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脆弱家庭可持续脱贫问题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0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衡量脱贫攻坚成效,关键要看能否做到不返贫;而做到不返贫,就要实现脱贫攻坚成果的可持续。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难题,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开展反贫困行动。随着我国精准扶贫不断推进,贫困结构变化从绝对贫困、收入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多维贫困,脱贫工作也进入了“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而目前扶贫政策瞄准的对象是通过收入水平作为贫困标准来识别出的贫困人口,对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水平和能力较低,存在许多未来可能陷入贫困的脆弱家庭。并且,扶贫措施也缺乏长效机制,返贫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脱贫成果缺乏可持续性。因此,必须寻求一条更精准、更可持续的脱贫道路,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因此,引入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全面系统地分析贫困脆弱家庭的贫困问题,找出影响可持续脱贫的限制因素,做到对症下药。
  本研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数据,通过对已有研究、政府政策文件和统计年鉴等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在可持续生计分析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贫困脆弱性理论和可持续脱贫的思想,分析可持续脱贫的成效以及影响可持续脱贫的因素,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改进优化路径的建议。对精准扶贫背景下可持续脱贫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既对可持续脱贫路径有基本的认识,并以贫困脆弱性程度作为可持续生计结果的标准,通过构建家庭消费水平的基本模型,利用三阶段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评估当前脱贫路径下取得的可持续脱贫成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贫困脆弱家庭的贫困成因,在贫困脆弱性测算的基础上对贫困脆弱性家庭进行分类,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探索限制可持续脱贫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提出可持续生计对策、实现可持续脱贫提供现实依据。力求总结预防家庭返贫的一般规律,并根据不同类型贫困脆弱家庭的特点寻找提高可持续生计、实现可持续脱贫的关键因素,以提高精准扶贫的靶向性。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可持续脱贫的成效不佳,潜在贫困问题不容忽视;家庭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产、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都会对一定程度上影响可持续脱贫的成效;不同的生计资本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程度和不同类型贫困家庭的影响不同。为了实现可持续脱贫,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优化措施。首先,要做到精准识别,提高脱贫政策的瞄准效率;其次,要均衡提升贫困家庭的生计资本,构建贫困家庭的可持续生计能力培养机制;最后,对不同类型的贫困脆弱家庭实施分类治理,提高扶贫脱贫路径的靶向性,实现可持续脱贫。
其他文献
社区作为社会生活共同体同时也是社会治理中最基础的单元,在最末梢的位置上承接着经济社会体制变革带来的震荡,发展和完善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基础的社区治理,对于实现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单位制解体和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日益分化使得基层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基层社会治理的碎片化和复杂化问题也导致社区治理面临着种种困境。  为此,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对基层社会治理的
学位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倡议进入换挡提速、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其中对“一带一路”影响力排名前50位的企业中,央企和地方国企分别占比36%和20%,公共资本为沿线国家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和技术方案做出重大贡献,为沿线产能承接国家增加就业、开发人力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应该看到,“一带一路”公共设施项目具有投
学位
中国是五年规划(计划)实施时间最长且最成功的国家,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可以追溯到1953年的“一五”计划,至今已经编制和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作为重要的发展工具和手段,五年规划在调节政府与市场关系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围绕五年规划的学术研究在不断的深入和拓展,规划实施绩效评估是其中一个重点的研究方向,这有助于从规划的执行与落实过程中把握政策的效果。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统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的“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步。由于我国乡村社会的特殊性,乡村治理融合了正式力量与非正式力量,是现代因素与传统因素相结合,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与自下而上的非正式规范相互协调的过程。乡村社会经过长期的发展仍然保留着些传统性因素,正是乡村社会的这种传统性因素的存在,使得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伦理道德等非正式制度存在并作用于乡村社会中,并且对乡
学位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网络参与更加广泛网络热点事件频发,由于网络的匿名等特性,现实网络空间中存在舆情的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现象往往与社会热点事件、公众诉求和政府行政等密切相关,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不断爆发的背景下,网络舆情的群体极化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然而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相关前期研究将关键问题锚定在了网络热点事件的内生逻辑如何,关键影响因素如何等难点问题上。在方法上多使用单案例研
学位
与日臻完善的反腐制度相对的是日趋复杂、隐蔽、系统化、网络化的腐败现象。十八大以来,中国腐败案件类型多表现为家庭腐败、集体腐败,“关系腐败”问题日渐突出。“人情社会”是典型的中国社会形态,人情往来、熟人观念、“特事特办”等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个体按照血缘、亲疏关系划分关系层次,不同关系层次的人与关系主体之间的信任强度不同,享受不一样的资源获取机会,行为者之间“关系”的存在与否成为决定腐
学位
在新中国70年的发展实践中,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被认为是创造了世界奇迹。在众多解释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理论逻辑中,政治锦标赛是其中重要且被广泛认可的假说之一。政治锦标赛的制度设计有效的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成为地方发展的内生动力。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政治锦标赛理论无法适用于地方政府在非经济领域的竞争或治理行为,依据政治锦标赛的理论逻辑,地方政府无须打造非经济领域的治理绩效,因为较好
学位
“一带一路”建设所能实现的国际化、全球化水平不仅考验着国家能力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考验着地方政府在国际活动中所能发挥的效用。从全球来看,以往依靠国家或者超国家行为体的全球事务参与模式已经不足以应对新进的演变趋势,更加扁平、多元的主体开始在国际舞台涌现,地方政府便是其中一支重要的角色。我国地方政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行为体,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国际化能力建设是指地方政府在对外合
学位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然而“伊斯特林悖论”表明经济收入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幸福感的提升,我们需要找寻影响群众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政府质量理论探讨地方政府质量对群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2018年重庆市群众获得感现状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OLS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政府质量对群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相较于增加社会福利总量,改善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缓慢,亟需积极探索好的养老服务模式,智慧居家养老正是传统养老模式的升级和优化,但由于目前处于初步探索发展阶段,因此很多地区没有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标准或者标准很不完善。在如此严峻的养老压力下,建设一个有标准有体系的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就尤为重要,本文正是基于此以重庆市为例提出遵循“PDCA循环”来建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  为了更加了解重庆智慧居家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