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举省试考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90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科举省试是对由各州或转运司所解送的贡士到京城参加尚书省礼部试的称谓,在当年春季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宋代省试是一场很重要的考试,每逢省试,京城为之倾动,考试前国家都要举行隆重庄严的仪式:礼部贡院考试前几天就要张榜告知,引保联试,考试当日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人对拜。一系列仪式举行后进行考试。宋初科举沿用隋唐五代旧制: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定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太祖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仁宗嘉祐二年殿试免黜落,并且在国丧期间,就取消了当年殿试。英宗治平三年,正式定为三年一次礼部试。宋前期的历次科举改革使省试的地位变得极为重要,而做为省试中的考官在改变举子命运和帮助朝廷选才这一重要一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省试考官的研究和分析将有助于把握整个宋代的科举制度。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宋代省试考官进行论述:第一,为了考试公平公正,宋代的省试考官都是由皇帝临时任命,多以六部尚书、翰林学士、侍郎、给事中、知制诰等为知贡举或同知贡举。为了保证国家选取真正的有志之士,宋代省试考官制度也在宋代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第二,宋代的省试考官分为内帘官与外帘官,知举官与同知举官负责出题考校、引保就试、监察黜伪、合格奏名等。省试的考官的运作机制一套逐步完善的正规流程,考官的资格任免也有相应的官职差遣。第三,宋代不仅对考生进行身份验证,而且对考官们也设置了种种限制,如:别部长官知贡举,同设同知贡举,台谏官担任知举官和监视官等。宋廷对在省试期间考官徇私舞弊、考校不公者严惩不贷,真正达到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最后,宋代的省试考官是由皇帝临时任命的,多是科考出身的皇帝近臣,并且很多都是大家鸿儒,文学素养很高,因而他们对宋代文风也产生了积极影响;省试本就是为国家取士,为社稷选英才,省试考官是有皇帝选出的,深受当朝皇帝、权臣等政治势力的影响,同时他们作为一个政治群体也时刻体现和反馈着政治。
其他文献
讲述几个无限性对象的数学与哲学问题.重点分析论述自然数的无限性与直线连续统点集结构等问题.简要评述近、现代数学诸流派的一些观点分歧及其认识论根源,同时简要介绍本文
<正>近来,有人宣称,“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说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是修正主义者、布朗基主义者,把中国特
本文认为,反思性实践是对教育界技术理性主义的反动,是对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形式的反动,是对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方法的反动。反思性实践的理论基础为:信奉的理论和行动的理论;经济学
“做中学”科学教育以建构主义为价值取向,力图创建以情境理论为基础的文化境脉,建构与文化境脉相联系的、互动的、体现参与的学生身份,并探讨由传统学校教育向实习场和实践
任何一种大学治理理念和治理结构的形成都是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根据大学理念理论,大学治理强调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大学治理主张利
为了面向 2 1世纪的高等教育需要 ,教育统筹委员会于 1 999年间开展香港教育全面检讨 ,并提出建构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其中以高等教育和持续教育的发展为重点。本文讨论香港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既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新疆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代表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共同市场的发展机遇。把握好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向是新疆实
目的:了解西固区熟肉制品卫生情况,分析影响卫生状况的因素,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微生物检验,并对数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