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时有发生的“雾霾”现象更是动则将环境问题带入舆论漩涡的中心,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急切期盼。从经济学上来讲,短期内加强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系列后续反应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但并不意味着二者是对立的,相反二者本应是相辅相成的,如何才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呢?这就取决于技术创新补偿效应的实现,也就是环境规制的加强能不能倒逼技术创新提升,通过技术创新弥补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因此,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以减排目标强度衡量环境规制的双重差分模型,同时选取《“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干部考核意见》的出台两个重要环境考核政策截点,以研究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立足于环境考核约束背景下,本文提出两个研究假说,一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二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环境考核下的减排目标压力会由地方政府转嫁给企业,从而倒逼企业创新,进而提升城市整体的技术创新水平。
基于此,本文以229个城市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效应模型(DID)的计量方法,检验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首先,在城市层面,采用DID的计量方法,分别考察“十一五”规划和《干部考核办法》出台后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十一五”规划》实施后,城市的减排目标强度越大,越有益于技术创新。同样,《干部考核办法》出台后,减排目标强度对于技术创新也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表明“十一五”规划和《干部考核意见》的实施对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政策效应。其次,在企业层面,探讨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促进效应的微观机制,同样是采用DID的计量方法,主要的考量在于省级政府面对严格的环境考核约束,必然会尽全力达成减排目标,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将目标任务转嫁给下级政府,最下级的政府为了完成环境考核指标,只能够加强环境规制强度,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自然是环境规制的重要客体。实证结果显示,“十一五”规划实施后,企业所在的城市减排目标强度越大,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这表明,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在微观层面对技术创新也是有着显著促进作用的,通过影响微观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影响城市层面的技术创新水平。最终,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是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环境考核约束和对地方政府减排目标的量化,会使得地方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环境规制,倒逼企业进行自我技术创新,实现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进步。
基于此,本文以229个城市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效应模型(DID)的计量方法,检验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首先,在城市层面,采用DID的计量方法,分别考察“十一五”规划和《干部考核办法》出台后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十一五”规划》实施后,城市的减排目标强度越大,越有益于技术创新。同样,《干部考核办法》出台后,减排目标强度对于技术创新也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表明“十一五”规划和《干部考核意见》的实施对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政策效应。其次,在企业层面,探讨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促进效应的微观机制,同样是采用DID的计量方法,主要的考量在于省级政府面对严格的环境考核约束,必然会尽全力达成减排目标,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将目标任务转嫁给下级政府,最下级的政府为了完成环境考核指标,只能够加强环境规制强度,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自然是环境规制的重要客体。实证结果显示,“十一五”规划实施后,企业所在的城市减排目标强度越大,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这表明,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在微观层面对技术创新也是有着显著促进作用的,通过影响微观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影响城市层面的技术创新水平。最终,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是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环境考核约束和对地方政府减排目标的量化,会使得地方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环境规制,倒逼企业进行自我技术创新,实现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