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抗法抗美战争歌谣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6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南在抗法、抗美战争时期的歌谣作为鲜活的历史资料,具有深厚的政治、历史底蕴,有着丰厚的文化艺术内涵,表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范和文化特色。本文以越南抗法抗美战争歌谣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原因及创作来源,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越南共产党的倡导与鼓励、革命运动的助推以及传统歌谣的孕育作用;以革命知识分子和军队战士以及普通工农群众作为歌谣主要的创作来源。其次,越南抗法抗美战争歌谣的特点主要有:歌谣创作者身份的变化、歌谣社会功能的突显和强化、社会集体情感的表达、题材内容的时代性和具有鲜明而统一的主题;歌谣的主题主要围绕“对当时越南社会生活的再现、对抗战的动员、对越南共产党和胡志明主席以及军民情的颂扬”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最后,再对越南抗法抗美战争歌谣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越南抗法抗美战争歌谣具有伟大的时代价值,体现时代民族精神的形成,更是越南人民集体智慧的体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关于教师话语的研究日益增多。教师反馈语作为教师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价学生表现、促进学生语言输入和维持师生互动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前人关于教师反馈语的研究,大多指向大学英语课堂、书面反馈、或反馈语的评价功能,较少涉及反馈语的语法结构,以及如何借助教师反馈语引发更多课堂互动、实现师生有意义交际,却缺乏深入探讨。本研究将从教师反馈语人际功能出发,采用观察法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已经从原有的应付临时工作转变为常态化,因事业单位编制紧缩,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部分岗位存在长期由聘用人员负责的现象,特别是窗口型事业单位,为保障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普遍存在聘用人员直接负责某项业务开展的情况。但因聘用人员管理、绩效考核等相关机制不完善,对聘用人员的激励作用得不到体现,导致聘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窗口型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服务意识不够,严重影响服务型政府的
艾米莉·狄金森是享誉美国乃至世界的著名女诗人,她与惠特曼齐名,被誉为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及现代派诗歌的典范。她的诗歌主题涉及自然、爱情、死亡等诸多方面,其中自然诗意象表现手法丰富、隐喻运用新颖奇特,几乎占据其诗歌总量的三分之一。并且她的很多自然诗都关注了人类的认知,包括心智、感受和人的大脑,开创了隐喻诗作的新风貌,本研究特别观照了这种认知描写。本文将节选十二首狄金森自然诗作为分析语料,以诗中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与学习的重要部分。在导学案设计中引入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兴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培养英语阅读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二者结合对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很高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导学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具体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基于思维导图的导学案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成绩有什么影响?它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分别有什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探索“中国向何处去”成为知识分子的共同使命。梁启超、孙中山、廖仲恺、朱执信等岭南知识分子以自己的方式探索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岭南青年,杨匏安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探索“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根本问题。杨匏安在岭南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在北方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南北呼应,率先在中国竖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将其作为中国发展的方向。作为岭南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
城乡关系演进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城乡关系问题也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如何推进城乡平衡发展是重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以社会分工为线索,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阐述了城乡关系的演进机制和客观规律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宣言》认为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导致了城乡对立的产生,其中生产
泰文史料《泰中关系》((?))由泰国国家艺术厅档案馆于1978年整理出版,收录了吞武里王朝时期至曼谷王朝五世王时期泰中两国官方来往的信函及官廷公文,记录了泰中两国的封贡关系的变迁。本报告立足于《泰中关系》第五章节选内容的汉译实践,在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指导下,以描写性翻译研究的视角探讨笔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同抉择的思考。在初始规范下,本文从专有名词、王室用语和文化负载词三方面探讨本次泰文史料翻译的充分性
本研究以水族族群的组织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作为调研地点,运用空间治理视角基于水族族群不同时期的空间形态呈现展开研究,并发现:一、在卫所管控时代,水族族群是在明王朝“调北征南”军事行动与都匀卫所建制的共同作用下迁徙至黔南地区,并以军屯移民安置点作为族群的空间形态;同时,基于水族“人——马”的族群记忆考证,推断出水族族群是北方游牧民族;因而,在黔南军屯移民安置点这个新的空间下,水
旅居型康养小镇是体育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需求的产物,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已成为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明晰当前旅居型康养小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而针对性的提出推进策略,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我国旅居型康养小镇建设和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桂西北长寿带巴马甲篆、凤山三门海2个康养小镇建设中的政府政策支持现状、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融资发展渠
建构和完善基层卫生执法协调机制,是提升基层卫生执法效能、保障群众生命利益的迫切需要。本研究分析了基层卫生执法协调机制的实然状态及其实际效能,并基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目的是为基层卫生执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基于“双随机”背景,分析基层卫生执法协调机制的现实困境和原因,并基于国外卫生执法协调机制建构的经验与启示,对基层卫生执法协调机制的优化提出对策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