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n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外反搏(EECP)作为一项安全、无创伤的辅助血液循环技术,可以有效治疗和防治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但是,目前EECP治疗冠脉疾病和改善心肌缺血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对于冠脉疾病并没有针对性的EECP治疗策略。本论文采用几何多尺度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EECP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效应,为临床上EECP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提供合理的治疗策略。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EECP治疗冠脉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和血流动力学效应指标:将心血管循环系统集中参数模型和三维冠脉模型耦合在一起,计算反搏前后主动脉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输出量、冠脉流量、冠脉壁面切应力(WSS)和振荡剪切指数(OS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显示:反搏后舒张压/收缩压达到了1.34,冠脉流量提高了72.5%,冠脉WSS由3.2548Pa提高到了6.5066Pa。由此可见,EECP的即时血流动力学效应在于反搏后冠脉血流量的增加,改善了心肌的缺血状态;EECP的远期血流动力学效应在于反搏后主动脉舒张压的提高可以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增加心脏的血液灌注量,并且冠脉WSS的提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基于临床经验和以上机制,提出的EECP治疗冠脉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反搏后DBP/SBP大于1.2,反搏后冠脉WSS大于7Pa。
  (2)不同反搏模式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效应研究:通过确立控制反搏模式的参数:加压结束时刻,臀部、大腿以及小腿的加压幅值,计算不同反搏模式下DBP/SBP、心输出量、冠脉WSS和OSI。研究结果显示:存在最佳的加压结束时刻,使反搏后DBP/SBP和冠脉WSS达到最大值;臀部的加压幅值越大,反搏后病人的DBP/SBP和冠状动脉WSS越大;大腿和小腿的加压幅值对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由此可见,反搏后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主要由加压持续时间和臀部加压幅值决定,对于冠脉疾病应该以反搏后病人的DBP/SBP和冠脉WSS为指标,选择合适的加压持续时间和臀部加压幅值使反搏疗效最好。
  (3)不同冠脉狭窄的EECP血流动力学效应研究:建立不同狭窄程度的三维冠脉模型,计算了反搏后不同模型的主动脉舒张压、心输出量、冠脉流量、冠脉WSS和OSI。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冠脉狭窄率的增加,反搏后通过冠脉狭窄处血液流量增加的百分比和冠脉狭窄后段的血管WSS有减小的趋势。因此,临床上对于狭窄更严重的冠脉疾病,应以反搏后冠脉WSS为指标适当提高臀部加压幅值,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论文主要采用几何多尺度方法研究了EECP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效应,阐述了EECP治疗冠脉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并且提出量化的EECP治疗冠脉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研究了不同反搏模式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不同冠脉狭窄的EECP血流动力学效应,为临床上EECP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其他文献
miRNA是一类由18-25个核苷酸组成的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RNA。研究发现,miRNA大量参与正常与病理状态下的生理活动,包括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和功能。研究显示,miR-106b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和分化。但miR-106b是否参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目前尚不清楚。我们发现miR-106b在增殖的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分化后的细胞。我们使用miR-106bin
学位
可降解血管支架具有完全可吸收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避免了永久性支架易导致血管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面临晚期血栓等的问题,引领了介入治疗领域的“第四代”革新。然而,可降解支架服役过程中支撑性能严重不足,使可降解支架尚未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讨提升传统支架支撑性能的新型支架结构设计方案,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和在体动物实验,对可降解支架的结构设计和力学分析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可降解支架的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 target ofrapamycin,mTOR)属于P13K相关的激酶家族,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调节细胞生长、细胞周期进程、蛋白质合成与降解、膜蛋白转运、蛋白激酶C信号传导等生命活动。mTOR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Akt/TSC1-TSC2/Rheb/mTOR信号通路以及LKB1/AMPK/TSC/mTOR等信号通路调节靶蛋
学位
可降解锌合金支架在支撑性能和抗疲劳等力学方面有待深入研究。本课题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一种可降解锌合金支架经历压握、扩张、回弹以及血流脉动压至降解完成的整个过程中的支撑性能和疲劳力学问题,探讨影响支架支撑效果的重要因素和作用规律。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比理想简单化几何形态的狭窄血管(模型1)和三维重建真实几何形态狭窄血管(模型2)中支架植入扩张过程的支撑效果,探讨完
海马作为参与记忆过程的神经结构,它的生物学功能参与人体的学习,记忆及情绪反应等生理活动,是大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外离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网络可以作为初级的神经网络研究模型,和单独的神经元细胞相比,它具有网络结构,而且也具备了脑片和脑的高度自组织特性,因此是神经网络功能研究的最佳模型。微流控芯片能够在几微米至几百微米尺寸下实现细胞在可控环境下的培养和生长,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体外构建海马神经元网络
N-亚硝基化合物(Nitroso Compounds,NNC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通常分为N-亚硝胺(N-Nitrosamines,NNAs)和N-亚硝酰胺(N-Nitrosamides,NNADs)两大类,NNCs已被证实对哺乳动物和人类有毒性作用。人类主要通过食品、水体、烟草制品、药物和化妆品等接触NNCs。人们熟知的亚硝酸盐作为NNAs的前体物质,在熏肉、腌菜和蔬菜中含量较高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是一种振动光谱技术。基于SERS的免疫检测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核酸、蛋白质、细菌、细胞、重金属等检测领域。基于SERS的免疫检测技术通常包括:SERS-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技术、SERS-免疫芯片检测技术和SERS-免疫磁珠检测技术。近年来,由于对同类疾病或者物质同时检测的
肝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恶性肿瘤前列。其中,肝细胞癌(HCC)占原发性肝癌的90%。尽管在过去20年,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人们对肝细胞癌的认识,并帮助科学家认识了肝细胞癌的肿瘤异质性及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但目前仍缺少肝细胞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精准分型的生物标志物,也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肿瘤的精确分类是肿瘤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的精确诊断可以辅
学位
1,4-二氢吡啶衍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以及具有生物药理活性分子中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在生物医药、化学化工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1,4-二氢吡啶衍生物由于结构的富电子性,表现出活泼的化学反应活性,易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和环化反应等,所生成的产物也具有重要的抗病毒和抗肿瘤等生物药理活性。尽管关于1,4-二氢吡啶衍生物环化反应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但未见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关于环合反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是目前评价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金标准。近几年又新发展的瞬时无波幅比(IFR)评价指标,并且研究显示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  但FFR和IFR都是有创的检查技术,临床应用受到局限。建立无创的心肌缺血评价方法来指导冠脉狭窄临界病变的治疗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难题。  本研究基于患者的冠脉CTA图像,结合患者个性化的冠脉集中参数模型,构建冠状动脉0D.3D耦合的血流动力学几何多尺度仿真模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