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及其信号传导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0703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技术及HPRT 基因突变分析技术,分别从细胞、染色体和分子水平整体研究AT 细胞辐射敏感性;利用基因转染技术构建PEBS7-YZ5 稳定表达AT 细胞株,研究外源性ATM 蛋白对P53 蛋白的调控;以K562 细胞为P53 突变细胞模型,研究ATM 蛋白对P21 蛋白的直接调控,从而从信号传导通路角度,探讨AT 细胞高辐射敏感性的机制。方法:(1)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9(GM 细胞)为对照,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在AT 细胞和GM 细胞经(60)~Coγ射线0、1、2、3、4Gy 照射后,观察比较AT 细胞和GM 细胞之间微核分布、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的差异;(2)以GM 细胞为对照,用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法,在AT5BIVA(AT 细胞)和GM 细胞经(60)~Coγ射线0、1、2、3、4Gy 照射后,观察比较AT 细胞和GM 细胞之间染色体畸变率的差异;(3)以GM 细胞为对照,利用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位点突变分析技术,在AT 细胞和GM 细胞经(60)~Coγ射线0、1、2、3、4Gy 照射后,观察比较AT 细胞和GM 细胞之间hprt 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的差异;(4)利用电穿孔技术,将含有ATM 基因cDNA 的真核表达载体PEBS7-YZ5 转染到AT 细胞中,用潮霉素筛选以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RT-PCR 检测ATM mRNA 的转录,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ATM 蛋白的表达;(5)利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 技术研究在PEBS7-YZ5-AT 稳定转染细胞株中,表达的ATM 蛋白是否调控P53 蛋白的磷酸化,以明确ATM 基因与p53 的关系;(6)以p53 突变的K562 细胞为模型,利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 技术研究ATM 蛋白与P21 蛋白的直接相互作用,探讨ATM 是否不通过P53 而直接调控P21 的磷酸化。结果:(1)经1、2、3、4Gy(60)~Coγ射线照射后,在同一剂量点,AT 细胞单核、多核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均明显高于GM 细胞(P<0.01),并且两者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均与剂量呈正相关,均可拟合成剂量效应直线方程y=a+bx,AT 细胞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直线回归方程斜率明显大于GM 细胞(P<0.01);(2)在同一实验剂量下,AT 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GM 细胞(P<0.05),AT 和GM 细胞染色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T细胞疫苗上的T细胞受体激活抗独特型网络和抗体的应答,并增强未明特性的CD4+调节性T细胞。尽管这样,对T细胞疫苗诱导的调节机制和其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效果还有待进
目的:检测人宫颈癌Hela 细胞中RASSF1A、p16 基因甲基化的状况,研究在人宫颈癌Hela 细胞凋亡过程中RASSF1A,p16 基因甲基化的变化情况,探讨肿瘤细胞凋亡与抑癌基因甲基化的相关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而且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全球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进步,把偌大的地球 The 21st century is an era of
目的:了解某化工厂附近居民的皮肤病发病基本情况及其分布特征,对当地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原因作出流行病学推论,从而对化工厂的大气污染而引起的这些地区居民的皮肤病发病情况变
目的:NKG2A和NKG2D分别是NK细胞表面表达的抑制性受体和活化性受体,通过研究肿瘤病人体内NKG2A和NKG2D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 方法: 1.该课题的实验对象包
目的:临床上异丙酚和氯胺酮合用具有麻醉镇静效果完善、用药量小、苏醒迅速、对循环的干扰较轻、副作用较小的特点,故广泛用于脓毒症患者的麻醉和镇静。 最近Jacobi 等指出
瘢痕疙瘩(Keloid,KD)是病因不明的皮肤纤维增生瘤,是仅与人类相关的整形外科常见病症。 目前通过了解瘢痕疙瘩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及重要调控序列基因的突变,探讨瘢痕疙瘩形成的
目的:  观察锌指蛋白282(ZNF282)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ZNF282蛋白对食管鳞癌诊断及预后判定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研究分布式迭代随机大系统的均方渐近收敛性,得到一些收敛性判据.文中处理的子系统是具有多个噪声的随机系统.关于孤立随机子系统的基本假设就是其均方收敛的充要条件,在大系统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与遗传突变及表观遗传修饰异常密切相关的异质性肿瘤.多种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相互协调的多步骤累积变化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因此,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