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心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病理分型与临床预后的长期随访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lee1985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部分患儿可以累及肾脏,成为紫癜性肾炎(HSPN)。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组分级(ISKDC)是国内和国际上常用的评估HSPN肾脏病理组织学的方法,尽管能简单快速的评价分级,指导治疗,但在指导预后方面存在局限性。牛津分型在指导原发性IgA肾病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凸显其优越性。鉴于HSPN和IgA肾病在临床和病理生理等的相似性,已有研究将牛津分型运用于HSPN中,但是目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数据支持牛津分型在儿童HSPN中应用。为此,本研究回顾性的分析了我中心从2001年以来的儿童HSPN病理和临床数据,采用ISKDC分级和牛津分型的方法,并比较二者在HSPN评估预后方面的优劣性。我们还将对随访超过5年的HSPN患儿进行预后分析,以期发现有价值的指标,指导预后。第一章 不同病理分型方法在儿童紫癜性肾炎中的应用(回顾性研究)目的比较牛津分型和ISKDC分级在HSPN患儿肾脏预后方面应用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01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中心就诊并进行肾活检的HSPN患儿877名,收集和整理其病理及临床资料,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和转归。终点事件的定义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0mL/min/1.73m2。结果877名患儿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23.3(10.9-47.9)个月,随访期间51名(5.8%)患者达到主要终点事件,说明HSPN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我们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发现牛津分型中的节段肾小球硬化/粘连(S)(P<0.001)和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P<0.001)与HSPN患者肾脏预后相关。其他牛津分型的病变和ISKDC分级未显示与肾脏预后有关。这也充分说明牛津分型在指导预后方面优于ISKDC分级。我们进一步进行了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eGFR(HR=2.831,95%CI=1.359-5.896)、S(HR=3.936,95%CI=2.078-7.457)和T(HR=4.002,95%CI=1.733-9.242)是预测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牛津分型在儿童HSPN病理分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可弥补ISKDC分级的不足。eGFR的下降、S和T是预测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第二章 130名儿童紫癜性肾炎病理及临床的5年随访研究目的分析随访时间超过5年的HSPN患儿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通过对200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中心行肾脏活检并且随访时间超过5年的HSPN患儿收集临床和病理资料,对其进行了预后分析。终点事件的定义为 eGFR<90mL/min/1.73m2。结果共有130名HSPN患儿纳入研究,中位发病年龄为11.7(8.6-13.3)岁,其中男生71人(54.6%)。在中位随访时间为100.0(75.8-119.0)月后,130名HSPN患儿中有12名(9.23%)患儿达到了主要终点事件。与未达到终点事件组相比,达到终点事件组的患儿肾活检时高血压发生率高,24小时尿蛋白尿定量、血胆固醇(CHO)、血尿酸(UA)、血肌酐(Scr)水平更高,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更低。治疗方面两组患儿无统计学差异。病理方面,达到终点事件组系膜增生(M)、Sl、T1&T2和球囊粘连的患者更多。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P=0.003)、UA(P=0.001)、24 小时尿蛋白定量(>3.5g/d)(P=0.008)、M(P=0.016)、S(P=0.001)、T(P<0.001)是影响肾脏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与肾脏预后显著相关(HR=7.739,95%CI=1.422-42.114)。Log-Rank检验显示:S1患者的肾脏生存期明显短于S0患者(P=0.001)。用ROC曲线评估S的诊断价值,其AUC=0.710(95%CI:0.549-0.872),预测结局的敏感性为 0.667(95%CI:0.349-0.901),特异性为 0.754(95%CI:0.666-0.829)。结论达到终点事件组的HSPN患儿肾脏活检时的临床表现(高血压、UA、Alb、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病理方面与未达终点组患儿存在差别,其中S是影响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具有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脑出血(ICH)是卒中最致命的亚型,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ICH患者运动功能受损与近端皮质脊髓束(CST)受到血肿直接压迫、和继发性近、远端CST损伤密切相关。其中,神经炎症在ICH后继发性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神经炎症被触发后,首先被激活的免疫细胞是小胶质细胞,它分泌大量细胞因子,促进炎症进展。小胶质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激活和形成典型的M1型(
红树植物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潮间带,是一种耐盐的高等木本或灌木植物。以红树植物为主组成的生态群落叫红树林。红树植物因为其独一无二的生长环境,体内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活性广泛而多样。目前从红树植物中分离提取到的天然产物是发现新药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本课题对来自泰国的木果楝属红树植物Xylocarpus granatum的种子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运用TLC、HPLC
目的: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PD)作为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现行治疗的主要策略是增加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或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改善和缓解症状。但是长期使用该类药物并不能阻止PD的进展,因此迫切需要找到减少多巴胺神经元凋亡,延缓PD病程继续发展的药物。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是一个潜在治疗靶点,在PD模型中
目的通过对心外科ICU患者实施认知功能训练方案,旨在探讨其在降低心外科ICU患者谵妄发生率的效果,以期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协助患者进一步改善预后。方法通过类实验的研究方式,选取深圳市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新入ICU治疗的76名患者,按照入院的顺序将患者进行序号的排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n=38)和试验组(n=38),对照组采取预防ICU谵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包括早
目的:1、观察乳腺恶性肿瘤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内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ng Protein,FAP)基因沉默在体内外4T1乳腺癌细胞细胞上的生物学效应。2、探索超声靶 向微泡破坏技术(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介导CRISP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炎为中心病理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也是痹证的代表性病种。RA活动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关节红肿热痛均显著,此类当属中医“热痹”;另一种是关节肿胀疼痛明显,但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肿胀程度可轻可重,能触及增厚的滑膜,此属中医的“寒痹”。痹证动物模型是探讨中医痹病的病因病机理论的重要实验载体,既往研究表明,胶
研究背景:自Branemark教授首次报道以来,口腔种植学发展迅速。开发不同表面设计的钛基种植体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种植体表面处理是影响骨结合的一个重要因素。聚多巴胺是一种多功能的表面改性高分子,在生物医学领域如矫形/牙科种植体的表面修饰、药物传递和生物传感等方面都着有广泛的应用。黄芩苷是从植物黄芩中提取的中草药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并可促进细胞成骨。本研究拟通过共沉积法制备聚多巴胺-黄芩苷的复合
背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小梁微结构破坏。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标准是骨密度(BMD)T值≤-2.5。我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招募了 509名处于绝经过渡期或者绝经后早期的中国南方妇女(41-64岁),采其血清,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月桂酸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目的为了验证月桂酸是否与骨密度相关,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探讨月桂酸对正常小鼠骨组织的影响;2、
目的:探究未接受梅毒筛查的HIV-1感染的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对HIV-1传播的影响以及合并梅毒感染对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新确诊感染HIV-1的729名MSM。所有HIV-1感染者在确诊期间自愿接受梅毒筛查,确诊后自愿接受HIV-1治疗并被随访至2015年。使用H
研究背景:卵巢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甚至生命,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卵巢癌化疗是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而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是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天然植物水果提取物安全低毒,并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运用前景广泛。蜜橘黄素是从蜜橘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但其抗肿瘤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蜜橘黄素对卵巢癌细胞凋亡、焦亡和自噬的影响,阐明蜜橘黄素对卵巢癌的抗肿瘤效应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