方法、采用多样金属纳米颗粒表面功能化技术以及不同的纳米颗粒的自组装技术,制备得到设计合理、性能优异具有靶向特异性的无标记等离子体生物传感器,从而实现在单个纳米颗粒水平的实时、快速、高灵敏度、低检测限的
研究目的:若能实现对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情况实时监测,对于患者术后治疗策略制定、临床研
目的筛选一种具有表面张力较强且毒副作用低的表面活性剂,制备生物可降解且能够缓释药物的局部给药纤维。包载水溶性药物塞克硝唑和卡铂,对其制剂学性质进行表征,通过体外释放及拟合方程对其释放行为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载药聚L-乳酸纤维膜:药物塞克硝唑采用均相静电纺丝法;药物卡铂采用Poloxamer188W/O乳液电纺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形态结构;X-射线衍射
氧化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有机合成反应,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传统的氧化过程使用当量以上的二氧化锰,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作为氧化剂,反应结束后产生大量含金属离子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过氧化氢水溶液作为氧化剂时,水是其唯一的副产物,因此是一种公认的绿色氧化剂。但直接采用过氧化氢用于氧化反应不可行,一般需要合适的催化剂促进。多金属氧酸盐是一类无机过渡金属氧化簇合物,其
近年来,光致变色功能材料因在化学传感器、光响应自组装、光学存储、细胞成像以及多重调控开关等各个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日益成为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在各种各样的光致变色材料中,二芳烯衍生物因其具有快速的响应性、卓越的热稳定性和显著的抗疲劳性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光致变色体系。因为这些独特的性能,越来越多含不同官能团的二芳烯成为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以苯并呋喃、苯并噻吩为基础结构单元,设计并合成了三类芳
近年来,随着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相关科学的不断发展,单一材料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因此,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新材料,不同性质的高分子材料及纳米碳材料复合修饰电极被广泛研究,希望得到更具智能化的电化学传感材料。温度响应型高分子随着温度改变其链段结构会发生改变,具有独特的温敏特性。而纳米碳材料由于拥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近年来也被广泛的应用,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