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滞氧化型非Cr组元掺杂非晶碳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pi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向Cr-GLC薄膜工作层引入迟滞氧化型组元掺杂,所获C-Cr-X膜因X相(X=强氧化物形成元素Al、Si或碳化物形成元素Mo、W)对C、O扩散结合的阻滞作用,已被前期研究证实可在维持减摩耐磨性前提下,将GLC薄膜的服役温度由约300℃提高到400℃以上。为澄清此两类非Cr掺杂相形态的演变规律,建立对其比例及尺度的调控能力,本文设计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C-x二元膜,通过对其成分结构的表征,验证了模拟设计,澄清了体积分数对工作层内X掺杂相形态演变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选取Mo、Al代替Cr沉积打底层/过渡层,在工作层内通过互补掺杂制备出具有不同体积分数双迟滞氧化机制掺杂相的C-Mo-Si和C-Al-W三元非晶碳膜,通过对其在350、400、450℃热氧化处理1小时前后结构性能的表征,对无Cr双互补迟滞氧化机制复合掺杂非晶碳膜的性能水平进行了评定,初步揭示了利用非Cr迟滞氧化型组元代替Cr形成梯度复合结构及实现双互补迟滞氧化作用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制各的C-X二元膜工作层内X相体积含量与模拟设计值间误差在可接受程度以内,其中Mo、W、Al、Si作为X相时其误差分别为:2.7~4 vol.%、0.38~8.13vol.%、3.13~7.78 vol.%和8.1-11.96 vol.%,证实所提出的溅射产额模型可实现对X相掺杂比例的有效控制。体积分数由8 vol.%增至16 vol.%时,Mo、W掺杂相由更小尺寸演变为直径约5 nm岛状纳米晶,其形态由弥散“nc-Me/a-C”镶嵌结构转为断续层状特征。而Al、Si掺杂相则在8-25 vol.%含量区间内均以数nm尺度弥散纳米晶/团簇形式存在于非晶碳基体上,薄膜整体表现非晶衍射特征。各种X相体积分数在小于25 vol.%条件下均未形成连续致密纳米多层结构。  以Mo、Al代替Cr形成打底/过渡结合层的两种三元非晶碳膜结合强度均较Cr-GLC膜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其保持结构完整的热氧化处理温度则明显提高,C-Mo-Si在350℃以下温度热氧化处理后结构保持完整,C-Al-W薄膜则可保持到400℃,显示两类非Cr互补共掺薄膜的抗氧化温度相对Cr-GLC均有提高。C-Mo-Si薄膜整体摩擦系数在0.2~0.3间,载荷10 N时400℃以下处理后其体积比磨损率在1.06~7.93×10-15m3/Nm范围内;C-Al-W薄膜则在滑动时间600 s内摩擦系数由0.2升至0.4,显示其摩擦特性相对Cr-GLC变差。热氧化处理对两种三元膜物相成分无明显影响,薄膜仍保持整体非晶特征。以上结果表明,双迟滞氧化机制互补掺杂有改善非晶碳膜热氧化抗力的潜在可能,但以Mo、Al代替Cr形成结合层则因薄膜脆性增加、结合力变差而导致薄膜整体性能受到损害,同时双互补组元的掺杂比例也有必要继续优化和研究。
其他文献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主要为NO和NO2)是酸雨、光化学烟雾和灰霾等环境污染现象发生的重要前体污染物,而柴油车尾气排放已成为NOx污染的重要来源。柴油车尾气中氧气绝对过量的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命脉,企业盈利再好,没有正常的资金流作为保障,就无法更好地持续性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项目规模大、工期长、资金投入多,资金流就更加重要.在激烈的
冰川湖,又称冰湖,是由冰川消退过程中在冰川周边洼地形成的湖泊。不同于其它类型的湖泊,冰湖分布在冰川周围或冰川作用过的山体上,面积变化受冰川变化的直接影响。近年来全球气温
自身不同于宏观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得纳米材料在电子技术、环境治理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碳纳米材料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很强的吸附性能及其独特的光
目前喷锌防腐已普遍运用于球墨铸铁管道材料中。国内外在喷锌防腐的应用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然而有关球墨铸铁管喷锌防腐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在国内则几乎为空白。本文采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虽然像彗星一样划过金融市场的星空,却以一种极为集中和戏剧性的方式,展示了数量金融交易的特点、优势、影响和局限性。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相关的报道、论文
新型铝锂合金因其具有低密度、高刚度、良好的加工性能正逐步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可显著提高飞机的有效载荷和燃油效率。但因Li元素的加入,铝锂合金极易在潮湿或盐雾环境中发
近几年,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过程中的造价控制措施逐渐成为了建筑工程管理者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通过对这一设备安全环节的控制在本质意义层面提
本文根据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从风险的概念、类型、管理和对施工企业存在的风险探讨研究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的缺陷,论述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