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中的文化身份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d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911事件之后,美国不少当代作家开始逐渐转向新现实主义,也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领域“911文学”,不少佳作应运而生,如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科伦·麦凯恩的《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特别响,非常近》,菲利普·罗斯的《反美阴谋》等。其中约翰·厄普代克的长篇小说《恐怖分子》是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他用独特的视角,一个年轻的恐怖分子的眼光来审视整个美国社会。  《恐怖分子》作为厄普代克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美籍阿拉伯裔的少年如何走上了恐怖分子的道路。在小说的结尾处,艾哈迈德发现自己其实落入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激进分子的陷阱,他们怂恿的“圣战”并不代表主的真正意愿,进而他也认识到了生命真正的意义与价值。  文化身份认同是指一个人受他所属的族裔和文化影响,并对其产生了认同感。对于移民族群来说,文化身份认同的选择上常常会遇到困境:为了适应该国大多数人的文化,他们是否需要改变原有的文化身份认同。否则,他们就会冒着被这个社会排除在外的风险。在小说《恐怖分子》中,厄普代克描述了移民族群的生活状态以此反映出他们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多元文化主义通常被认为是包含多样性文化的共同体。为了实现这种多元文化的共存,厄普代克在小说《恐怖分子》中也强调了不同文明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本篇论文运用了身份认同理论和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对小说《恐怖分子》进行探讨。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次研究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小说《恐怖分子》中文化身份认同困境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小说《恐怖分子》中文化身份认同危机所导致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分析小说《恐怖分子》中重建文化身份认同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通过对主角艾哈迈德因为文化身份认同问题而走上反美的恐怖分子之路进行探讨与挖掘,反映出了文化身份与恐怖主义之间的关联问题,以及恐怖主义与反美主义产生的根源问题。这也是在当今社会中伊斯兰文明与西方基督教文明冲突的一种具体表现,而倡导多元文化主义以及不同种族、文明之间的沟通也是作者厄普代克在小说结尾所倡导的理想解决方法。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由三章组成:庞德诗歌中意象的构建,对现有汉语译文的分析与比较,以及诗歌翻译中意象重构的过程.第一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庞德诗歌中意象的形成.继而着重讨论了庞德诗歌
托马斯·哈代,沈从文这两位生活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但创作上却有些相似的地方,在自然描写中,无论是哈代还是沈从文都融入了他们的自然观与社会观,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
详细讨论了条码技术在微型车生产过程管理中的运用,阐述了基于VIN条码生产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功能,最后给出了这种管理方式的一种解决方案。预计对整个制造行业的生产管理会带来积极影响。
针对大跨度拱形箱梁结构受力特点,采用计算软件Midas模拟构件对结构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项目实例,通过对比各项施工工艺措施,发现对于大截面箱型拱结构,竖向支撑措施方案
该文研究的重点是移情.国内外的研究者对移情与外语学习的相关性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未发现肯定的结论.一些研究者指出移情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而其他人却持否定态度.导致
本文选取了《简爱》的三个中译本,运用纽马克教授的翻译理论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找出三个译本的特点。本文第一章对《简爱》这部小说、它的三个中译本,及其三个译
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现代经典”,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小说。对它的评论呈现了两极分化的极端倾向:一些评论家认为它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而另一
图档管理系统是TIS系统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美国CYCO公司的Workflow图档管理及工作流程系统,采用BaseLISP语言对其作了针对具体用户的二次开发,本文对此作了简要介绍.
随着对学习策略研究的不断深入,性别与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也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及教师的重视.但是在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对性别,语言学习策略以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
本文拟从国内英语教学现状出发,分析折衷法的历史来源及实践中的指导原则,揭示一些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口语教学来探索折衷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全文共分六章,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