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监测乳腺癌放疗后臂丛神经弹性的价值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yyqq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技术分析乳腺癌放疗患者臂丛神经的弹性特征,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弹性特征能否作为放疗患者臂丛神经受累的早期诊断依据,并分析乳腺癌患者放疗后随访时间、臂丛照射体积及照射剂量与臂丛神经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SWV)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84例及健康女性志愿者40例。采用高频超声测量臂丛神经厚径、周长及横截面积,应用2D-SWE技术测量臂丛神经弹性模量值及SWV。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轻度感觉障碍、无疼痛、不需要治疗患者,B组为中度感觉障碍、可耐受疼痛、轻度手臂无力患者,C组为持续感觉迟钝伴不完全瘫痪、需服用止痛药患者。四组间臂丛神经厚径、周长、横截面积、弹性模量值及SWV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以神经电生理检查为金标准,绘制剪切波弹性成像指标评估臂丛神经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记录乳腺癌患者放疗后随访时间、臂丛照射体积及照射剂量,并探讨臂丛神经弹性模量值、SWV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组间臂丛神经厚径,A组与对照组、B组与C组臂丛神经周长及横截面积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臂丛神经周长及横截面积均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臂丛神经弹性模量值及SWV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弹性模量值及SWV均高于对照组,B组和C组弹性模量值及SWV均高于A组,C组弹性模量值及SWV高于B组。2、臂丛神经的两种弹性参数即弹性模量值、SWV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0.829。弹性模量值诊断臂丛神经病变的最佳截断值为28.65k Pa,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0%、70.6%;SWV诊断臂丛神经病变的最佳截断值为3.1m/s,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4.0%、76.5%。3、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放疗后随访时间、臂丛照射体积及照射剂量与臂丛神经弹性模量值(r=0.333、0.414、0.465,P<0.05)、SWV(r=0.345、0.421、0.482,P<0.05)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可导致臂丛神经硬度增加,并且患者病程、臂丛照射体积及照射剂量均可影响臂丛神经弹性。2D-SWE技术能够无创、定量评估臂丛神经的弹性变化,为临床诊断臂丛神经病变提供补充信息,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MRI诊断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数据库(cqvip.com),收集MRI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月。根据纳入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亚群及辅助性T(helper T,Th)1、Th2、Th17、Th22细胞亚群变化,研究ILCs与MM疗效间的关系,同时分析ILCs与Th细胞及其他免疫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LCs在MM中的可能免疫机制,为MM免疫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芯片数据库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meukemia,AML)患者组学数据进行分析,获取AML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实验,验证其在AML中的表达差异。方法:(1)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选取GSE9476和GSE37642数据集,筛选数据集GSE9476中的表达相关差异
第一部分: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评估价值的Meta分析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及其临床病理参数的评估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对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the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KN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等数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强化巩固治疗期间平均化疗间隔时间水平,探讨影响化疗间隔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化疗间隔时间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化学治疗的92例初治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强化巩固治疗阶段平均化疗间隔时间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依据平均化疗间隔时间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强化巩固治疗期间中位平均化疗
目的:评估改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modified-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m-EMR)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 NEN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关键词及扩展词在多个英文及中文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从建库至2
目的分子靶向治疗在抗肿瘤的治疗领域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为代表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应用过程中常伴随心血管并发症,其中高血压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有效抗肿瘤治疗的中断,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剖析VEGF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继发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究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与胃癌患者生存期改善的
目的探讨MRI影像特征对低、中高级别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过穿刺活检或根治术后病理证实为PCa的54个病人,63个病灶。纳入患者的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及其相关指标、以及病灶在T2WI图像上的定量及定性影像特征。采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临床数据分析,探究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和突变及其与AML生存、预后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挖掘其作为AML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的潜在价值。方法:1)从GTEx数据库获取正常外周血/骨髓样品的基因表达数据,与TCGA数据库中AML相关基因表达数据整合,利用R软件进行DNMTs表达差异分析。2)在GEPIA数据库中,运用Pearson
目的通过构建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研究阿克替苷对肝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构建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阿克替苷低、中、高剂量组(40mg/kg、80mg/kg、160mg/kg)和阳性对照组(顺铂2mg/kg),所有小鼠均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药,每周连续给药5天,共用药2周。2.给药期间动态观察并记录各组肝癌小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