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以1930年代为中心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h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研究民国政治学的“三个研究领域”得出“两个价值诉求”,并分析了此两个价值诉求和政治学生成的政治社会原因,最后探讨了政治与学术的关系。 本文的问题是:第一,民国政治学怎么样:怎样发生、讨论哪些问题,得出哪些结论;第二,民国政治学理论呈现何种政治价值原则,为何有此种政治价值原则;第三,民国政治学的政治社会生成空间如何。第一个问题是历史学的再现,后两个问题是政治学的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教研于各个大学政治学系的教授和中国政治学会的会员,他们的撰述及活动都属于本题的研究范围。本文的研究时段以1930年代为中心,前后各有时延,并不指明具体的时间。因为政治学研究政治的常态,非常态政治理论不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对于南京政府而言,1927—1937年是公认的“黄金时期”。同时,之前的研究为1930年代的政治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之后的出版成果则是1930年代政治学研究的继续。 本文所使用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各种校史、系史、教育史等史料;第二,民国政治学家的撰写的著作及发表在期刊杂志上的政论文时论文;第三,民国政治学家的自传、书信、日记、传记、回忆录,以及友人弟子后辈撰写的评论纪念性文字;第四,民国政治史档案、统计数据,等等。 论文的结构,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六章。绪论厘清本文的分析性概念(民主与集权)和作为研究对象的概念(现代西方政治学),并且综述学术界研究现状与成果。第一章从历史角度描述民国政治学的各种外在规定性的展开。第二章总结并分析民治与集权两个政治价值诉求的政治社会原因。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就民国政治学家中的国家理论、政府理论和政党理论展开具体分析。第六章分析民国政治学的政治生存环境。结语对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做一分析,认为保持政治与学术的必要张力是国家建设理性化进行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就民国政治学理论形态而言,体现出民治与集权的“合奏”特征。因为国家理论、政府理论和政党理论在价值倾向和制度安排上最终都指向“集权”诉求,然而在政治过程(尤其是四项政权)和制度安排(分权制衡)中却要求民主政治。从整体上看,民国政治学研究呈现出多元一体、互相影响与竞争的繁盛格局,自由主义政治学、国家主义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三足鼎立。 以上民国政治学理论形态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造成:第一,晚清民初的民主政治理论遗传、政治学家的欧美自由主义教育背景,以及自认为中国政治是西方政治进化链之环节而不是断裂,使之认可并修正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第二,国家建设之集权逻辑、中国支撑性阶级阙失,以及历史经验教训,使之具有集权诉求;第三,近代中国革命保有“社会自由”的独特逻辑、国民党自身成员特征,以及威权党治形态客观上形成弱势独裁的“悖反性多元政治”,从而为多元政治研究提供了生存空间。同时,因为民国政治学没有相应的现代经济基础和社会阶级基础,故而当国民党实行独裁政治压制学术研究后,民国政治学亦轰然崩塌。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产品责任制度是近代科技进步和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19世纪中期,产品责任作为一个法律问题首次出现在英国的司法判例中,而后逐步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法律领域。它经历了从合同
一起真实而典型的油脂厂与银行的贷款纠纷诉讼,凸显了合同债权的困境,获得民事判决认可的债权在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面前仍然显得苍白无力。聚焦这起案件,笔者大胆地提出一个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大学生社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大学生素质教
人权意识是居于个人主体意识觉醒的基础上对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关系的一种认识,即包括对人权的认知、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相统一的用于处理现代社会关系的三位一体的意识。高
网络证券交易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证券市场的物质载体,代表了未来证券交易的发展方向。网络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也给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主要有技术故障
在中国,虽然人们普遍将健康视为“人生最大的财富”,但由于受传统生物医学健康观的束缚,对健康的社会属性和整体相关性特征缺乏深入研究,因而没有找到解决人口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编者按:就像本期特别策划中一篇文章中所说的:“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一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包干保证书打响了改变低水平集体经济‘大锅饭’的突围战,掀开了中国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