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重离子束辐照诱变水稻优异种质资源耐盐碱鉴定及评价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cxp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不同生长时期水稻品种耐盐碱性的差异,本研究选用89份利用高能重离子束辐照诱变水稻品种“通禾899”获得的突变体材料对其进行萌发期耐盐碱鉴定,以萌发率相对盐碱害率为指标筛选出10份典型突变体材料进行幼苗期及全生育期田间耐盐碱鉴定与评价。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对苗期和全生育期水稻的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可用于萌发期、幼苗期以及全生育期水稻耐盐碱鉴定的评价指标,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水稻在萌发期、幼苗期以及全生育期耐盐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盐碱胁迫显著影响水稻种子萌发率。对照条件下水稻种子发芽率基本保持在96%以上,盐碱胁迫下水稻萌发率在9.33%至88.67%之间,品种间差异显著;根据萌发率的相对盐碱害率将91份材料分为5类,其中6份材料抗性达到1级,24份材料抗性达到3级,30份材料抗性达到5级,26份材料抗性达到7级,5份材料抗性为9级。2.盐碱胁迫显著影响水稻苗期生长状况、生物量以及植株体内离子含量。利用模糊函数法对水稻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对综合评价与单一指标评价的结果进行线性分析,筛选出存活率、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根系中K+/Na+可以作为苗期水稻耐盐碱鉴定的指标。3.盐碱胁迫显著影响水稻全生育期农艺性状以及植株体内离子含量。利用模糊函数法对水稻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综合评价与单一指标评价的结果进行线性分析,筛选出抽穗期K+/Na+、产量、分蘖数、穗重、千粒重、成熟期K+/Na+可以作为全生育期水稻耐盐碱鉴定的指标。4.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耐盐碱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萌发期萌发率与苗期存活率、苗鲜重、根干重的耐盐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苗期根系中K+/Na+的耐盐碱系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苗期存活率的耐盐碱系数与全生育期中成熟期K+/Na+的耐盐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根系中K+/Na+的耐盐碱系数与全生育期中抽穗期K+/Na+的耐盐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5.对水稻不同时期的综合耐盐碱性进行线性分析表明:萌发期评价结果与苗期的评价结果具有极显著一致性;萌发期评价结果与全生育期无一致性;苗期评价结果与全生育期无一致性。6.通过萌发期、苗期、全生育期综合评价鉴定出3份耐盐碱品系“东稻122”、“东稻112”、“M7041”。
其他文献
苔草草丘湿地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类型,具有生物固碳、提供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水文条件在苔草草丘湿地的形成与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决定着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演替方向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受气候变化和工农业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影响,湿地水文情势改变。近年来东北地区苔草草丘湿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苔草草丘湿地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以东北地区苔草草丘湿地为研究对象,
四吡咯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氮/硫同化作用等一系列生物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四吡咯代谢负责叶绿素前体合成,对于叶绿素的合成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吡咯代谢的紊乱直接影响植物的叶绿素形成、进而影响叶绿体的发育和植物光合作用。尽管目前在水稻,拟南芥,玉米等作物中关于四吡咯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已有报道,但大豆中此类工作尚未开展详细的研究。本论文对大豆类病斑突变体Glycine max lesion
大、小兴安岭森林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可能会改变森林植物组成及结构,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以往研究缺乏从长期历史变化,人为影响及气候变化趋势下森林植物特征及碳汇功能的响应及对其复杂耦合关系的解析,这限制了基于碳汇总量及其稳定性提升的科学管理措施的提出。本研究以大、小兴安岭森林为研究对象,首先以历史小班台账数据为基础结合调查数据探讨东北典型森林乔木60年碳汇功能演变过程及
在农业管理措施中,秸秆还田是补偿土壤有机碳损失的有效途径。秸秆还田后,通过土壤团聚体的闭蓄以及与土壤矿物结合等物理保护作用,形成土壤有机质。与此同时,新添加的秸秆碳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和土壤原有有机碳的分解,即产生由微生物共代谢引起的土壤有机质激发效应。因此激发效应可能受土壤团聚体物理保护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周转(表观激发效应)的影响。但是,秸秆还田过程中物理保护作用如何影响土壤有机质激发效应尚不
泥炭沼泽虽然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其碳储量却占全球土壤碳库的30%,是全球巨大的碳汇。工业废气以及农业化学肥料通过大气沉降与径流方式已经广泛地改变了泥炭沼泽营养物质水平。泥炭沼泽因为氧化还原环境的独特性,铁成为一种相对活跃的元素。因此,开展营养物质输入对铁碳关系影响的研究对泥炭沼泽有机碳稳定机制认知与可持续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长期施肥的开垦(水田)与天然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与
东北黑土区作为国家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但目前面临着黑土区水土流失日愈加剧,沟道侵蚀严重等问题。沟蚀发育过程复杂和影响因素耦合,数据资料获取困难,加之缺乏长期观测数据,因而沟蚀发生发展过程和机理一直是土壤侵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东北黑土区切沟活跃,沟蚀发育历史、速度、控制因素和关键过程尚存在较大争议的现实。以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乡光荣村小流域的切沟为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目标有
湿地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微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参与多种地球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湿地分布区之一,具有多种类型的湿地资源。国际上针对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河流和海洋等生态系统中,而对兼具水生和陆生特点的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相对较匮乏。本研究以东北地区六个典型湿地为研究对象,包括三种湿地类型:滨海湿地(辽河口和鸭绿江口)、沼泽湿地(南瓮河、洪河和
受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松嫩平原土地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土壤盐碱化程度日益加重,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松嫩平原西部实施盐碱地根域限制栽培技术时,由于该区属于地下水浅埋深区,受地下潜水埋深动态变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根域客土是否会被盐碱化,通过什么调控措施可以延缓这种盐碱化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田间试验为主,设置无膜对照、侧膜无底膜、侧膜底秸秆、侧膜底孔膜和侧膜无孔膜五种根域限制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