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洋热含量的全球增暖减缓及其区域气候响应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0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其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温室效应聚集的热量绝大部分(约93%)被海洋吸收。自1990年代末以来,在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全球表层气温增加速率大幅减缓,被称为全球增暖减缓(Global surface warming hiatus)。在此期间海洋上层热含量增速减缓,而中深层增暖加速,对其形成机理主要有外部驱动力(太阳辐射)变化、气候系统内部年代际自然变率和热含量在海洋中的重新分布等几个方面的观点,众说纷纭,尚无定论。理解海洋在地球能量收支中的作用对于正确的评估气候变化,全球增暖的速率和全球增暖减缓等至关重要。本文研究热含量在上层海洋中分布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会出现增暖减缓的物理机制,及其对东亚的区域气候的影响。本论文发展基于海表遥感数据估算次表层至中深层热力结构的算法,为海洋热含量年代际变化提供新的数据源;以海洋热含量作为示踪剂,研究热量在印度洋与南大西洋中的分布(包括垂直方向上与水平位置的分布)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与规律,揭示了全球增暖背景下出现增暖减缓的物理机制;并以强台风的快速增强过程为例,研究西北太平洋热量垂向分布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区域海气交互作用的影响,提出了西北太平洋强台风快速增强活动与ENSO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及控制因素。论文通过热含量在海洋中分布的时空变化规律的观测与研究,找到揭示全球增暖背景下上层海洋增暖减缓及其区域气候响应的一条可行的研究路线。
其他文献
热带气旋(Tropicalcyclone)的强度预报在过去几十年间进展缓慢。强度预报的瓶颈在于人们对于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物理机制认知不足,其中包括对流活动如何影响热带气旋的强度和结构变化的认识不足。对流活动如何影响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不足至少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流活动对热带气旋强度增强的影响仍未量化;(2)对流活动是否能够影响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半径的变化;(3)在热带气旋初期,强度增强与最大风
学位
基于MEMS技术的电容真空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温度漂移低、体积小、能耗低、精度高、测量值与气体种类无关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压力传感器之一。由于当前研究的传感器腔体内存在残余气体、灵敏度及非线性误差不能兼顾、电极线引出工艺复杂的问题,导致国内测量下限低于10 Pa高灵敏度的真空传感器还不成熟,阻碍了国内在深空探测以及工业领域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非蒸散型吸气剂薄膜的高灵
学位
随着科技水平快速发展,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电子产品、电器设备和塑料聚合物,随之而来的是电子垃圾和塑料高聚物的大量产生和污染。溴化阻燃剂(Brominatedflameretardants,BFRs)作为电子产品和塑料聚合物添加剂,是一类有较好阻燃效果的有机物。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是生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BFRs,因在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介质中都检测出T
学位
炎症性肠病(IB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是一类复杂的临床疾病,几十年来仍然悬而未解。由于其复杂的病因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表观调控因子对其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我们从临床数据入手,发现H3K9三甲基化转移酶SETDB1可能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多种小鼠模型的构建和体外类器官培养实验以及多种实验手段结合临床数据与样本的分析,我们验证了一条经由SETD
学位
疟原虫是疟疾传染病的致病寄生虫,每年因感染疟原虫而发病的人数超过1.5亿,疟原虫的传播严格依赖雌性按蚊,随按蚊叮咬疟疾病人进入按蚊中肠,在中肠内发育为新月形且具有运动能力的动合子,动合子入侵和穿越按蚊的中肠上皮,随后在中肠上皮基底层发育为卵囊,这是疟原虫通过按蚊传播的必需步骤。P4-ATPase又被称为磷脂翻转酶,它能够将特定的磷脂分子从磷脂双分子层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从而维持细胞膜磷脂分布的不对
学位
我国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2018年,我国的鼻咽癌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约50%。通过筛查可显著提升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目前已经发现多种标志物在鼻咽癌患者中显著升高,并建立了抗体筛查、DNA筛查等筛查策略,但是,由于鼻咽癌的发病率较低,目前鼻咽癌筛查的阳性预测值仍较低,抗体筛查和DNA筛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仅为4%和11%,造成大量的假阳性,不但会增加筛查成本,而且会对未确诊者造成一定的
学位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因其地处海陆交界,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既丰富又不失特色的微生物类群,它们在驱动元素循环、过滤陆源污染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构成的典型有机污染物,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和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PAHs污染逐
学位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亚科(Larimichthysinae)、黄鱼属(Larimichthy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随着大黄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病源性疾病日益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病毒性疾病是制约大黄鱼养殖业绿色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大黄鱼抗病毒免疫机制,将为其
学位
潮间带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长期以来被作为典型系统来研究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及其机制。潮间带生境具有高度异质性,并且潮间带生物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具有高度的生理多态性,这都对潮间带生物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以潮间带几种常见贝类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物种的热生理性能,结合栖息地的环境温度和生物体温数据,对环境异质性和生理多态性在潮间带贝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
学位
静息细胞在适当的刺激下可以迅速激活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因此维持一个静息细胞池对组织修复,伤口愈合和再生至关重要。然而,细胞维持静息状态以及重新激活的机制研究不够。斑马鱼有一类特化的离子细胞称为NaR细胞(Na+-K+-ATPase-rich细胞),也被称作Ca2+转运上皮细胞(Ca2+-transporting epithelial cells)。这些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类似于人类肠上皮细胞,通过特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