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气候问题是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每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的国际问题。2021年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期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最新的《2021年适应差距报告》。报告指出,基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发展中国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更严重。同时,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对大国的参与和气候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应当为国际公共利益的实现做出承诺并切实履行承诺。但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问题是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每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的国际问题。2021年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期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最新的《2021年适应差距报告》。报告指出,基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发展中国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更严重。同时,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对大国的参与和气候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应当为国际公共利益的实现做出承诺并切实履行承诺。但基于现实主义角度国家利益的考虑,部分发达国家倾向于减轻或逃避自身气候责任,其中国际气候领域话语权的塑造就是一种重要方式。由于气候变化治理侧重气候领域治理方案,制度性话语权倾向于规则制定和制度维护,本论文希望通过以气候领域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美国在气候规范性领域的国内外政策规制与安排。美国气候领域的外交活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是,由于国内政党撕裂、公众权益、科学观念、利益集团等多方牵掣,其在促进国际气候合作上的作用有限。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拥有的资金技术储备使其具备世界最强的温室气体减排能力。因此,美国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在制度性话语权塑造上能否发挥与其地位和能力相称的作用,显然会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合作机制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以美国为研究案例,整理、归纳、分析、解读有关气候领域制度性话语权的数据和文献资料,回溯了自21世纪以来,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四任政府时期在气候领域采取的制度性话语权塑造内容。通过归纳美国气候领域制度性话语权的核心内容,探究影响美国制度性话语权建立的国内和国际因素,并通过展示美国气候领域制度性话语权的特点和实施效果,进一步思考话语权建立的恰当路径,最终思考当前全球治理话语权争夺困境的阐释原因,对于寻求有效缓解气候变暖的全球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美国在气候领域制度性话语权的塑造缺乏连贯性、明确性,国际话语权建立受到两党政治以及国内各因素掣肘,以单边主义约束发展中国家为显著特点,其根本出发点是维护本国核心经济利益。同时,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投入的资源并不多,积极性也有所欠缺。但在将其定位为国家安全问题之后,由于国内各方力量的集结,使得大量的资源投入成为可能。然而,此后美国在不同政府时期的气候政策却不得不受制于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并成为了两党政治斗争、党派撕裂的牺牲品。最终,这也导致制度性话语权在议程设置权层面、决策权层面,尤其是意识形态塑造权层面的实施效果都略显不佳,不能做到国际共识与国内发展利益的整体统一。
其他文献
蒙娜·贝克(Mona Baker)提出了翻译共性的假设,其中以简化、显化、规范化最广为熟知(1993:243)。继蒙娜·贝克之后,翻译学学者也纷纷提出了其他翻译共性的假设,包括净化、呈现不足、整齐化和源语渗透效应。然而,目前研究考察对口译的关注度仍不够,且大部分翻译共性的口译研究多集中于印欧语系。因此,研究非印欧语系的翻译共性的口译研究非常重要。本文旨在研究看似相互对立的规范化和源语渗透效应的翻译
教科书建设是国家事权。义务教育作为塑造国民人格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科书是实现其功能的保障和重要途径。我国《义务教育法》已经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审定制度,但有关该制度的正当性研究尚显不足,有必要对义务教育教科书审订制度的正当性及其内容、问题和完善途径进行研究。本文共包括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首先介绍问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要研究方法和思路,阐释了核心概念,包括教科书与教
跨文化认同是处在不同文化之中的个体,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克服陌生的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压力,获得更全面的交际能力与健康的心理之后形成的超越性身份认同。汉语学习者在接触汉语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了不同的语言、文化、族群和价值观念,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对“自我”与“他者”有了新的认识,建立起了对目的语国家的跨文化认同。本研究以301名马来西亚汉语学习者为对象,选取语言、文化、族群和价值观为跨文化认同的四个考
近年来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纷纷转为线上形式,短期汉语项目也由来华学习变成了远程开展。形式的变化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急需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在2021年7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汉语·印象”欧洲大学生线上夏令营,是疫情爆发后采用远程教学形式开展的一次线上短期汉语项目。本文研究者在夏令营的开展过程中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选择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
零形回指是影响语篇质量的重要因素。汉语零形回指不仅体现着汉语主题突出的特征,还呈现出了复杂多样的面貌,在近来的研究中备受重视。零形回指的本体研究细致多样,而在对外汉语学界的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将留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缺少不同母语背景学生的对比。此外,已有研究在考查留学生零形回指的习得表现时,研究的角度和分类不够细致。已有的分类中,没有针对日韩学生零形回指的先行语位置、先行语和回指语的分布进行
测试的影响,是教学界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因其研究结果能指导教学,且对测试的实施具有参考价值,所以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其中测试的反拨效应指的是测试对教和学产生的影响,尤其受到学界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国际中文教学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汉语水平考试的反拨效应研究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但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数量少、视角单一、研究方法科学性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是面向意大利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开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恐怖主义对俄罗斯国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民族团结、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恶劣影响。反恐因此成为俄罗斯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之一。同时,作为欧亚地区打击恐怖主义的佼佼者以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俄罗斯在推动区域与全球反恐中所发挥的示范作用同样不容小觑。因此,分析与评估俄罗斯反恐政策的内在逻辑与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学
疫情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以线上教学为主。广义的对外汉语教学既包括第一课堂学习也包括第二课堂学习,第二课堂活动为汉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汉语角作为常规集体参与型第二课堂活动,线上教学期间也在不少高校以线上开展的方式保留了下来。线上汉语角活动如何更好地展开,为高校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学习与互动环境,值得探讨。本研究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线上汉语角活动为例,通过参与式观察及访谈调查,了解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除了主权国家之外,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等新型的国际行为主体,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全球治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全球治理的主导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现有的大型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多半由西方国家倡导建立。中国要更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带来有意义的改变,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带来更多中国智慧,需要一大批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