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地区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48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西北地区地势高亢,地形起伏复杂,地貌以丘状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总体上年均温较低,干湿季分明,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使得该区域水源充足,河流水系众多。气候和植被随地形和海拔产生明显分异,在地势较高的高原面上植被以草甸植物为主,形成广袤的草原,在海拔稍低的峡谷地区,植被以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构造运动剧烈,形成大量的碎屑岩类风化物。恶劣的自然条件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土地利用以放牧为主。在这些成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土壤属性在空间上分布十分复杂,土壤类型多样。通过对土壤发生特性、系统分类以及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参比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川西北地区土壤颜色多样,色调丰富,明度和彩度跨度较大。土壤结构以亚角块状最为常见,有机土壤物质含量多的层次,土壤结构不明显。超过一半的剖面均有石灰反应,其中以中度石灰反应最为常见。最常见的新生体为假菌丝体,其次为铁斑纹,各剖面含量差异大。绝大部分剖面均含有一定量的石砾。土壤颗粒多以粉粒或砂粒含量最高,黏粒稀少,土壤风化程度普遍偏低。土壤质地以粉砂壤土为主,其次为壤土和砂质壤土。土壤p H多呈碱性或中性偏碱性。Ca CO3相当物在川西北地区土壤中普遍分布,但在不同剖面间差异极大。总体上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极为丰富,但不同土层间差异极大。在大部分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中阳离子交换性强,盐基饱和,但在少数酸性土壤中交换性能微弱,盐基不饱和。有机土壤物质层,容重最大值仅为0.65 g cm-3,土壤极为疏松。Ca Cl2浸提p H平均值为5.79,呈中性到偏酸性。分为高腐和半腐两种有机土壤物质,有机物颜色较暗,彩度适中。有机碳含量极为丰富,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有机质表层富集现象不明显。(2)川西北地区土壤诊断表层包括有机表层、暗沃表层和淡薄表层;诊断表下层包括漂白层、雏形层、黏化层和钙积层,并有钙积现象;诊断特性包括有机土壤物质、岩性特征、石质接触面、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度状况、潜育特征、氧化还原特征、冻融特征、均腐殖质特性和石灰性等。42个供试土壤划分为有机土、潜育土、均腐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6个土纲,进一步续分为11个亚纲,18个土类,27个亚类。基层分类划分了37个土族,并建立了42个土系。(3)在川西北地区土壤系统分类过程中,发现一些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中存在不够合理或难以定量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修订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土壤物质,均腐殖质特性,草毡表层及其他诊断特性的部分指标。
其他文献
玉米(Zea mays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粮用、饲用、能源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玉米产量的提高始终是育种家关心的问题。玉米是C4植物,具有更为高效的光合作用,叶绿体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对其发育、合成及代谢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进行克隆、鉴定和功能解析,同时对光合作用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进行应用研究,对改良和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前期利用EMS突变体构建、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及图位克
学位
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是我国乡土杨柳科树种,具有速生、抗逆境等优良特性。同时,杨树也是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前期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杨树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别间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存在不同的能力。但是,目前对不同性别间有关光照的竞争研究十分缺乏,不利于认识野外郁闭条件下杨树幼苗的天然更新及性别比例变化。因此,本研究以滇杨雌雄幼苗为实验对象,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在10
学位
为解决国内种苗资源短缺问题,经过3年的攻关研究,已成功建立了蓝花丹组织培养无菌快繁体系。但在进一步的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中,不定根形成和发育出现不稳定现象,具体表现为不同激素条件下生根的速度和类型均有很大差异,且在连续培养后生根和发育效果参差不齐。生根是该组培快繁体系的关键环节,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不仅常用于改善组织培养的条件,还可增强生根能力。本研究首先在茎段外植体不定根的形成过程中,结合表观变化
学位
玉米叶片作为源,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其光合作用对干物质的积累及产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玉米叶发育受一系列基因的调控,任何一个发生突变都可能会导致叶片形态或叶片组分、含量发生变化。叶型突变是育种家追求“理想株型”的宝贵材料,因而,克隆与玉米叶型发育有关的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解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玉米EMS(甲基磺酸乙酯)突变体库是进行玉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宝库”。本课题组利用EMS诱
学位
蓝花丹是一种集观赏和药用价值的园林造景新材料。自非洲引种我国四川栽培,观察到当年生枝条开花,且花期长,耐修剪,萌蘖能力强。修剪可调节植株营养分配改变碳氮营养分配,对植物营养和生殖生长起到关键作用。为探究不同程度修剪对蓝花丹生长、营养分配、源库关系影响,本研究以五年生植株材料,设计四种(不短截、短截1/5、短截2/5、短截3/5)不同强度的修剪方式,结合田间抽样统计分析,综合比较了不同短截强度下蓝花
学位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是一种重要的药用作物,与玉米、小麦等同属禾本科。我国主要投入使用的薏苡大都为栽培品种,而与传统栽培薏苡相比,野生薏苡具有饲用品质优良、抗逆性突出、生物量大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禾草种质资源。本课题组利用野生薏苡选育出的饲用薏苡品种大黑山薏苡已在我国西南地区得到较大面积推广。然而,饲用薏苡种子发芽慢,休眠期较长的问题,限制了其在生产中的更广泛应用。因而鉴
学位
玉米作为利用杂种优势最早的作物之一,也是最早利用不育化制种的作物。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工具以及核质互作研究的理想材料,长期以来受到遗传学家和育种学家的广泛关注。玉米CMS-T和CMS-S型不育系在感病、育性相对不稳定等方面的缺点而限制了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因此,研究玉米C型胞质败育与育性恢复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
学位
本研究利用籼稻材料9311为轮回亲本,粳稻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片段代换系在干旱胁迫下鉴定得到3个垩白明显增加的株系qCDD3Nip-75、qCDD3Nip-109、qCDD3Nip-110为出发点,对干旱胁迫下水稻籽粒垩白形成相关QTL进行了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如下:1、结合重测序结果分析发现,qCDD3Nip-75、qCDD3Nip-109、qCDD3Nip-110三个株系共同含有的日本晴片段
学位
玉米是重要的的粮食、精良的饲料和优质的工业原料,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自1998年,玉米总产量已横跨小麦和水稻居世界首位[1]。常规的遗传育种技术已不能满足当代育种的需求,而转基因育种已发展成为现代玉米育种的重要技术之一。玉米遗传转化受体的建立是转基因工程的重要前提,目前,常见的玉米转基因育种受体材料有很多,如原生质体、茎尖、幼胚和胚性愈伤组织[2]等,由于玉米幼胚和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
学位
土壤氮素含量和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农田土壤质量、农业生产氮素养分管理和全球碳氮循环。因此,准确地掌握区域土壤氮素的时空动态信息倍受关注。本文以成都平原核心区为研究区域,以1980s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66个典型土壤剖面数据和2016~2017年实地采集测定的187个土壤剖面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土壤有机碳与容重的回归方程、土壤深度函数等方法,估算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密度和储量;并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