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建筑的可变性设计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a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览建筑作为公共建筑类型之一,一直是建筑创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展览行业发展迅猛,有展品多样化、展示方式多元化、功能复合化的趋势。新的趋势要求博览建筑具有灵活可变的空间。
  可变性是指建筑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能力。本课题围绕可变性设计,以博览建筑的设计需求为线索,以案例研究为基础,从建筑空间和建筑物理环境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建筑空间部分,根据可持续利用、多重利用两种空间利用思路,分空间改变、空间适应两个方面阐述。具体通过空间、时间两个层面分析空间改变的设计策略,通过多功能空间、多价性空间这对概念解读空间适应的设计策略。
  物理环境部分,从建筑湿热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声环境、建筑空气质量环境四个方面理解建筑物理环境;从表皮的形态设计、构造设计、智能化设计三个方向探讨建筑物理环境的可变性设计策略。
  在博览建筑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原有博览建筑的功能已发生改变,需要进行更新改造;新建博览建筑需把握趋势,在建造时为以后的功能变化留有余地。而研究博览建筑的可变性设计,即是在设计之初探索应对未来变化的策略,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住区环境、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城市高速发展,住区密度逐渐增加,具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居住模式与庭院空间逐渐消失,庭院空间的匮乏也阻碍了良好人际关系与和谐人文环境的建立。相比较于住宅建筑在户型的精细化发展,对于人性化空间的探索备受冷落,在用地紧张的城市当中,寻求一种兼顾减排和人文文化发展的途径十分关键。高层住宅空中庭院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邻里交往,提供安全活动
学位
转向可再生能源是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从集中式能源转向分布式能源是必然趋势,同时建筑耗能占比高达40%。这些问题结合一起的最佳解决方案为光伏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目前光伏太阳能建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并且建筑师们更倾向于使用被动式而非主动式太阳能技术进行设计。随着光伏太阳能建筑走向主流,设计方法的缺失将产生裂痕。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创新探索集中在公共建筑,因此其较为多样的形态便于寻求与光伏太阳能组件的
学位
在新一轮乡建热潮下,城乡互动愈发密切,有各行各业的精英力量、城市资本注入乡村,其中不乏诸多建筑师“上山下乡”的行为出现。然而当建筑师完成其设计作品离开后,建筑学与乡村的此轮碰撞并未对乡村引起“质”的转变。  回看国内当代建筑师诸多“设计下乡”的乡村实践探索活动,长期驻扎云南十余年的黄印武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以2003年修复沙溪古建为契机,开始其乡村探索之路,逐渐由一个外来的古建修复者转变为一名在地
学位
一健一患家庭是绝大多数老年人都要经历的家庭阶段,因而研究其生活状态以及相关建筑问题十分必要。本研究以J养老设施中一健一患家庭老年人为对象,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探讨一健一患家庭老年人的环境行为,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并为今后相关建筑设计提供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梳理研究目的与框架。接着,论述了相关理论基础,明
学位
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当中从未停止过对于空间的拓展和诉求,城市化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选择。城市的高密度区域大多是城市历史中一脉相承的核心地带,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由于商业、贸易、金融、信息、各项服务汇聚,产生了城市其他地区望尘莫及的多样性。面对更高的人口和建筑密度,只有更加适宜的城市CBD环境才能维持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热岛效应易在炎热季节引发高温酷热问题,在高
健康的建成环境和生活方式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室内空间舒适与健康需求的提高,健康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餐饮空间作为公共用餐场所,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策略和管理方案降低或消除餐饮内部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运用可实施、可测量的设计策略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基于WELL健康建筑标准,以健康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人体工程学
学位
在老龄化愈加严重的21世纪,我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养老”是生命中必经的过程,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当今社会反复探讨的问题。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社会养老现状以及社会医疗现状,发现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两个要素“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脱节的。  为了从建筑学与室内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选择“医养结合”空间中具有代表性的老年科病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适用于
博物馆群作为现代都市的城市形态,在文化造城运动与博物馆建设热潮的双重作用下,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大量博物馆集群,其外部空间具有明显区别于周围城市空间的特点。  本文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具体设计方法研究,以德国博物馆群的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进行共性总结,兼顾个性表达。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释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解释了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总结出当下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建
学位
随着国内城市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生活住区作为老年人日常户外活动场所,其适老化建设越来越迫切。工人新村是上海建国后的一种居住类型,目前其居民老龄化和环境衰败问题都非常突出,因此以工人新村为例开展生活街道的适老化研究设计对于住区环境的适老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总结其对户外环境的六种需求(安全性需求、舒适性需求、便捷性需求、健康需求、交往需求、老有所为需求);
学位
我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趋势,当前已然成为国际上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老龄化将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同时也对我们学科上的各个领域提出要求,包括在建筑学方面如何应对老龄化,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热点问题。  同为亚洲国家,中日两国社会思想相似,无论在养老设施,还是在老年人护理的个性化设计方面,日本都远远领先于中国,甚至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日本也同样占据着国际领先的地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