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道刺大陵穴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足跟痛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痛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观察运用远道刺法针刺健侧大陵穴,与局部针刺阿是穴进行对比,研究两组疼痛、压痛、肿胀、行走能力的改善情况和止痛效果,希望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足跟痛的针对性,为治疗本病提供一种简便效廉,少痛速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科,经诊断符合纳入标准的足跟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导师林国华教授的经验用穴——远道刺健侧大陵穴治疗:针刺深度为0.3~0.5寸,行小幅度捻转,令患者有触电样针感向手心或食指、中指传导,同时嘱咐患者用力跺患足3~5次,3~5秒后启针。对照组采用局部针刺阿是穴治疗:于足跟部压痛最明显处进针0.3~0.5寸,得气后使针感传至足跟部为宜,留针30分钟,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通过对患者的一般信息、中医症状及体征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观察记录,并采用SPSS2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后根据尼莫地平法计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率作为疗效评定的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治疗足跟痛的临床效果及优势。
  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20例足跟痛患者,随机分为60例试验组,60例对照组。在统计学计算中,除了疼痛时间和X线检查以频次计数外,所有研究均采用例数计算,进行统计分析。
  1、基线资料分析
  两组内年龄中最大的是70岁,最小的26岁,主要分布在50.98±12.23和51.00±11.96,且大于50岁的患者占64.17%,说明本研究的足跟痛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两组内BMI指数最低22.45,指数最高31.25,主要分布在24.63±2.05和24.19±2.07,属于中国人BMI指数的超重范围,且两组内BMI指数大于24的患者占53.33%,说明体重超重可能是诱发足跟痛的因素之一。两组内足外伤史中,患足曾有外伤史的21例,占总体的17.5%;无外伤史99例,占总体的82.5%,说明足部外伤史不是诱发足跟痛的风险因素之一。两组内职业性质中,久行久站共79例,占总体比例的65.83%,说明足跟痛的发生或许与下肢的慢性劳损有关。两组内病程最短1天,最长超过5年;且病程T≤1月的患者有52例,占总体的43.33%;病程1月<T≤6月的患者35例,占总体的29.17%;即病程T≤6月的患者共87例,占总体的72.50%,说明本研究的足跟痛患者多为6个月内的短病程。两组内的证型以气滞血瘀型(41.67%)和肝肾亏虚型(35%)为主,湿热内蕴型(11.67%)和寒湿淤阻型(11.67%)少见,说明本研究的足跟痛患者多为气滞血瘀型和肝肾亏虚型。两组内具体疼痛部位多见于跖筋膜处(36.67%)和跟骨下(25.00%);跟腱处(15.00%)、跟骨大结节处(13.33%)和跟骨外侧神经处(10.00%)占总体比例较少,说明本研究的足跟痛患者具体疼痛部位主要在跖筋膜处和跟骨下。两组内疼痛时间中,所有病例均有晨起足跟着地时疼痛(100%),绝大部分有压痛(95.83%)和活动后疼痛(92.5%)的情况,故在VAS的评分表中,增加晨起足跟着地时疼痛和活动后疼痛作为观察指标的项目之一。两组内X线检查,未见异常者有43人,占总人数的35.83%;出现异常者有77人,占总人数的64.17%;其中,同时患有骨质增生和脂肪垫钙化者有20人,占总人数的的16.67%;而骨质增生出现74次,占总频次(140次)的52.86%;脂肪垫钙化出现23次,占总频次(140次)的16.43%,说明X线没有异常者也可能发生足跟痛;足跟痛的发生不一定存在骨质增生或脂肪垫的病变;也表明导致足跟痛的因素并不单一,足跟痛的发生可见于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
  2、中医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积分分析
  两组内的中医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中,各项目在初诊、次诊、三诊的评分(P<0.01),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的疼痛,压痛,行走能力,肿胀在三次治疗中均有疗效。其中,试验组在初诊与三诊、次诊与三诊的各项目对比中(P<0.05),说明试验组疗效明确,疼痛、压痛、肿胀、行走能力等症状均得到改善。而对照组在初诊与三诊、次诊与三诊的疼痛和压痛对比(P<0.05),表明疼痛、压痛症状改善。
  两组间中医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中,各项目的初诊与次诊评分差值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在初诊与次诊对比的疗效相近。初诊与三诊评分差值对比中,疼痛、肿胀、行走能力,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疼痛、肿胀、行走能力等症状改善效果更佳。而压痛的初诊与三诊评分差值对比(P02=0.8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治疗压痛的疗效相当,没有可比性。
  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积分分析
  两组间治疗后VAS评分的比较,初诊与次诊,初诊与三诊的各项目对比(P<0.01),均具有显着性差异,表明两组治疗均具有疗效。晨起足跟着地时疼痛和活动后足跟最痛时均得到改善。
  两组间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各项目的初诊与次诊评分差值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在初诊与次诊对比的疗效相近。初诊与三诊评分差值对比中,晨起足跟着地时疼痛在(P02=0.001<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活动后足跟最痛时(P02=0.0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初诊与三诊的对比中,试验组对晨起足跟着地时疼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活动后足跟最痛时两组疗效相近。
  两组内针刺前后即时VAS评分的比较,试验组在三次治疗即时VAS评分对比(P<0.01),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三次治疗均具有疗效,能即时减轻足跟痛。对照组在初诊的即时VAS评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次诊和三诊的即时VAS评分对比(P<0.05),表明对照组次诊和三诊治疗才具有即时止痛的疗效。
  两组间针刺前后即时VAS评分差值的比较,三次治疗的对比(P<0.01),均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试验组的针刺即时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内各次针刺前后即时VAS评分差值的比较,试验组的初诊与次诊对比(P=0.3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初诊与次诊的疗效相当,不具有可比性;试验组的初诊与三诊对比(P=0.03<0.05),表明试验组在初诊与三诊对比疗效明确。对照组初诊与次诊,初诊与三诊对比均(P>0.05),表明对照组各次针刺前后即时止痛疗效相同,没有可比性。
  4、疗效评定分析
  通过尼莫地平计算法计算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率,两组间疗效的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试验组60例患者中,痊愈11例,显效17例,有效25例,无效7例,痊愈率为18.33%,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60例患者中,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37例,无效13例,痊愈率为5%,总有效率为78.33%。说明试验组疗效远优于对照组。
  两组间气滞血瘀型疗效的对比(P=0.003<0.01),差异具显着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3.08%(6/26)及92.31%(24/26),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17%(1/24)及75.00%(18/24)。说明试验组治疗气滞血瘀型的足跟痛疗效远优于对照组。
  两组间病程T≤1月疗效的对比(P=0.02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2.73%(5/22)及90.91%(20/22),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0%(0/30)及76.67%(23/30)。说明试验组治疗病程T≤1月的足跟痛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
  本研究通过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对足跟痛的认识,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再根据中医学理论和导师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经验,设计远道刺大陵穴和局部针刺阿是穴对比研究治疗足跟痛的疗效。证明了两组对足跟痛的治疗均有疗效,而试验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比对照组疗效更佳。且试验组对气滞血瘀型的足跟痛,病程T≤1月的足跟痛,有良好疗效。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选择。
  且远道刺大陵穴治疗足跟痛安全合理,它没有普通针刺局部患处带来二次疼痛的弊端;没有局部封闭的副作用;没有小针刀的局部黏连继发疼痛;没有肢体固定的影响睡眠,却能在止痛的同时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没有手术疗法的昂贵费用等优势;其操作方便,选穴少,疗效迅速,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乳癖病是乳腺组织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乳腺增生病。中医认为乳癖病的发生与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失调有紧密关系,尤其与五脏中“肝”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故本研究拟从“肝”着手,探讨肝系证候在乳癖病患者中的分布规律,为中医从肝论治乳癖病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1.通过文献检索及临床预实验制定《乳癖病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该调查表包含患者基本资料及乳癖病相关
学位
目的:  观察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术后多维度髌骨位置的变化情况、HTO术后短期临床疗效与多维度髌骨位置改变的相关性、HTO术后膝前痛组和无膝前痛组多维度髌骨位置的差异,从而探究HTO对髌骨位置的影响,为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选取在2015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因单侧或双侧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
目的:  对慢性肾衰竭初始血液透析患者的衰弱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影响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相关因素,了解其中医证候特征,旨在为临床管理慢性肾衰竭初始血液透析患者的衰弱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以2018年11月30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慢性肾衰竭初始血液透析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FRAIL积分量表对其衰弱进行评估,收集其一般信息、既往情况、临床资
目的:  研究岭南地区的更年期妇女失眠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通过研究不同因素包括年龄、职业、学历、初潮年龄、绝经情况、婚姻状况、BMI(身体质量指数)、运动情况,及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改良Kupperman评分、性激素水平(E2、FSH、LH))等对证型分布的影响程度,探讨不同因素对岭南地区该病的发病与证型间的联系,为临床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诊疗依据,为更高效科学地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提供中
目的  高血压急症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发生过高血压急症的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因而高血压急症的预防尤为重要。中医在治未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尚缺乏高血压急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的研究。本研究初步探讨高血压急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发病特点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以期为高血压急症的中医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
目的:  团队前期建立了计算机自适应测试(Computer Adaptive Testing,CAT)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模型为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法。本研究以胃痞计算机自适应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模型为例,扩大样本量对模型进行验证,完善模型的临床评价,并探索计算机自适应诊断模型测评结果解释体系建立的方法学,为CAT模型的验证与评价提供方法学示例,推进CAT模型的临床应用,促进中医证候量化诊断的
学位
目的:  分析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短期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的中、西医危险因素,开发建立基于中医证型的可用于预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短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可视化易用评定工具,为临床提供帮助。  方法:  整理我院联众电子病历系统中既往全部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病历,将中西医相关的基线资料建立数据库,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短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建立基于中医临床的预测因子
背景: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KD起病隐匿,其一旦进入大量蛋白尿期,则可快速发展至终末期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是DKD进展过程中的共同发病通路,Gas6/Axl信号通路可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表达促进DKD早期肾
目的:  1.构建柚皮苷/明胶微球/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Naringin/Gelatinmicrospheres/Nano-hydroxyapatite/Silk Fibroin,NG/GMs/nHA/SF)复合支架材料,并表征该支架材料的物化性质、药物缓释性能、体外降解性能及生物力学性能。  2.评估NG/GMs/nHA/SF复合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
研究背景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和骨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1-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生活的一种常见疾病[4-6]。  原发性骨质疏松特点为增龄性,有别于继发性骨质疏松[7,8]。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需要保持“骨稳态”,有文献报道参与“骨稳态”主要在于“二元学说”的成骨细胞与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