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中国农业风险投资作用及其制约因素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s8013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曾说过:“历览各国产业发达这顺序,皆以农为本”,可见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尽管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变大,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矛盾也逐渐凸显,特别是城乡发展失衡,农业发展落后,三农问题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农村制度环境落后,农村金融结构不完善,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等问题严峻,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与农村制度体系和金融体系相对落后的矛盾成为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在促进农业制度改革的同时需要继续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及融资方式,广泛运用新技术,促进农业发展,这对于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内在动力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发展现代农业能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同时现代农业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现代农业是以高科技投入为基础,通过改造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探索新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的一种新型农业。现代农业需要高新技术的投入,这就需要资金支撑,如果没有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农业科技研发就会投入不足,研发成果欠缺转化动力,将很难有效实现新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然而,基于历史原因和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农村的金融结构薄弱,金融体系不健全,传统的以银行为主的资金供给渠道难以有效与农业发展的需要对接,因此风险投资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对发展现代农业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且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风险投资对农业领域的投入不仅可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大量资金,同时,还能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先进技术的引入,推动农业企业的健康发展,从整体来看风险投资对整个农业行业的进步也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农业风险投资问题及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吸引了国内外一批学者的关注,但是相对来说,国内外关于农业风险投资的研究仍旧有一些欠缺和不足。一方面就国外研究而言,由于其他国家的农业基础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都与中国现实情况有一定的不同,故借鉴意义有限;另一方面就国内研究而言,大量的研究仍旧局限在对农业风险投资各个环节的研究而缺乏关于风险投资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整个作用流程的研究,缺乏对作用机制的分析,对影响农业风险投资的因素分析也较为繁琐,欠缺一定的层次性,所以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鉴于此,故本文的研究目标有三个,一是风险投资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二是制约中国农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因素分析,三是对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风险投资的发展提出建议。在研究过程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构建这种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发展农业风险投资的现实基础和可行条件是怎样的?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对制约农业风险投资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合理的归类?并有针对性地指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贯穿全文,笔者正是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构建本文的研究框架,完成以上三个研究目标。
  本文以马克思经济学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相关研究的有益成果,尝试构建风险投资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框架,并指出了发展农业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影响农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笔者在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应用层级分析法将诸多因素进行归类,从政府角度、农业项目角度、风险投资基金角度和市场配套角度四个层面对相关因素进行了层级归类,试图构建一个逻辑清晰层次鲜明的制约因素架构图,同时,又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成功经验借鉴和案例分析,针对四个层面的制约因素和农业风险投资负面作用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分六章展开论述: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的文献简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文章可能的创新和不足。其中在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部分,笔者首先对本文的研究结构做了一个整体的描述,以框架图的形式呈现了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思路,以期一目了然。
  第二章为相关理论研究。本章主要介绍了涉及农业风险投资的几个重要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并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理论基础部分包括马克思关于资本流动的理论,西方经济学中关于规模经济、现代产权和交易费用的理论,现代农业相关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理论。马克思关于资本流动理论基于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理论探讨了资本为追求利润而不断流动并导致平均利润产生,造成社会供需不平衡,进一步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来维持资本不断向利润较高的行业流动的动力机制。以此来说明了风险资本向现代农业领域流动的内生性动机和制约资本向农业领域流动的障碍,为风险投资向农业领域流动的原因分析和制约因素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关于规模经济、现代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的引用在此着重用于说明农业风险投资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风险投资通过促进农业企业的规模化发展、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方式构建产权组织结构并通过中介机构等市场配套体系来降低交易费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第三章为农业风险投资作用机制分析。首先分析了中国发展农业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然后对中国农业风险投资的正面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现实分析,其中理论分析以西方经济学的规模经济理论、产权组织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描述了风险投资对促进农业发展作用机制的六大方面。最后,针对农业风险投资的负面作用本章也作了简单的说明。
  第四章对中国农业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作了阐述和分析。首先描述了中国农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文中以图文表格和大量数据的形式,从农业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源、行业分布、地区分布和投资币种几个角度形象地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风险投资的现状和运行态势。对于影响农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笔者应用层级分析法的思路,总结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制约因素分为政府角度、农业项目角度、风险投资基金角度和市场配套角度四个层次,构建了一个关于制约因素的AHP分析框架。
  第五章是国内外有关的经验借鉴。国外经验主要参照美国模式和印度模式,其中美国的特点在于其发达的现代农业产业和先进的资本市场制度,印度的重要借鉴意义在于其与中国国情相似,其Aavishkaar模式的成功对国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内经验主要是通过分析达晨创投投资福建圣农的成功案例来为中国发展农业风险投资提供相关的启示。在本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在完善资本市场、创新农业风险投资机制以及提高农业项目质量等角度为中国农业风险投资发展提供了参考。
  第六章是政策建议部分。本章内容从结构上对应第四章的的层级结构,分别从政府角度、农业项目角度、风险投资基金角度和市场配套角度来指出解决措施。政府角度包括政府应提供农业风险投资完善的体制机制服务和健全与农业风险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农业项目角度包括提高农业项目质量增强农业项目盈利性,改善传统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增强农业与风险投资特性匹配,强化农业项目抵抗风险的能力等;风险投资基金角度包括开拓农业风险投资机构资金来源,创新农业风险投资主体模式等;市场配套角度包括完善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农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企业孵化器推广农业科技园区和建立适应农业风险投资的人才培养机制来培养专业投资人才等。最后,根据上文对农业风险投资的负面作用分析,从如何克服这种负面作用的角度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力求有所创新:(1)研究角度上,本文试图从风险投资的角度为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通过农业风险投资以期有效解决农业融资问题和农业企业管理落后问题,研究角度有一定的新颖性。(2)研究方法上,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经验和研究结果,影响农业风险投资的因素非常多,层次复杂,难以显示出清晰的逻辑层次,故本文特别使用了层级分析法的思路进行了层次性研究,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四个一级因素,每个一级因素下面又对应分为相关的二级因素,力求使文中对影响因素和政策建议的阐述层次感清晰,逻辑严谨;(3)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上,着重从风险投资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农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旨在通过作用机制阐述风险投资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并通过制约因素框架的构建来探索发展农业风险投资的有效路径力求使文章显得立体饱满,内容丰富。
其他文献
西美尔与马克思一样,对货币和产生货币的环境进行了研究,因为对现代性的批判不能缺少对货币的批判。不同于马克思的是,西美尔研究货币问题时更侧重于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视角,来揭示货币对现代人性的改变和侵蚀的事实。金钱在为人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用残酷的客观性来衡量一切事物,以其特有的价值尺度来决定事物之间的联系,使社会出现虚假的平等,使一切形形色色的东西获得表面上的公平。货币以不带任何感
学位
达尔文的进化论自问世以来,一直饱受争议。而其中关于“进化是否是进步”的问题更是进化论研究中争论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在追溯进化思想的起源以及进步观产生的历史背景下,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阐释,分析其对进化与进步的矛盾态度。在此基础上,将着重对现代一些著名的进化生物学专家如古尔德、道金斯、威尔逊等对这一问题所持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总结,并找出其理论依据。  现代著名的生物进化论专家古尔德、道金斯、威尔
学位
一定的社会流动是社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发展迈入新的阶段,对于如何避免代际分化,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在影响社会流动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出生于弱势阶层的子辈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积累人力资本,有实现向上流动的途径和通道。另一方面,教育也是家庭资本代际传递②的重要中介,社会优势阶层利
学位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创新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战略方向,实质上是制度创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就是农村经济组织的创新过程,创新的目的即在于引进适当的组织及联结机制,从而消除“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公司+农户”联合下的订单农业在我国已试水多年,但各合作主体的道德风险使得契约不稳定的问题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一种创新模式展开探索——
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需要全面推进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然而,以前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显著,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能否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顺利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人为分割形成的城乡二元建设用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食品数量意义上的温饱状态,而是对食品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食品消费和生产大国,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食品产业增长迅速,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数量而言,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由于食品供不应求而不得不采取配给制的状况,现在居民自主选择食品消费,温饱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然而,从另一方面看,食
学位
农村城镇化是与城市化并行不悖的一条发展路径,在以“集聚中走向平衡”的不均衡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将着重点放在了大城市圈的构建与大中城市的发展建设上,意愿以县域人口在此务工经商达到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愿望;然而,在大中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太高且面临着种种障碍,这使得农民工无法真正在市民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相比较走大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的艰难,县域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就更有着其现实可能。中国县域农村城镇化立足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基尼系数逐年递增,贫富差距问题已成为严重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关注。收入差距的扩大表明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未能均等地、充分地惠及社会每个阶层和群体,尤其是广大的普通劳动者阶层。在各种收入差距中,行业收入差距尤其是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更是近年来民众瞩目的焦点。事实表明,行政垄断造成的机会不均等和行政垄断行业远高于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从而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形成了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4年第3季度末,农村外出农民工17561万人。他们分布于社会的各个行业,为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农民工这么一个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群体,却成为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尽管他们实现了在城镇就业和居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建设,中国如今已经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决定了社会产品的生产能力,在中国三次产业结构中起到了基石和枢纽的作用。第二产业的产业升级状况和就业情况对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将中国第二产业的就业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从当下对第二产业就业情况的分析成果来看,以往研究都是把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