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亚铜沉淀法去除水中放射性碘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rc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核事故中均检测到放射性碘核素的存在,尤其是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地表水、海水、地下水以及饮用水已受到放射性碘污染。碘作为水体主要放射性污染物之一,已经引起了学者们关注和研究,一旦不加以控制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首次提出一种新工艺去除水体中的放射性碘核素,即氯化亚铜沉淀法去除水中放射性碘。在除氧的条件下,选用CuCl为沉淀剂,离解产生的Cu+与水体中的I-反应生成Cu I沉淀,通过0.45μm膜过滤后,使得碘离子得以去除。本研究通过烧杯试验来考察工艺的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小试试验装置。根据实际情况调试并重现烧杯试验的结果,并且优化小试的操作参数、评价工艺运行的性能及除碘效果。在烧杯试验中,研究了不同CuCl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I-浓度、共存的Cl-及HCO3-浓度对I-去除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固相物质的组分来进一步解析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初始I-浓度的变化(540 mg/L)和Cl-浓度的变化(0400mg/L)对I-去除率并无显著影响。在CuCl投加量为150 mg/L,反应时间为15 min时I-去除率为95.8%,为最佳操作条件,但出水Cu2+浓度超标,并且出水pH略低。投加HCO3-可以有效提高出水pH,并且随着HCO3-投加量的增大,出水Cu2+浓度逐渐降低。当HCO3-浓度为87.14 mg/L时,出水Cu2+浓度能够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1 mg/L),但I-去除率也降低至81.2%。通过XPS表征和水质分析可以反映出未投加HCO3-时沉淀物中存在Cu I、Cu、Cu2O、CuO、Cu(OH)2等;加HCO3-后沉淀物除包含以上物质,同时有硫铜化物的生成,并且从出水中未能检测出SO42-。小试试验中,为了实现加药的准确性,将CuCl粉末投入0.02 mol/L的盐酸中配成悬浊液投加。小试工艺装置连续7天稳定运行,共处理水量为1540 L,因处理废水的水质与烧杯试验不同,氯化亚铜的最佳投加量为260 mg/L,I-平均去除率为97%,出水Cl-、SO42-浓度稳定,平均值(扣除自来水背景值后)分别为85 mg/L和31 mg/L,出水Cu2+浓度平均值为20 mg/L,SF初始值为63.36L/(m2·h·m),运行结束后SF值为9 L/(m2·h·m),沉淀物的XPS分析与烧杯试验结果一致。在出水过膜前向膜分离器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O32-,当其投加量为80mg/L时出水Cu2+浓度为0.72 mg/L,出水pH为8.21,I-去除率此时已降低至57%。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进一步改进工艺,使其既可以使出水Cu2+达标,又可以保证I-的去除率。
其他文献
以青稞,粳米为原料,高温糖化法制作酒母,采用初添,中添,末添及四段法工艺进行了分批添料制作酒醪,低温发酵酿制发酵酒。本文就其制作方法,结果,产品质量标准进行了陈述,还对结果进行了
根据国内外的工程经验,碎石化是目前解决白改黑道路反射裂缝及环境污染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对现阶段白改黑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实测数据及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碎石
对双歧杆菌菌种发酵大豆酸乳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开发大豆酸乳的生产工艺及各种主要影响因素作了进一步探讨.实验结果证明:只要做好菌种的驯化工作和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
上周,我应邀观摩了某中学八年级(3)班的班会课。这堂班会课的主题是“与父母之间的代沟,谁之过”。据班主任祁老师介绍,这是同学们自己策划的内容。班会的第一项是“诉苦大会
正思念是一种美丽的孤独,也只有在思念的时候,孤独才显得特别美丽。思念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是一种甜蜜的惆怅,是一种温馨的痛苦。思念是对昨日悠长的沉淀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发挥班主任作用 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邹淑清一、班主任工作的作用和意义1.班主任是教学班的直接管理者。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中
洋县黑米是一种的特殊气候、土壤生长的名贵稻米,营养丰富,药疗功效。本文就洋县黑米的营养成份进行了科学分析,并对其保健作用及开发前景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应用酶制剂开发黑米食
蠕虫捕食污泥减量技术是利用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的原理实现污泥削减,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和环境友好性强等特点。研究者将蠕虫捕食减量技术与污水处理系统相结合,
用棉粕代替部分豆粕,小麦糁代替部分麸皮酿造酱油,原辅料配比为豆粕:棉粕:小麦糁:麸皮=45:15:20:20;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结果:全氮利用率达到85%,酱油各项指标国家专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