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赋诗断章”的存在论诠释学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uyuanluyi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记载了春秋贵族征引与使用《诗经》的大量事件,包括“赋诗”“引诗”“诵诗”“歌诗”等多种形式,其中最典型的当属“赋诗断章”或“断章取义”。此类用诗活动不同于秦汉以降的经典注疏模式的诠释方式,乃是中国诠释史、尤其是《诗经》诠释史上一个特别具有典范性的环节。因此,对《左传》“赋诗断章”诠释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当下思考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型、乃至反思近年来“中国诠释学”建构的得失,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由于思想视域的局限,以往研究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是在文学与史学的视野下研究“赋诗断章”,哲学层面的研究十分薄弱;即便是哲学诠释学层面的研究,也仅仅将“赋诗断章”视为一种文本诠释活动,即视为既有的主体理解与解释既有的客观文本的诠释活动,而未能深入探究其所蕴含的存在论意义,包括赋诗情境作为前存在者的存在、客体方面的文本新意义的生成以及主体方面的诠释者之新主体性的生成等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在充分考察前人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借鉴文学(包含诗学)、历史学、哲学诠释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左传》“赋诗断章”活动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系统研究。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旨在对《左传》“赋诗断章”研究做出先行说明,主要包括研究意义、前人研究现状及其问题、研究方法论等内容。本文摆脱了以往研究之主体性诠释模式,将赋诗活动置于前主体性的生活-存在视域来考察,认定“赋诗断章”并不只是单纯的文本诠释活动,更是一般存在论的事情。基于对以往研究所采用之诠释学范式及其问题的考察,我们提出一种“作为存在论的诠释学”观念,指出这种诠释学的任务在于不仅需要揭示诠释本身何以成为存在本身的显现样态,更需要阐明诠释本身如何生成新的存在者。故此,本文命名为“‘赋诗断章’的存在论诠释学研究”。第二部分是上编,即《左传》“赋诗断章”原理研究。这部分内容属于《左传》“赋诗断章”之存在论诠释学研究的综论,意在通过分析赋诗活动之典型案例,进而归纳“赋诗断章”之一般性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阐发“赋诗断章”的存在论意义,主要是对“赋诗断章”进行情境分析。在生活存在论视域中,作为存在本身的生活,显现为各式各样的生活情境,“赋诗断章”即属于如此这般的生活情境。此所谓“情”,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事之情”,是说“赋诗断章”作为“事情”本身如其所是所呈现出来的真实情况、实际情形。作为春秋时期社会生活方式的表现,“赋诗断章”呈现为一种结构化的礼制程序。二是“人之情”,是说作为事情的“赋诗断章”本身包含并呈现着“人之情”,这种“人之情”主要是指赋者的情感或情欲。在此意义上,“赋诗断章”呈现为一种“事之情”与“人之情”浑然不分的状态,亦即一种“情”“礼”交融的状态。此所谓“境”,并非是指赋诗活动发生的具体空间位置,而是指“境遇”,也就是说,作为事情的“赋诗断章”并非既定现成化的活动,而是一种不期然而然的遭际、遭逢,所以“赋诗断章”作为事情呈现为某种“境遇”。正是在诸如此类的境遇中,作为存在者的《诗》与赋者不断获得“去存在”的可能。在此意义上,“赋诗断章”作为“情境”,可谓“前存在者”的“存在”。其次是阐明“赋诗断章”之对象性意义,旨在揭示《诗》文本之新意义的生成机制问题,亦即作为情境的“赋诗断章”如何生成新的《诗》文本。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赋诗断章”包含“诗以言志”与“断章取义”两层内容。前者涉及赋诗活动中的“意义”问题,这种“意义”包含《诗》文本所呈现之义、赋者所表达之意以及听者所接受之义三个义项。后者即“断章取义”则属于赋诗活动中文本新意义的生成机制,意思是说,《诗》在被赋诵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意义:“断章”意味着《诗》之形态的改变,“取义”表明赋者对于《诗》义有所取舍,而这种取舍意味着赋者之意与《诗》义的融合进而生成新意义。这种新意义并非源自某种单一因素,而是当下赋诗活动之“情”“礼”交融情境中诸多具有赋义功能的因素共同作用、相互融通而实现的。再次则是阐明“赋诗断章”之主体性意义,旨在揭示赋者之新主体性的生成机制问题,亦即作为情境的“赋诗断章”如何生成新的主体性存在者。在《左传》关于赋诗活动的描述中,这种主体性概念被表达为“志”。这种“志”首先指赋者的“情感”,其中亦包含“理性”与“意志”因素,而且“情感”主导着“理性”与“意志”的发动,在此意义上,我们称这种“志”为“情志”。随着赋者“赋诗言志”亦即“情志”的结构性显现,赋者发生着观念改变,进而生成并呈现为新的主体。我们将这种新主体性的生成机制概括为“诗可以兴”,亦即当下赋诗活动之“情”“礼”交融情境催生出新的主体。对于这种新主体性而言,此所谓“情志”可谓一种前主体性的情感。总而言之,对“赋诗断章”之存在论诠释学的研究表明,诠释固然呈现为主体在理解并解释乃至应用文本,但其本身乃是经由某种机缘得以展开的生活情境,主体与文本在此情境的呈现环节中不断获得“去存在”的可能。在此意义上,诠释并非所谓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而是存在本身的显现样态。第三部分是下编,即《左传》“赋诗断章”案例分析。这部分内容属于《左传》“赋诗断章”之存在论诠释学研究的分论,旨在对《左传》(含《国语》)赋诗活动之全部案例展开具体分析,以保证“赋诗断章”研究的全面性。从存在者层级上讲,所谓“情境”具体表现为某种历史性生活方式之下的生活场景。故此,我们根据不同生活场景之展现环节的差异,将《左传》“赋诗断章”情境划分为四类:(1)“会”即集会赋诗,共计10例;(2)“盟”即结盟赋诗,共计3例;(3)“聘”即朝聘赋诗,共计10例;(4)“劝”即劝勉赋诗,共计4例。因此,这种分析工作可谓一种“情境性分析”,也就是将上编之一般性的存在论诠释学原理贯彻到不同种类的赋诗情境中——既要对之进行诠释学解读,更要在这种解读中阐明情境本身的存在论意义。在此意义上,这种分析属于对《左传》“赋诗断章”活动的一种重新诠释与解读。本文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突破了《左传》“赋诗断章”研究的文学视野与史学视野,而是以哲学存在论与诠释学的方法加以研究;(2)对以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为代表的西方诠释学和近年来国内的“中国诠释学”研究进行了深入反思,酝酿提出真正中国式的存在论诠释学;(3)突破“赋诗断章”研究的文本诠释范式的局限,揭示其所蕴含的存在论意义和一般方法论;(4)揭示“赋诗断章”所蕴含的中国诠释学的一般原理:以赋诗活动的“情境”分析来表征“前存在者”的“存在”,以赋者的观念改变来表征新的主体性存在者的生成,以《诗》的新意义的生成来揭示新的对象性存在者的生成;(5)根据上述原理,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左传》赋诗活动的全部案例。
其他文献
青光眼是以视盘萎缩和凹陷、视野缺损和视力损害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据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约有8000万人患有青光眼。根据虹膜角的情况,青光眼可分为开角型、闭角型和发育型,并进一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主要病理变化表现在小梁网细胞的功能下降或丧失,继而引起大量房水积聚,发生高眼压。因此,在眼压升高的POAG中,关
学位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的N末端肽Ac2-26对高糖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将其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Ac2-26组、高糖+Ac2-26+甲酰肽受体2(FPR2)拮抗剂WRW4组和高糖+Ac2-26+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组。ELISA检测BMDM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期刊
第一部分 儿童IgAN血脂异常与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原发性IgAN儿童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探讨其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为儿童IgAN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山东省立医院首次确诊为原发性IgAN患儿的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血脂异常进行分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和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gAN患儿伴有血
学位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安全输血护理管理现状。方法 采用安全输血护理管理现状调查问卷,按照护士层级分层选取临床科室44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纳入400名护士,临床护士的输血管理标化总分为(95.13±5.40)分;输血知识、血液管理、核对管理、人员管理4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为核对管理,得分为(98.70±3.52)分,得分最低为人员管理,得分为(87.63±14.70)分;不同性别、职称、工作年限
期刊
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着全球人均寿命延长和社会普遍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一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值得全世界关注的问题。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对骨骼发育生长以及成人骨骼稳态的维护有着众所周知的深远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对骨骼的影响一直被归因于循环中甲状腺激素的改变,很少有人注意到同
学位
目的: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为研究对象,体外探讨高糖微环境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并阐明miR-125b的调控作用。方法:RAW264.7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G)组、正糖抑制(NG+miR-125b inhibitor)组、高糖刺激(HG)组和高糖抑制(HG+miR-125b inhibitor)组,进行相应的干预处理。各组细胞体外培养72 h后留取细胞及上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
期刊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encephalitis,AE)是一系列由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表现出一系列严重而复杂的神经精神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和中枢性低通气等。其中抗NMDAR脑炎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目前关于AE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常见的易感因素是前驱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合并
学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白血病。据最新SEER统计,其发病率为4.7/100000,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约1.9:1),5年生存率约为87.9%。本病常发生于老年患者,诊断中位年龄为70岁,以临床病程多变并容易复发为特征。Del(17p)/TP53突变、NOTCH1突变、CD49d、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Immuno
学位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进行性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全球约有4.63亿成年糖尿病患者,到2045年将增加至6亿,糖尿病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大慢病。糖尿病可引起血管和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在眼部表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和角膜病变,但糖尿病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仍不清楚。角膜内皮细胞是角膜内表面的单层六边形细胞,其依靠紧密连接和Na+-K+离子泵维持角膜的透明性和营养。人角膜内皮密度随年
学位
研究背景: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以其独特的优势,如供体获取方便、资源丰富、查询方便快捷,移植物免疫原性偏弱,已经成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技术的重要体系之一。由于移植物的不同,UCBT的免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