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维夫人》生死主题的精神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与死”是文学史上亘古不变的话题,弗吉尼亚·伍尔芙为读者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生命模式。身处动荡社会当中,她更加关注社会与人类生存,穷尽一生去探索现代社会人生存的意义。她对“生与死”的独到见解引起了人们对于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关注。与传统小说写法不同,伍尔芙提倡一种新型的小说创作手法,就像《尤利西斯》一样,更希望作者探究人物的内心生活。通过创作,她刻画人物精神活动,通过人物错综复杂的印象、思考、以及心情来揭示人喜怒哀乐背后深层次的性格特征。在她所有作品中,《达洛维夫人》(以下简称《达》)被看作是作者在探讨生死问题上的代表作。几十年来,人们从各个角度去诠释它,一些文学批评理论帮助读者了解这部作品和了解作者试图表达的人生观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读者解读《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根据弗洛伊德的升华理论,文学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被压抑的情感和现实中没有实现的理想的升华,这理论有时候就能从作者本人的陈述中得到印证。伍尔芙在记述日记时就表明了她写《达》的意图,“我要描述生与死,要刻画理智与疯狂……”。本文试图借用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文中透露的生死观。伍尔芙通过对两位主角——达洛维夫人与塞普蒂默斯分别关于生死的看法进行心理刻画,表达了她自己对于生死的理解。本文大致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论述了《达》关于“生”的主题的研究。通过运用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性格以及焦虑方面的理论对克拉丽莎的生存状态进行分析,认为人生存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思想折磨,这是人的性格当中本能的“本我”与意识的“自我”互相斗争的结果。第二章集中对《达》的“死亡”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死亡本能”驱使下,小说中的主角都认为死能结束生的痛苦,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塞普蒂默斯选择自杀不仅是他自己追求灵魂独立的结果,还是“死亡本能”逼迫的结果。所以他的死亡可以看作弗洛伊德“死亡本能”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内,它把死亡当成人们的最终归宿;对外,他导致大规模暴力能置人于死地。第三章发掘了生与死之间的密切联系。死亡不是痛苦生活最后的避难所;相反,伍尔芙赋予了死亡一种超自然的意义,让世人透过死亡来回顾自己的生命质量。面对生与死的两难抉择,伍尔芙并不是悲观失望,而是坚信生活中是出处可见和谐的。人们可以在经历他人的死亡之后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这种新的见解可以用弗洛伊德的“防卫机制”来解释。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尤其是“防卫机制”对《达》进行解读,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于作者生活观的理解——当生活不如意,人们或妥协或反抗。最后,这部作品也引起了我们对于自己精神生活质量的关注。人只有实现身心同步发展才能在社会中与别人建立融洽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期刊
“犀利哥”风靡中国网络,成为“被写体”是网络时代的一种独特的符号传播现象,这一现象从发轫、扩散、火爆到饱和包括最终走向消退,其传播过程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值得媒介研究与关
目的探讨ⅡA型磷脂酶A2(PLA2GⅡA)mRN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评估PLA2GⅡA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病程监测和预后预测的价值和意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RT-PCR方
1995年1月的一天,我收到一封来自英国社会保障机构儿童福利办公室的信,其中提到一个我从没听说过的词:仲裁会议。 那时我带儿子来英已有半年,正在申请儿童福利补贴。按当时英国的规定,
进贤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设计规模为4×10^4 m^3/d,本文考虑南方城市污水进水浓度低及充分利用现状处理设施的原则,确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采用沉淀、过滤作为主体工艺。
构建现代行政文化,除了把民主、法治、创新、服务、诚信、开放等先进理念作为必然追求外,还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有所选择,一步一步地实现行政文化的价值目标。本文主体分为两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战略选择。作为世界瞩目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与东盟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一直是我国致力
在中国历史上,清朝末年是一个风云激荡、世事多舛的时代,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处于深重的危机之中,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在以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自古至今沿袭下来的最稳固的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饮食文化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存在方式,即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财政资金和财政平衡制度,是各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转移支付,将富裕地区的财政收入转移一部分给相对贫困的地区,以此平衡各级政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