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创建狼疮性肾炎(LN)中医风湿致肾病理论,建立狼疮性肾炎风湿证的证候评判标准,提供风湿证与狼疮性肾炎各项活动性指标的相关联的依据,为风湿证候微观辨证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LN患者100例,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SLE-DAI活动积分评定,收集实验室检查资料,建立数据库,探索LN的中医主要病因病机和主要中医证型,分析风湿证与实验室检查数据及SLE-DAI活动积分的内在联系。结果: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LN患者100例,其中男性18例(18%),女性82例(82%),年龄在10岁~77岁之间,平均(38.7±13.8)岁。分为风湿证组和非风湿证组,风湿证组患者66例,年龄在10岁~66岁之间,平均(37.6±13.1)岁,其中男性12例(18%),女性54例(82%)。非风湿证组患者34例,年龄在14~77岁之间,平均(40.2±15.1)岁,其中男性6例(17.6%),女性28例(82.4%)。风湿证组与非风湿证组在性别构成方面存在差异;两组在年龄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课题研究100例LN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中风湿证型共66例,占66%;非风湿证共34例,占34%,包括脾肾阳虚证有10例,占10%;热毒炽盛证11例,占11%;气阴两虚证8例,占8%;阴虚内热型4例,占4%;瘀热痹阻1例,占1%。风湿证组中医证候评分,平均(15.2±4.4)分;非风湿证组中医证候评分,平均(11.5,±4.1)分。风湿证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高于非风湿证组的中医证候评分(P<0.05)。风湿证组与非风湿证组在RBC、WBC、Hb、PLT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湿证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平均(3.22±2.42)g/d、尿Alb/Cr(2.42±2.36)mg/mgCr和Scr(110±108)umol/L明显高于非风湿证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平均(0.4±0.29)g/d、尿 Alb/Cr(0.28±0.36)mg/mgCr 和 Scr(77±88)umol/L(P<0.05)。风湿证组的白蛋白(Alb)(28±5.8)g/L及GFR(79.7±41.3)ml/min明显低于非风湿证组的白蛋白(Alb)(36±4.8)g/L 及 GFR(103.3±37.8)ml/min(P<0.05)。风湿证组狼疮疾病活动(SLE-DAI)积分分期以重度活动为主,共35例(53%),其次为中度活动19例(28.8%),轻度活动9例(13.6%),无活动3例(4.5%);非风湿证组狼疮疾病活动(SLE-DAI)积分分期以无活动期为主,共15例(44.1%),其次为轻度活动10例(29.4%),重度活动7例(20.6%),中度活动2例(5.9%)。风湿证组和非风湿证组在无活动期、轻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和重度活动期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湿证组和非风湿证组在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抗rRNP抗体阳性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A抗体滴度在<1:20、1:20、1:40、1:80、1:160、1:320层次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湿证组IgG平均为(1298.9±1152.3)mg/dl明显高于非风湿证组IgG(1384.5±501.7)mg/dl水平(P<0.05)。两组补体C3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风湿证是狼疮性肾炎的主要中医证型;2.风湿是狼疮性肾炎的主要致病原因;3.风湿证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Alb/Cr、血白蛋白、Scr及GFR有一定关联;4.风湿证与SLE-DAI活动积分和ESR有一定关联;5.风湿证与体液免疫中的IgG有一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