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共塑:“五四”思潮背景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起源——基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Woolf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问题意识缘起于“告别革命——回归‘五四’、重新启蒙”这一20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的再选择方案中所内含的历史悖论,即所要告别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正源于所要回归的“五四”,进而以此为起点,运用“时空共塑”这一知识社会学的解释框架,重新考察“五四”思潮背景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问题,以期消解附着于这一再选择方案中的意识形态迷思。  研究发现,“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实际上是知识分子面对共享的宏观时空背景——即身处其中的各种历时与共时性影响因素,并结合个体的微观思想世界,对各种思潮进行选择性吸收与创造性重构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知识分子从自身的思想出发,随着外在时势的转移,而不断建构和再建构对于时空情境的把握与感知。正是由于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认同,以及试图超越西方古典资本主义文明的信念,更由于巴黎和会上救亡思想的被激活并极度放大,使得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之后经由列宁主义这一深具直接现实性的救亡方案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但由于作为个体的知识分子的差异性,其一开始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必然是多元而非同一的。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在一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基于自身的主体性,首先将其纳入自己原有的思想世界,进而对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造。这一再创造意味着一种新话语的再生产,其典型表现即是李大钊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改造,使得马克思主义一下子就适应了中国的现实国情,并因此而成长为中国未来革命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也因其思想的起点特征而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的一元论意识形态,不仅填补了儒家意识形态解体后的思想真空,更是对当时社会“总体性危机”的一种回应。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此一时期的兴起是知识分子在“时空共塑”的背景下主动选择和建构的结果,这一结果有着深刻的历史合理性,在此意义上,既不能不加反思地轻言“告别革命”,更不能简单地一味否定“革命的历史”。
其他文献
市场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买方市场,促销手段只能在特殊条件起到一定的作用,销量的增加要靠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来提高.
民族文化旅游对民族地区及具体村寨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热门也是争议非常大的一个话题,相形之下,对民族旅游背景下少数民族村寨出现的文化的时空形态上变迁这一问题的关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在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依旧严重的同时,与消费主义、城市生活方式的扩展相伴随,生活污染已成为环境问题的
中国的剖腹产问题备受世界瞩目,笔者选取山西省L市作为调研地点,运用非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分别对包括孕产妇及其家属、医生、护士在内的22个对象进行了访谈。搜集了关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而处于城市管理决策、执行之后的一个末端环节——城管执法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城管逐渐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焦点,城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以对青枯病抗性不同的两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研究青枯病对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电导率
本论文是一项关于社会整合模式的探索性研究。以安徽省淮北地区的F村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和个案研究方法,并尝试采用社会学视角下的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工具,详细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学生低碳环保素质的现状和培养路径。方法: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对低碳环保的认知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