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浆中替考拉宁浓度的监测及其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j8u5y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兰阳性菌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的病原菌之一,目前临床上首选糖肽类抗生素治疗此类病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替考拉宁作为新一代糖肽类抗菌药物,其治疗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万古霉素,尤其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现出强大的抗菌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由于替考拉宁自身的药物特性,蛋白结合率高且消除半衰期长,临床上需要足够的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才能快速达到目标浓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耐药性的发生。重症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自身的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再加上诸多医疗干预措施,如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等,导致药代动力学显著改变。据相关文献报道,在50例接受标准剂量替考拉宁治疗(400mg q12h×3,400mg qd)的患者中,超过70%的患者稳态谷浓度未达到10mg/L。因此,我们的研究旨在建立重症患者替考拉宁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定量测定人血浆中替考拉宁的浓度。针对患有肺部感染的重症患者这一亚群扩大样本量,找出影响替考拉宁抗革兰阳性菌感染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进一步验证替考拉宁调整高剂量给药方案的重要意义。建立替考拉宁在重症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K)模型,并通过仿真预测优化给药方案。方法:采用乙腈蛋白沉淀法处理50μL血浆,以达托霉素为内标,色谱柱:WelchUltimate XB C18(2.1 mm×50 mm,3μm);柱温:40℃;流动相:乙腈-水(0.5%甲酸),梯度洗脱5.5 min。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方式(MRM)检测血浆中替考拉宁浓度,替考拉宁定量离子对分别为m/z 940.5→316.2,内标达托霉素离子对为m/z 811.0→313.0,碰撞电压分别为20 e V和42 e V。考察方法的选择性、残留、基质效应、线性范围、准确度与精密度和样本稳定性等。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替考拉宁治疗的革兰阳性菌重症肺炎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标准剂量组60例,高剂量组46例。收集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开始给药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入ICU主要诊断、基础疾病、细菌学情况等信息,比较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菌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利用稀疏样本采集方式,前瞻性收集151例重症患者静脉滴注替考拉宁抗感染的347个血浆样本,利用已建立的LC-MS法检测血药浓度,并收集临床相关信息,采用二房室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建立替考拉宁在重症患者中的PK模型,并通过内部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最后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仿真预测优化替考拉宁的给药方案。结果:血浆替考拉宁在1.0-100 mg/L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1.0 mg/L。批内、批间精密度的标准偏差(RSD)均≤10.9%,替考拉宁的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在92.7-109.3%且RSD≤12.0%。血浆样本可在-20℃条件下长期冻存至少41天。临床实际样本检测中未发现干扰,方法稳定性良好。替考拉宁高剂量组的细菌清除率及临床有效率均高于标准剂量组(73.9%vs.51.7%,58.7%vs.38.3%,均P<0.05),高剂量组的用药时间低于标准剂量组(8天vs.11天,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替考拉宁高剂量用药是革兰阳性菌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OR)2.672,95%可信区间(95%CI):1.110-6.434,P=0.028],APACHEⅡ评分是临床治疗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925,95%CI:0.863-0.991,P=0.026)。最终PK模型显示,基于CKD-EPI方程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对替考拉宁的清除率(CL)有显著影响(e GFR-CL为0.0082),并且是唯一协变量。清除率(CL)、中央室分布容积(V1)、房室间清除率(Q)和外周室分布容积(V2)四个参数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0.838 L/h,14.4 L,3.08 L/h和51.6 L;个体间变异分别为:37.7%,26.6%,0和62.2%,残差变异为0.317。最终模型公式为:CL(L/h)=0.838×(1+(e GFR-50)×0.0082)×e0.142V1(L)=14.4×e0.071Q(L/h)=3.08V2(L)=51.6×e0.387通过拟合优度图、bootstrap、NPDE和预测误差检验结果证明最终模型稳定且预测效果良好。仿真结果显示,只有重度肾功能不全(e GFR<30 m L/min)的重症患者使用常规剂量(400mg q12h×5,400mg qd)的替考拉宁,才能在首次给药后72 h和168 h(稳态)同时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我们针对不同感染类型和肾功能水平的重症患者,计算出不同给药方案的目标达成率(PTA),并模拟测试了更高的给药剂量方案,为每组重症患者提供了替考拉宁简化的负荷和维持剂量方案,有助于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用药。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MS法简便、灵敏、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人体血浆中替考拉宁浓度的测定。高剂量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菌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用药时间更短,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建立了替考拉宁在重症患者群体中的药代动力学模型,经验证该模型稳定有效、预测性能良好,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电网作为现代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和能源互联网的枢纽,其发展一直得到极大关注。对电力网络的发展路径开展定量评估是现阶段相关部门进行电网规划与建设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一种从全局的角度评判电网规模发展本质的机理有助于更科学准确地设定电力系统的发展路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异速生长规律研究电网规模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本文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一种系统性
移动群智感知是目前最具有影响力的新兴技术之一,它利用现有的通信基础设施(Wi Fi、4G/5G)和智能设备用户的移动性,从分散在监测区域的智能设备中收集个人和周围环境、位置、交通状况、噪音水平等数据,并在云服务器中聚集融合,实现有价值信息的提取和交付。移动群智感知在诸如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医疗保健、室内定位等智慧城市的各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移动群智感知应用的大范围推广仍面临许多的挑战。
因钠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尤其是钠与锂之间的电化学相似性,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替代锂离子电池最有前景的储能器件之一。锂离子电池中传统的负极材料石墨并不适配于钠离子电池,因此亟需开发高性能负极材料来适应钠离子电池商业化的发展。钼基负极材料价态丰富并拥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致力于发挥不同钼基材料的优势并改性其不足,通过材料纳米化、复合碳基材料、设计异质结构以及分层结构等方式来构建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各类治疗方法并不十分理想。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疗法在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成效卓越,但在AML中疗效不佳。在前临床实验中效果优异的如CD123 CAR T细胞疗法及CD33 CAR T细胞疗法在一期临床试验中几近无效,开发适合AML的新靶点迫在眉睫。CD56在AM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的能源危机和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加剧,发展环境友好且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氢能源具有高能量密度、储量丰富、可持续性和燃烧后零排放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前途的化石燃料替代能源。近年来,电解水制氢因其产氢量大、纯度高、无碳排放、可持续性强、水资源丰富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工业领域的关注。电解水析氢过程需要高效的电催化产氢(HER)催化剂来加速反应动力学,
基于过硫酸盐(PS)的高级氧化技术(AOP)氧化性强,对水中难生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具有优势。锰氧化物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并且对环境友好,用其活化过硫酸盐备受关注。锰氧化物的价态和存在状态较多,其活化过硫酸盐的机理尚不清楚,成为其高效活化过硫酸盐去除污染物的瓶颈。本文合成了一系列锰氧化物,详细探讨了其去除机理,为高效过硫酸盐体系的获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获得的结论如下:(1)合成了了羟基氧化锰(MnO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体和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完全稳定的纳米氯磷灰石因其对水体和土壤中重金属具有很好的治理效果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特别是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酸性土壤的治理,通过加入传统的固定剂进行修复后,重金属的长期稳定性往往难以保证。因此,研发廉价、高效、稳定的新型氯磷灰石材料并深入开展其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效果、机理及现场试验相关研究,
仿生学的蓬勃兴起带动了材料表面功能化的迅猛发展,其中,受荷叶和猪笼草表面特殊润湿性启发而创造出的超疏水/超滑表面,在防污、抗腐蚀、微滴操控、抗结冰、减阻以及细胞工程等领域都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各类人造仿生超疏水/超滑表面均展现出了优异的润湿特性,但普遍存在制备过程复杂、工艺条件严苛,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问题;且所制备的功能膜层都过于脆弱,耐久性差,极大限制了其实
面对当今巨大的能源需求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锂离子电池自成功开发并商用以来,越来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分,成为当前制约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的关键。橄榄石型的磷酸锰铁锂(Li FexMn1-xPO4,缩写为LFMP)正极材料因其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70 m Ah·g-1),原料成本低廉,与商用电解液兼容且安全性良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商用正极材料。然而,橄榄石正极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机发光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生物成像、传感器和存储设备等各个领域。制备具有简单分子结构、容易调节和热稳定性好的新型发光化合物对于构筑优异的分子器件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传统发光材料经常面临聚集导致发光猝灭(ACQ)的效应,即在稀溶液下它们具有高效的发光,而在聚集下它们的发光往往会发生减弱甚至猝灭,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相反,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在稀溶液下不发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