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传播时代舟山渔谚的文本分析与传播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xh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舟山渔谚是舟山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舟山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生活感悟,并以谚语的形式,世代口口相传,对舟山地域文化的传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传播时代的到来,舟山渔谚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形态,通过电子媒介,扩大了传播影响范围,保存了文字与声音形式的数据资料,但同时面临着被大众文化吞噬和消解的危险以及文化传承上的断裂。舟山渔谚在电子传播时代交织着新、老媒介的传播以及受同一空间下的不同文化环境影响。有很多新现象、新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然而学术界对舟山渔谚这种古老的民俗文化研究尚未形成体系,还停留在资料收集、现象阐述与分析上。更鲜有人站在文化传播的视野去研究过古老民俗文化的传播以及在电子传播时代出现的新问题。这是种遗憾,也是种勉励,更是一种挑战。前人的研究空缺为本文的研究留下很大的挖掘空间。笔者试着从文化传播专业的视角,融合文化学和传播学的知识,通过田野调查、实证研究、文本分析、数据分析以及对相关理论的探索来实践笔者对本专业的理解与认识。本文在实践领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田野调查,主要是体验渔家生活、感受环境、以及做相关的访谈;第二阶段是收集、整理、翻译渔谚,这是对讯息原有编码的重新整理组合过程;第三阶段是对整理出来的渔谚进行文本分析与归纳;第四阶段是问卷调查,包括问卷设置、问卷发放和数据分析。本文写作的逻辑结构与内容根据实践领域的四阶段进行层层推进,立足过程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最后推出结论。本文的第1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重要概念的辨析与解读;第2章主要介绍田野调查概况。主要对田野调查的三个阶段进行梳理,并为第3章、第4章提供原始资料数据以及相关问题的线索,为下文写作埋下伏笔,并对舟山渔谚的生存环境、地域背景知识以及问卷调查情况进行概况性地解读;第3章分析电子传播时代舟山渔谚的文本。笔者在本章写作过程中,第1步是介绍电子传播时代的背景,第2步是收集与整理原始资料,第3步厘清舟山渔谚的文本形成过程,第4步进行具体的内容分析与语言分析;第4章主要研究电子传播时代舟山渔谚的传播过程。写作脉络根据拉斯韦尔“5w”模式推进,但与拉斯韦尔“5W”模式有所不同。笔者借助“4W”进行推进式论述,并加入外部环境因素。即传播者(who)——传播渠道(InWhich Channel)——环境(In Which environment)——受传者(To Whom)——产生生了什么样的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并在此过程中加入受众对信息的反馈;第5章为本文的结语部分,主要表达笔者对舟山渔谚生存现状的担忧以及对舟山渔谚未来的展望。
其他文献
旧产业类建筑见证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沿袭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征程。然而,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国内各城市的城市化速度,城市更新随之日益加快,旧产业类建筑的存在某种程
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如纪录片这样生动地呈现与世界原貌如此逼近的图像,并且图像所意指的那些人和事本来就是一种实际的存在。源于生活真实的纪录片作品,全面调动着我们的知觉系
土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增加耕地面积有效途径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部
中国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过渡的转型期,在转型过程中,急剧的社会结构变迁导致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家庭养老面临严峻挑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引起家庭结构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步骤的加快,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要力量的民工队伍在现代化建设的舞台上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关系着国家的经济、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
<正>为探讨卡介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提高卡介苗接种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及时处理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现将
研究背景及目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多数发达国家45岁以上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很多学者们的研究都已经证明了互文性在翻译过程的作用和价值,在商业化时代,广告翻译越来越重要。基于这种时代背景,本文旨在讨论商业广告中的互文性,并以此为基础探寻广告翻
二十世纪,中国的战争史为作家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创作资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中国作家从未停止对这一段战争岁月的思考与记叙。长篇小说因其容量大,适于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和
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孕育出的集川西地域生活、生产和景观于一体的一种复合型居住模式。其建筑形式与生活形态在长期的历史沉积中,已渗入人们生活的深层结构,它是蜀地农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