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图案法制备低碳中锰先进高强钢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k85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代高强钢的应用作为汽车轻量化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之一,一直以来都是金属材料的研究重点。中锰钢(Mn含量在4~12 wt%)作为第三代高强钢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第三代高强钢所具备强度高、塑性优良、成本适中的优点,同时还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如吸能性好、耐磨性高,相对比重低等。目前,奥氏体逆相变技术作为中锰钢最常用热处理方式之一,常常被用来获得足够数量的亚稳奥氏体组织。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增加Mn元素含量获得更多的亚稳奥氏体数量,但是忽略了Mn元素本身对亚稳奥氏体作用这一重要因素,造成资源的浪费,极大地限制了中锰钢实际工业应用。为了更加充分开发出中锰钢的力学性能,同时保证中锰钢的焊接性,扩大材料的实际工业应用,本研究对低碳中锰钢使用“化学图案法”方法调控组织,强化中锰钢的力学性能。本研究对低碳中锰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V元素对化学图案法在低碳中锰钢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化学图案法制备“伪珠光体”(层片状残余奥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组织的低碳中锰钢。首先通过热处理获得原始珠光体,再进行短暂奥氏体逆转变和低温回火获得“残余奥氏体+回火马氏体”伪珠光体组织和回火马氏体组织。经过该工艺获得的伪珠光体组织层片间距在200nm~300nm之间。通过静态拉伸实验证明,新制备的Fe-0.2C-5Mn有着优良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约为1.5GPa,断裂延伸率达到17.3%)。优良的机械性能主要归功于回火马氏体所提供的基础强度和伪珠光体内层片状残余奥氏体所带来的持续TRIP效应。(2)在添加V元素的低碳中锰钢内制备“伪珠光体”(层片状残余奥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组织。本章与第三章进行对比,探究V元素对化学图案法的影响。经过该工艺获得的伪珠光体层片间距在160nm~280nm之间。通过实验证明,新制备的Fe-0.2C-5Mn-0.2V有着更加优良的机械性能(抗拉强度达到1678MPa,断裂延伸率为18.8%)。优秀的力学性能主要归功于伪珠光体内层片状残余奥氏体所带来的TRIP效应和V元素带来晶粒细化以及回火马氏体提供的基础强度。(3)对化学图案法在低碳中锰钢中不同形状残余奥氏体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化学图案法分别获得“颗粒状残余奥氏体+回火马氏体”组织和“板条状残余奥氏体+回火马氏体”组织。通过静态拉伸实验证明,新制备的低碳中锰钢有着优良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超过1.4GPa,断裂延伸率达到20%)。优异的力学性能主要来自回火马氏体带来的基础强度与板条残余奥氏体提供的TRIP效应。
其他文献
学位
氮杂环类含能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N-N和C-N键,氮气是主要分解产物,具有较大的环张力和较高的生成焓,氧平衡值趋于零或达到正值。这类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以拓展含能材料的研究范畴。氮杂环类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是国内外含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噁二唑、咪唑、吡唑、三唑、四唑等各种氮杂环进行了广泛研究。本论文以设计与合成高能钝感含能化合物为目标,设计了一些以氮杂环为母体,引
学位
学位
学位
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但是比冲较低,燃气中含有大量的H2、CO未充分燃烧。为了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反应物的反应完全度,将新鲜空气注入喷管扩张段,与含有大量可燃烧H2、CO以及金属颗粒的高温燃气进行二次燃烧以提高推力和反应完全度,通过研究其流场结构及燃烧形式,为有效利用固体火箭可燃燃气中能量并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比冲奠定基础。本文首先设计了喷管扩张段超声速补充燃烧试验方案,分析喷管
学位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作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发展而来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其对电极的催化活性是影响器件光伏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尖晶石硫化物凭借优异的理化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化学领域。尖晶石独特的晶格结构可以容纳多种过渡金属阳离子,为调控尖晶石材料的性能提供了丰富的渠道。本论文探索制备了Mn-Ni-Co、Cu-Ni-Co尖晶石硫化物及其复合材料,进行一系列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并与T
大量个体化出行导致拥堵问题加剧,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可以提高通行效率。但公交运行可靠性不稳定使得公共交通吸引力持续下降。针对公交晚点问题,借助雷视融合技术实时感应监测条件,分析公交站间运行特征,考虑无专用路权下的公交相位与非优先相位延误效益,提出感应式公交优先准点率控制模型。同时在绿波协调条件下,将准点率优化程度与交叉口加权延误作为目标函数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从而提高公交运行可靠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刺激响应性材料是继天然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人工设计材料之后的第四代材料,它是一种可以感知外界物理或化学刺激(光、电、磁、温度、湿度、p H、有机溶剂)而做出响应性行为的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致动器、能量收集、软机器人、机械手臂等领域。目前,刺激响应性材料的形变幅度、响应速度、形变的可编程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未来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刺激响应性材料多功能化的实现和解决单一刺激响应性的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