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转入对农户“非粮化”种植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农村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劳动力转移、实现小农经营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手段而被广泛接受。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整体加速,流转规模逐渐扩大,而伴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发展引发的关于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严峻考验,“非粮化”倾向不断威胁着粮食安全。作为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山东省,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进程中更要警惕“非粮化”种植倾向。为此,文章梳理了山东省调研区域农户“非粮化”种植决策的影响因素以及土地转入对农户“非粮化”种植行为的影响,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山东省“非粮化”种植决策的影响因素与警惕转入土地后的“非粮化”种植行为。
  本文将地处粮食主产区的山东省的土地流转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农地转入以及“非粮化”种植行为进行界定并且对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介绍,然后分析样本区域的土地流转现状;接着使用Logit模型和分数响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非粮化”种植决策与结构的影响因素;然后利用家庭地块面板数据使用logit模型实证研究土地转入对“非粮化”种植决策的影响;随后利用分数响应模型分析农户转入规模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转入规模对粮食种植结构影响的异质性。
  在“非粮化”种植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部分,结果表明:农户是否流转土地、土地转入的风险认知、农户对自身耕种技术的认知、非农经历、是否加入合作社等变量对“非粮化”种植决策起到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当控制其他变量一定的情况下,加入合作社对经济作物种植的正向影响效果最大;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住所距离乡镇的距离对“非粮化”种植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在土地转入对农户“非粮化”种植行为的影响研究部分,结果表明:地块层面上,农户在转入地块上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说明在地块层面上比起自有承包地,农户在转入地块上的“非粮化”的倾向显著。在农户层面上,土地转入规模并非线性影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对于大规模转入农户而言,更高的转入规模会增加粮食种植比例的倾向性;对于大规模转入农户而言,比起小规模转入农户,会降低经济作物种植的比例。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饮食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变,对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但随之而来的畜牧业污染问题也显露出来,畜牧业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污染源,严重影响了大气、水资源、土壤和人体健康。国家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不断出台各种政策,但政策实施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养殖户作为畜牧业生产主体,对畜牧业污染防治政策的行为响应是影响政策实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黄土高原区则是我国目前遭受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不仅降低土壤肥力、致使农作物减产,而且加剧自然灾害,甚至危害区域生态安全,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水土保持技术可以有效防治土壤侵蚀、提高土地生产率,最大限度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具有减少贫困和促进农业转型的功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日益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各级政府组
学位
贫困一直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逐步进行,我国的反贫困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贫困的分布形式和特点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贫困人口多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连片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众多,农户不仅仅表现出收入不足的贫困特征,更是在许多维度比如健康、教育等陷入短期或长期性的贫困,这也成为现阶段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役胜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连片贫困地区农户生计脆弱性高,多维
学位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活垃圾污染已成为困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农村居民不当的垃圾处理方式是造成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无序丢弃的生活垃圾不仅造成村落公共空间被占据,同时加剧农村地区土壤和水质的污染,危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在农村地区广泛推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制度,但仅靠国家资金投入难以维持垃圾处理制度的进行。国外经验表明可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来支持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学位
农田灌溉系统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是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实现振兴的重要保障,其运行效率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然而,实际上多数农业灌溉区的灌溉系统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造成这一农业生产困境的主要原因归于农田灌溉系统治理的失灵。由于农田灌溉系统所具有的准公共物品属性与农户生产经营私人性之间的冲突,造成农田灌溉系统设施建设和管护等供给无效及偷水和抢水等灌溉用水无序问题是农田灌
学位
北方农牧交错区作为农业区与牧业区之间的农牧过渡带及生态脆弱区,长期以来始终面临保护草原生态与改善农牧民生计的双重压力。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草原生态退化问题,改善农牧民生计状况,我国自2011年起在北方农牧交错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以来,北方农牧交错区草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其效用与影响得到了肯定,但在政府要生态与农牧民要生计之间仍然存在严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体制转型,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降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中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和“三州三区”等深度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因病、因学、因残和因灾致贫返贫问题突出,人居生活环境问题严峻,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区和深水区
学位
大量的文献证实了妇女在保障家庭食品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妇女自身的食品安全、健康状况或家庭食品安全,特别是针对巴基斯坦阿贾德查穆克什米尔农村地区开展调查分析。因此,本研究收集了阿贾德查穆克什米尔农村地区600名农村妇女的家庭数据。就妇女自身食品安全而言,研究证实了合法权利、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社会支持和家庭权利等因素是提高妇女议价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而提高妇女的食品安全,而妇女
学位
泰国是世界主要的稻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水稻生产是泰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也是泰国劳动力最为集中的产业。因此,研究泰国稻米出口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对提高泰国稻米在全球市场上的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市场研究情况看,泰国大米的竞争力正在下降。  本研究考察了泰国茉莉香米贸易在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上的概况、发展及影响因素,特别站在泰国的角度对大米出口进行比较分析,以及泰国大米出口的劣势,收到的威胁和机遇,为泰国大
学位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而农村建设用地不减反增,宅基地使用中“一户多宅”、面积超标、闲置、荒废等问题凸显,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提升。因此,实施宅基地退出是落实我国“三块地改革”的必然选择。农户作为宅基地退出的主体,提高现有生活质量是其行为决策的重要动机。而农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