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前期陇右道东部治边机构研究 ——以河西节度区为中心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tc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前期,陇右道东部河西地区治边机构的设置源于中央政府对北方边疆与西北边疆的经略。陇右道东部河西地区西邻西域、东连长安、北通朔漠、南依祁连,处在南北交通的联结部位、东西交往的必经之地,是唐王朝经营西域、管控漠北的战略要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因此,“安史之乱”前,如何在陇右道东部河西地区部署治边机构,是唐朝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五章对唐代前期陇右道东部河西地区的行政建制、军事驻防设施、屯田与交通建制等边疆治理机构的置废与演变进行完整而真实的复原,并对其时空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第一章,介绍唐代陇右道东部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政局演变概况。唐代前期,陇右道东部河西地区治边机构的建置与演变是基于本区自然地理环境与政局变化而展开的。于是,对自然地理环境和政局演变进行概括性探讨,就为后续学术探索作好铺垫。首先,唐代河西走廊较为有利的自然条件,为各级治边机构的逐步兴置奠定了地理基础。其次,唐代前期,河西地区先后受到吐谷浑、吐蕃北犯与东突厥、后东突厥南下的影响,政局演变较为复杂曲折,唐与南北部族政权实力的消长促使唐政府不断地调整陇右道东部河西地区治边机构的布局。第二章,重点探讨唐代前期陇右道东部河西地区行政建制单位的创置、演替与分布,包括对正规行政建制与羁縻行政建制单位的研究。唐代前期,河西地区主要有凉州都督府、瓜州都督府、安北都护府三府。武德二年(619),凉府建立;至调露元年(679),其管区最终定格,统领凉、甘、肃三州;监管以吐谷浑降部和西突厥降户设置的羁縻府州。瓜府自武德五年(622)开置后,其治所不断调整,名称也不固定;先天二年(712)后,固定地统领瓜、沙二州。垂拱二年(686),安北都护府自漠北移驻甘州,管理随之南迁的铁勒四部羁縻府州;安北府于景龙二年(708)东迁后,四部羁縻府州改隶凉州都督府。第三章,主要剖析唐代前期陇右道东部河西地区军事驻防单位的创置、演变与分布,包含对河西节度使司,以及其统下九军八守捉和为数众多的城、镇、戍、堡、关、烽的探索。唐初,继承隋朝设置在河西地区的城、镇、戍、堡、关、烽等军事驻防单位。自唐高宗仪凤二年(677)起,唐朝在陇右道东部的祁连山北地区建置大量的“军”、守捉,并因应北方边疆与西北边疆形势的演变而不断对之进行调整。景云中,在都督府制的基础上创建节度使司制,由河西节度使司统管陇右道东部河西地区的军事驻防。这些军事驻防单位对维持唐帝国对北方边疆与西北边疆的有效统治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章,主要研究唐代前期陇右道东部河西地区的屯田与交通情况,包括对屯田制度、屯田分布,交通制度、交通路线的研究。屯田与交通作为唐朝治理边疆、处理边务的基础设施,对保障河西地区军民的生产生活、行政体系、军事驻防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作用。第五章,归纳总结唐前期陇右道东部河西地区治边机构分布的时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唐代前期,陇右道东部河西地区的治边机构受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在时间、空间上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就时间分布而言,唐高祖至高宗前期,侧重于对行政建制的恢复和调整;唐高宗后期至睿宗朝,有步骤地广置大型军事驻防机构、开发屯田、构筑驿路;唐玄宗时期,随着政治、军事局势的发展而适时地调整各类治边机构。就空间分布而言,各县治城与军事驻防城都是以节度司治城和州城为中心,四散分布在交通便利、水田良沃之处。透过对本专题的研究,在时间、空间上较为清晰地再现唐代前期陇右道东部河西地区治边机构的创建、改置和分布变迁进程,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唐代前期河西地区治边机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作用,为今天的边疆治理提供历史借鉴。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来大陆旅游、观光、工作或生活的台湾同胞数量激增。上海作为台胞在大陆最大的聚居点,市政府在努力做好市政建设的同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服务在沪台胞的政策措施,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出入境等各个领域,其出发点在于更好地服务在沪台胞,对两岸关系产生积极影响。本文重在调查在沪台胞对上海市政府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以期在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指导下,以为在沪台胞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
学位
学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财政体制也在不断迈向现代化,构建全过程预算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高校的持续扩招使资金难以为继,所以高校普遍存在负债问题,从而迫切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且高校自身的资金管理体系也不够完善,所以实施高校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是国家的要求,也是为了高校自身的发展。本文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对高校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
写作作为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新课标及新高考的要求背景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着更重大的挑战。在理论研究中,写作教学研究多数停留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并且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经验或理论进行广泛推广;在教学实践中,写作教学停滞不前或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写作目标要求。尤其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处于高中英语写作水平形成的关键时期,急需能够克服写作教学弊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与大家所熟悉的传统单篇阅读教学不同,群文阅读这一针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带有着浓厚的全民参与色彩。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以古诗词中的一个重点为核心,将结合学情充分筛选过的多个文本集合成组,以这一核心为视角进行切入,通过生生、师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来共同达成文本深意的过程。但是在当前初中古诗词一线教学中面临着以下问题:课堂讲解的单一化、答题模式的固定化、学生兴趣的平淡化、学生知识的偏颇化等等
学位
目的:肌少症是一种随年龄增长,以骨骼肌质量下降,肌肉力量和功能能力衰退为特征的综合性退行性病症,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肌少症的发生将会影响老年人日常活动,导致老年人住院率和死亡风险的增加。伴随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推进,由于老年人口激增导致肌少症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巨大医疗支出压力。有效的诊断依据能够帮助人们及时发现肌少症的发生,但是目前尚未有针对我国老年人肌少症发生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普及,各级学校都在倡导推进新课程改革。目前在我国的教育背景下,大部分的学生缺乏对英语文章的写作兴趣,表现在写作上就会频繁地出现各类词汇拼写、结构模糊等错误。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作文成绩,使得英语教学的目标无法完成。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作者将“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写作分层教学的行动研究”作为本次论文的研究题目,并提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智慧社会”的概念,目标是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社会治理格局,实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必然要求全面推进智慧治理,开创善治新时代。智慧社会涵括方方面面的智慧形态,智慧交通正是智慧社会的具体体现之一。根据我国最新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19),到2035年我国要完成基本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