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5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时有发生的“雾霾”现象更是动则将环境问题带入舆论漩涡的中心,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急切期盼。从经济学上来讲,短期内加强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系列后续反应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但并不意味着二者是对立的,相反二者本应是相辅相成的,如何才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呢?这就取决于技术创新补偿效应的实现,也就是环境规制的加强能不能倒逼技术创新提升,通过技术创新弥补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因此,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以减排目标强度衡量环境规制的双重差分模型,同时选取《“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干部考核意见》的出台两个重要环境考核政策截点,以研究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立足于环境考核约束背景下,本文提出两个研究假说,一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二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环境考核下的减排目标压力会由地方政府转嫁给企业,从而倒逼企业创新,进而提升城市整体的技术创新水平。
  基于此,本文以229个城市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效应模型(DID)的计量方法,检验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首先,在城市层面,采用DID的计量方法,分别考察“十一五”规划和《干部考核办法》出台后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十一五”规划》实施后,城市的减排目标强度越大,越有益于技术创新。同样,《干部考核办法》出台后,减排目标强度对于技术创新也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表明“十一五”规划和《干部考核意见》的实施对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政策效应。其次,在企业层面,探讨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促进效应的微观机制,同样是采用DID的计量方法,主要的考量在于省级政府面对严格的环境考核约束,必然会尽全力达成减排目标,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将目标任务转嫁给下级政府,最下级的政府为了完成环境考核指标,只能够加强环境规制强度,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自然是环境规制的重要客体。实证结果显示,“十一五”规划实施后,企业所在的城市减排目标强度越大,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这表明,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在微观层面对技术创新也是有着显著促进作用的,通过影响微观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影响城市层面的技术创新水平。最终,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环境考核约束下减排目标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是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环境考核约束和对地方政府减排目标的量化,会使得地方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环境规制,倒逼企业进行自我技术创新,实现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进步。
其他文献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金融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公司价值和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隐含的结构性问题也有所显露,大型企业及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一直居高不下。企业目标资本结构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以及宏观经济的波动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政府政策的频繁调整与变动往往伴
近30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产业,为其它产业提供服务,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尽管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已有很大的规模,但是生产效率还很低,因此,如何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生产率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课题。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以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互联网在生产性服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为一种鼓励新知识生产的重要政策安排,对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服务业作为我国快速发展的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值日益增加,但是存在生产率和附加值低、内部结构不合理和竞争力弱等特点,如何提升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服务业企业创新成为学术界各领域热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出发,探究其对我国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从更深层次揭示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集聚成为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是制造业集聚程度深化,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等特征的服务业集聚趋势也日渐显著。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下,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实质性转变,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制造业,到201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半壁江山”。随着服务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城市经济形态迈入“服务经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诸多的问题。在“中国式分权”制度的影响下,中国更多的经济增长是目标引领性经济增长,进而导致中国目前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至此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
学位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素禀赋条件发生变化,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上限及人口红利消失等问题日渐凸显,经济发展速度呈下行趋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突破口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由新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又正向作用于知识溢出效应,进而创新能力不仅能促进本地区经济健康增长,也会对周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那么创新能力的空间格局如何?如何制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城市绿色发展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经济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同时,城镇化水平也在稳步推进,但我国的生态环境却越来越差;习总书记的“两山论”就要求我们在提振经济水平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绿色发展。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推动力即技术创新,当前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攀高,相较于2006年的470,342项专利申请,2019年我国专利申请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空间上与制造业形成了互动发展的格局(陈建军和陈菁菁,2011);另一方面,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后,我国环境治理力度逐渐增强,污染物排放和工业
学位
我国正处于史无前例的经济转型时期,一方面经济增长正在由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态势处于深度变革、调整变化的转型期。国内经济下行和国际环境动荡等各方的压力对我国产业转型提出了新要求,深化产业结构研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这一切在现阶段都显得尤为必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质量型增长、可持续增长的主引擎,目前各城市积极推进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关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重大判断表明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效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发展变革的首要关注问题。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成为推进开放型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一大突破口。但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着国内制度环境下的要素市场扭曲问题。资本和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偏向性政策和制度壁垒,基于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