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蒂纳伦理观与马克思伦理观比较研究——以《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ba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取《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大文本,对施蒂纳与马克思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深入地解读和分析,旨在论证20世纪之前的两种伦理学运思进路——“观伦理”进路与“伦理观”进路。论文总共分为三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本文对“观伦理”和“伦理观”两种伦理学运思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前者不顾自身视野的有限性,将研究者的现实存在抽象化并在伦理之外言说伦理,而后者则要求在社会(伦理)关系之中观伦理,旨在达到对现实生活的合理抽象。20世纪之前的西方伦理学家包括早期马克思均囿于其研究视野的局限而不得不陷入观伦理进路,而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则有限度地成功创造了伦理观进路。施蒂纳的伦理思想对促成这一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其仍从属于观伦理进路。
  在第二部分中,本文选取《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大文本,从五个方面比较了施蒂纳“观伦理”与马克思“伦理观”的差别,分别是伦理起点上的“我”与“现实的个人”、伦理推理上的先天分析判断与后天分析判断、伦理目标上的“利己主义者的联盟”与“共产主义”、伦理定位上的德性伦理与制度伦理、伦理评估上的非历史性与非自洽性,从而进一步论证并展现出“观伦理”与“伦理观”运思方式各自的局限。
  第三部分分个人德性和社会建制两个层面初步探讨了施蒂纳“观伦理”与马克思“伦理观”得以统一的前提及其当代价值。
其他文献
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理论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他以兼容并蓄的思考方式,反思了科技的意识形态问题,以交往理性为逻辑主线,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科技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体系。哈贝马斯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包括马克斯·韦伯、卢卡奇、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理论,对意识形态理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合理化理论和工具理性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本论文主要分五个部分对哈贝马斯科
原子的坚实性是指不可分性。不可分性是原子与时间的共同点。原子在直线下落运动时失去了自己的个别性。纯粹个别性的概念是“每一个定在总是为另一个定在所否定。”纯粹个别性突出否定的过程。抽象的个别性的概念是对他物的一切关系的独立和否定。抽象的个别性突出对局限性的定在的抽象。原子的排斥运动体现出对立统一规律。原子的特质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原子进入抽象的个别性时,原子是作为始基的原子,它没有特质。时间与原子的概
在平等意味着社会正义的时代背景里,迈克尔·沃尔泽是西方政治哲学领域里明确提出自己平等理论的思想家。他以多元主义的复合平等理论批评了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思想,认为平等不是遏制差异,而是承认特殊性,承认社会中多元化的不平等的存在。正义原则本身在形式上就是多元的,社会不同善应当基于不同的理由、依据不同的程序、通过不同的机构来分配,所有这些不同都来自社会诸善本身的不同理解。沃尔泽用以批评简单平等的复
学位
王国维与宗白华在中国美学史上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以往对二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们的年谱、传记、美学思想、文学批评等领域。而本文借鉴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方法,以求得对当下现实人生的指引为目的,通过对比二人的人生经历和治学经历,还原王国维与宗白华美学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以及明晰二者的美学思想来源异同,来探索其艺术(审美)人生观和美学研究观点的区别和相似之处,借前辈学者的人格魅力来慰藉人生并在审美过程中体味生命
学位
本文的第一章是对苯教占卜的介绍和研究,一共分为三节。第一节讨论了苯教的定义和苯教占卜的定义,再以藏民的婚嫁礼俗、丧葬仪式、遗失东西和疾病医治为例说明了苯教占卜与藏民的关系。第二节是对占卜术的研究。根据现有的文献和资料,苯教占卜有线卜、骨卜、鸟卜、鼓卜、箭卜、骰子卜、牌卜、石卜、镜卜、梦卜等诸多种类,本文将其划分为使用卜具和不使用卜具两大类并分别进行阐述。第三节探讨了苯教占卜的历史发展,将整个过程分
学位
在科学统一何以可能的问题上,存在着还原主义与非还原主义的两种回答。  在早期对科学统一的探索中,维也纳学派企图将所有学科的描述语言翻译为某种统一的语言,为此,他们先后提出了使用现象语言和物理语言作为统一的语言。但是现象语言不具有主观间性,物理语言如果作为科学语言的标准,又显得过于狭隘,维也纳学派的科学语言统一方案存在着缺陷。  二战之后,奥本海姆和普特南提出,理论的还原是实现科学统一(其中包括最弱
学位
当代自由主义的发展以罗尔斯为代表,而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社群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政治哲学的发展,各种政治哲学概念也应运而生。正义与美德、个体与社群是研究罗尔斯自由主义与麦金太尔社群主义的中心问题。罗尔斯更加重视公平的正义,他通过自己的正义两原则的构建,来说明公平的正义,突出平等和自由、注重对最少受惠者的照顾。公平的正义强调个体是第一位的,社群处于从属地位。而麦金太尔更加注重美德和社群,以自己
学位
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探寻人的幸福是哲学永恒的历史使命。通过对马克思幸福观的分析和研究,深入挖掘马克思幸福观中的“丰富营养”,最终将有助于批判当今各种片面化和庸俗化的幸福观,对进一步完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幸福理论有积极意义。  纵观西方幸福观的发展,内容浩瀚,学派和主义林立,纷繁复杂。但仔细探查研究不难从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梳理出两条主要的路径:第一条主要是从感性主义的角度来考查幸福,第二条主要是从
本文从陈澧理学思想入手,以晚清汉宋之争为思考中心,探求陈澧理学思想产生的根源、方式、影响及其调和汉宋思想的产生背景与实质,以求使关于陈澧思想的研究更加立体、完整。  文中具体考察了陈澧为学著述的生平事迹与学承渊源,明确了其学问取向于中年发生转换的背景,强调陈澧是在不断读书求学的毕生努力中明确了自身的理学思想,以及希望通过著述教学的方法挽救学风世风。并且将陈澧较为突出的对于理学重要概念的阐发分类罗列
学位
第二自然概念是表征人的活动及其产物——人为世界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乃至法哲学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但是对其专题化、系统化的探讨却并不多见。纵观西方哲学史,第二自然概念并不是一个主导性的概念,往往只在思想家们的著述中充当一个辅助性的说明概念,而随着现代学科分化的日益精细和琐碎,第二自然这样的整全性视野更是备受冷落。但是,当拨开历史的迷雾和认识上的偏见,就会清楚地看到第二自然概念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