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传统建筑木构彩画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潮州地区的社群,由于种种地理、历史、气候与生产因素,孕育出别具特色的文化,表现在其文化遗产如方言、习俗、传统建筑和装饰工艺之上。本文研究的是潮州地区的丰富而真实的传统民间建筑彩画,期望通过记录这些尚存的物质实证和活着的营造工艺,填补我国地域建筑彩画的资料,并探讨我国民间彩画的保护及未来持续发展的路向。本文第一章将会确立本文研究的理论构架。首先会论证潮州彩画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完整文化体系,而非堆杂而成的元素,并展示本文的学术目标、创新点和现在学界对建筑色彩画像及区域民间文化的研究现状,以便建立本文的研究基础。本文第二章将确立“潮州”、“传统建筑”和“木构彩画”这三个基本概念的范围。首先“彩画”一词的定义在每代、每地均不断转变,笔者参照历代官式传统及其他地域建筑彩画研究的定义,依据实际情况概括出最吻合潮州传统范畴的“彩画”概念。然后分辨“古建筑”、“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等概念,以确认本文研究的范围是个有学术价值的本体。最后,笔者尝试从历史缘由、地理环境、民系形成等因素思考何谓“潮州”文化,并据此选出最适合于研究潮州建筑彩画系统的时代及地域界限。建筑彩画并不是纯艺术,而是设计,也就是说它的存在与所有其他建筑元素一样,必须为某些社会功能而服务。第三章是潮州彩画的艺术设计讨论,笔者根据潮州当地观念,把建筑按社会功能分为住宅、宗祠、宫庙和佛寺四类。从空间的布局设计及精神功能方面解释每类建筑相应的彩画位置、题材、用色、及构图关系。任何建筑行为,不管其美学思维或信念祈望如何,如果没有客观的物理性质、操作制度、物料资源和技术水平的支持,都不可能成立。本文第四章是论证潮州彩画的科学性,即其工艺技术的客观因素及施工技法的讨论。彩画必须依附于木构件上,所以第一节先剖析潮州建筑构架普遍使用杉木的缘由及性质,从而解释杉木对彩画的选料和施工技术带来的挑战。此外,建筑上的色彩图纹,除了水质和灰质外,主要以胶质(例如用漆)或油质(例如用桐油)两种方法施就,因此本章在接下来的几节分别对潮州传统推漆画工艺和桐油画工艺作出调查和分析,包括背景沿革、发展现状及保护技术等。本论文的最后一章探讨潮州彩画的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可行方向。本章先将潮州传统彩画作为历史文化实体,而寻找有效而实际地保存或修复这些遗迹的政策、取向、措施和技法,作为当地建筑保护项目不可缺少的部份。而另一方面可以视建筑彩画为非物质遗产,从而研究可持续发展其艺术表达手法和工艺技术的问题。最后,探求潮州传统彩画的艺术及技术给建筑设计带来的启示,以及如何借着展示及诠释潮州彩画的文化价值来推广公众对中国建筑或地域传统之欣赏,从而让潮州彩画为我国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制定科学、客观、系统、操作性强的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给有关部门制定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审核标准提供参考,为养老护理人员的培养奠定基础。方法通
唐代鉴真东渡日本的事迹,可谓众所周知;渡海期间饱受千辛万苦的经历,大概也为世人熟知。然而,有关鉴真远赴日本的真实动机,国内学者很少有人论述,国外学者提出的观点则难以令
目的研究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以及相关护理体会,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肿瘤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共200
一、背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病原体以及这些病原体的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迄今仍然是人类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全球引起1700万以上的新发病例。尿路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高考在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为高等院校选拔了大批具有学习潜力的人才。与此同时,对高考制度、高考试卷的批评之声也一直不绝于耳
本试验以初始体重6.79g左右的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n, GIFT)作为饲养对象,以酪蛋白、糊精为原料制成的半精制日粮,并分别添加铁含量相等(1OOmg/kg
低渗透储层微观驱油渗流机理是认识低渗储层渗流机理及提高低渗储层水驱油采收率的基础。本文针对青海油田KB和YIN低渗透储层,在对地质特征、储层敏感性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应
随着环保领域对电子产品的要求,OSP将成为PCB表面涂覆的趋势。本文就OSP工艺应用、维护及检测进行了阐述。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全民杰出智慧的象征;是千百年来人们在不同时代变迁的生活需求中,创造出来的不同时代风格的图案纹样与造型,有着深刻的寓意与哲理。中
“火郁发之”为《内经》五郁治法之一。《内经》中,火郁即为心郁,导因于外感风寒,心气不舒,邪热怫郁于内,其治“发之”多以汗解。后世认为,火郁不仅可因外感,内伤也可致郁;且火郁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