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对小汽车通勤出行的影响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wy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空间扩张和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愈发严重。面对这一问题,交通规划部门提出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一方面希望让轨道交通将高密度居住区和就业中心串联,让更多的通勤者选择轨道方式;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引导居民由小汽车出行转向公共交通出行,从而缓解城市拥堵。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轨道交通与小汽车出行的关系,并试图利用研究成果来指导交通规划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然而,现实中轨道交通对小汽车的替代作用并未如愿以偿,出现了轨道和公交线网密度较高的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最为严重。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规划者进行空间设施配置时,大多数从城市宏观和静态层面的职住空间分布进行规划,而忽视了基于出行者的微观行为空间和动态通勤网络特征。实际上,居民对通勤方式的选择,除职住距离外更多考虑是职住两端的实际可达性,尤其是对轨道交通使用者,其更看重的是轨道是否同时覆盖职住两端的空间范围。此外,由于城市内部空间发展极不平衡,再加之轨道交通站点分布在区位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而这种空间异质性将会进一步透过房价等市场行为促成社会分异,促使轨道交通对居民通勤出行影响出现差异。因此,轨道交通对小汽车通勤出行的影响应更加重视出行者的微观行为空间和微观社会经济属性特征。本文采取宏微观嵌套的分析视角,首先从2016年昆明市居民出行日志调查数据中选取28936个总通勤样本,从宏观层面,基于GIS核密度和OD矩阵空间方法分析城市居住空间、工作空间和通勤流分布特征,并利用GIS双变量莫兰指数测度轨道交通可达性与小汽车出行强度的匹配关系,以评估轨道交通与出行行为之间的现状效果;其次转向微观行为层面,按照居民行为空间与轨道站点之间的覆盖关系划分出三类轨道沿线居民,结合空间方法与统计方法分析沿线居民通勤行为特征,以此评估轨道交通对居民通勤行为的潜在影响能力和效果;最后,根据轨道站点空间异质性特征提取六类组团样本,在选取关键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影响小汽车出行方式的二元logistic模型,验证分析轨道交通对居民小汽车出行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1)整体上,总样本的职住空间分布与昆明市目前的城市用地分布现状基本吻合,轨道沿线集中了部分中高密度的居住区和就业区,对于拉伸城市空间框架,促成重要的城市交通走廊有重要作用。然而从轨道交通可达性与小汽车出行分担率的匹配度上发现,轨道沿线的小汽车使用率与其他区域相比并未明显比其他区域低,表明轨道交通对小汽车使用的替代效用可能并不明显。(2)从轨道沿线居民的通勤方式来看,选择轨道交通通勤的比例为3.08%,略高于全市1.3%的平均水平,而选择小汽车通勤的比例为30%,与全市平均水平一致。但是如果按照三类沿线居民的行为空间来统计,则可以看出轨道交通对小汽车出行的影响随着居民自身通勤空间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具体而言,通勤OD点均位于轨道站点覆盖范围的长距离通勤者中,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的比例最高,为20%;仅居住地(O点)位于轨道站点覆盖范围的长距离通勤者达11%;仅工作地(D点)位于轨道站点周边的长距离通勤者使用轨道交通的比例最低,仅为5%,与此相反,选择小汽车出行方式则高达47%。(3)考虑空间异质性问题后,各组团模型中部分变量对小汽车使用的影响呈现显著地差异。如在建成环境变量上,工作地一端的建成环境密度越高,通勤者小汽车出行会降低,可能是建成环境较高地通常是城市就业中心,轨道交通对高密度群体出行有一定程度引导作用;而居住地建成环境对通勤者小汽车出行影响较弱。此外,由于不同组团样本是处于不同区位下,各区位下的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存在差异,会间接导致轨道交通对通勤者小汽车出行的影响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摧毁或损伤其功能,诱发其他疾病,威胁人类的健康.考虑到环境中随机因素对疾病传播的影响,本文在确定性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白噪声扰动(即随机扰动因素),建立了一类受随机扰动影响的SIA传染病模型.本文首先分析了具有HIV传播特点的确定性SIA传染病模型,得到了确定性模型在平衡点处
目的:基于影像-病理对照的方法,在常规MRI无法对软组织肉瘤瘤周异常信号准确定性的前提下,对一组软组织肉瘤进行瘤周组织IVIM-MRI、DCE-MRI参数与其对应位置病理取材点“面对面、点对点”的影像-病理对照研究,旨在探讨IVIMMRI及DCE-MRI在判断软组织肉瘤瘤周浸润边界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一、病例资料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怀疑为软组织肿
连续搅拌反应釜(Continuously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是化工过程中用途广泛的反应仪器,其具有成本低廉、换热能力强等优点。但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反应釜内同时会发生多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如何对这些反应进行简单可行的控制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约束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策略,利用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系统的建模特性,针对具有约束的连续搅拌反应釜,设计稳定的智能自适应控制
采空区渗透系数是影响采空区漏风风量以及风流运动的关键物理参数,其中采空区漏风是采空区遗留煤体自燃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对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产生影响。由此可见测定采空区渗透系数对采空区灾害防治具有重大意义。传统渗透系数测定方法往往通过现场实验结合相关解析公式来求解实际渗流场的渗透系数,其中解析公式在较为简单的边界条件下适用性较高,但由于采空区边界条件复杂,运用此方法计算渗透系数则具有较大难度。因
“新生活运动”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国民党发起的一场国民改造运动。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以“规矩”“清洁”以及“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为要旨,主张通过“衣食住行”“蔬米布帛”等方面的文明和卫生来实现民族复兴的“新生活运动”,实际与救亡图存的近代改良脉络一脉相承。时代环境使“新生活运动”具有鲜明的军国主义色彩和反共倾向,这是其反动的一面,而该运动希望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改造,塑造具有民族精神的近
全光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克服目前通信网络在电子领域中对信号的“电子瓶颈”限制,是光纤通信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全光微分器和全光积分器是全光信号处理技术中关键器件。本文提出了基于精密可调差分群时延装置的飞秒脉冲全光微分器和超快信号全光微分器的研究方案。论文完成了对所提出的全光微分器和全光积分器的理论分析,并成功进行了飞秒全光微分实验,主要工作如下:1.引入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考虑色散影响,对飞秒光脉冲在光纤
微电网作为消纳新能源有效方案之一得到广泛利用,然而风光微源存在波动、间歇、随机等不确定性,导致微电网出现稳定运行、调度及电能质量等问题。在微电网中,如何借助混合储能装置,切实可行的储能控制策略与方法,消除微电网中的功率波动是关键。因此,为保证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快速功率调整,本文针对铅酸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及其在微电网中功率协调控制展开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为实现储能装置在微电网中有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持续开展,气井的开采深度也在不断加深,开采深度的增加导致了高温高压高产气井在生产过程中的环空带压现象日益严重,有些气井甚至存在多层环空均
地震烈度用于标度地震引起地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现场宏观烈度的评定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烈度评定指标的模糊性以及评估人员的主观性往往会造成评定结
在我国成为第三大酸雨区之后,酸雨成为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酸雨侵蚀渗入试件结构内部,造成混凝土表面酥松脱落,内部钢筋锈蚀,劣化结构力学性能。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