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相近,习相远——中英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跨文化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古今中外有关禁忌语与委婉语的论述颇多,但对语言的研究,尤其是对在语言产生伊始就产生的并且反映语言神秘性特征的禁忌语的研究永远不会穷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在自己民族看来是美的东西在别的民族看来不一定美,甚至会觉得丑恶,大部分禁忌习俗正是属于此种情况。委婉语是伴随着禁忌语而产生的。因此对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对比研究对跨文化交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以往的研究侧重于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创造,侧重于语言事实的描述而少分析研究,侧重于单向研究而少对比研究,侧重于个别语言现象的对比,而少对差异的总体规律的总结。因此,本文并不是单纯向语言学习者灌输什么事该说,什么事不该说或怎样说的观念,而是旨在运用描述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前人对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语料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汉语和英语里的禁忌语和委婉语进行了分类,并根据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主要选取了其中四类进行了考察。本文考察了所选取的每一类中汉语禁忌语以及委婉语和英语禁忌语以及委婉语的不同之处,依据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理论,尤其是卡尔·威廉·冯·洪堡特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论述,揭示汉语和英语里禁忌语和委婉语相异的文化根源。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虽然禁忌语与委婉语这两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中西两种文化里起源大致相同,某些方面也有共通之处,但具体原因和诸多方面还是相去甚远的。汉语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重在禁忌,侧重于语言的消极使用,宗教色彩不浓厚而人文主义色彩浓厚,体现了中国人对个体的道德修养的重视,语言的使用主要是致力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英语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重在委婉,侧重于语言的积极使用,宗教色彩浓厚,带有沉重的原罪感,体现了英国人对宗教精神和优雅语言的一再追求,并且他们力图通过积极使用语言以扩大个人的影响并改造世界。中英在禁忌语和委婉语语言行为上的诸多差异是由中国和英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决定的。 本文通过考察发现,中英两种文化传统的实质性差异在于天人之和与天人之分两种传统文化模式的不同。它规定了中英文化的基本差异。和谐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这一原则和认为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的世界观及重和谐的思维方式一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宗教信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反映在汉语禁忌语和委婉语中。天人之分是西方传统文化的起点,主要内涵为人和自然的分离,灵魂和肉体的分离,个人与社会的分离。天人之分对包括英国文化在内的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宗教信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反映在了英语禁忌语和委婉语中。 最终,我们通过语言的学习和比较加深对母文化和异文化的理解,从而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启示: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现象非常复杂,如果没有较系统的文化学习,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盲从规则.因此语言学习和教学应与文化学习和教学结合起来,在语言的对比和学习中加强对文化的对比和学习。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从文化预设角度对中国文学翻译作一尝试性的探讨。预设是一哲学上的概念,自1970年以来在语言学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在一个特定社会中,预设通常于文化息息相关。从
作为世界第六大和欧洲第二大经济体,法国由于2000年以来的“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外流”和2008年后世界金融风暴和欧债危机的冲击,经济衰退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亟需通过“再工
本文将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当代辩证系统观为指导,以当代翻译学中各种关于译者主体性的观点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采用理论思辨与个案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以林
主持人作为地方电台的宝贵资源,既是推动地方电台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提升地方电台素质和形象的关键因素。基于地方电台主持人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主持人的工作态度对地方
2002年8月23日,美国海军在加洲海军西部试验靶场进行了战术战斧导弹的首次飞行试验.在完成此次飞行试验并演示系统的基本性能和特性(老型号所不具备的)后,海军即将开始低速率
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黑人为主的民权运动在美国国内风起云涌,唤醒了美国亚裔群体对自身权利与身份的思考,推动了美国亚裔文学创作的繁荣,也引起了学术界对亚裔文学的关注和兴趣。
本文旨在通过对庞德之译作《华夏集》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论证中国古典诗歌在《华夏集》中的再生。 解构主义思潮早已波及翻译理论界,且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冲击。解构主义翻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新技术武器装备不断涌现.从各国军事专家对未来战争的预测看,今后取代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将是突破人们传统观念的新概念武器.探讨了未来新概念
司马辽太郎是日本当代著名历史小说家、大众文学家。他的小说因为节奏明快,能够消除日本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净化他们的精神生活,所以深受读者的喜爱。他的历史小说主要涉及幕
隐喻研究源远流长,自亚里斯多德提出起一直受到修辞学家特别是哲学家的关注,而且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学术界几乎成为一种显学,在国际学术界更是形成了一种对隐喻进行跨学科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