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丝AC交叉电弧增材制造工艺及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xj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是依靠焊接电弧把离散材料逐点逐层累积叠加形成三维实体的技术,与传统铸造、冲压等工艺相比,可以大大减小生产成本,较少材料浪费以及缩短研发周期。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弧增材制造生产效率,电弧增材制造生产过程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原有的焊接基础上,开发新的高效焊接工艺,从焊接方法本身提升熔覆效率。针对目前工业更高效率的需求,提出了在堆垛时采用两根焊丝作为填充物,并且在两根丝之间加交流电的工艺来提高熔覆效率的方法,进行堆垛墙的制备。针对主弧电流、交流电电压与送丝速度等变量对其工艺方法进行分析,观测了这些参数对增材制造过程中熔滴过渡行为的影响。并且在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双丝AC交叉电弧增材制造的方法进行梯度功能材料的制备,分析了堆垛层成形、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在双丝AC交叉电弧增材制造工艺研究的过程中,首先搭建了双丝AC交叉电弧增材制造试验平台,在不锈钢基材上进行不锈钢双丝单道单层熔覆试验,分别对主弧电流、送丝速度比和交流电电压对双填丝工艺进行研究,探究这些参数对成形、热循环曲线等参数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双丝AC交叉电弧增材制造熔滴受力分析,讨论了不考虑主弧与交叉电弧相互作用下熔滴受力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所采集的电流电压与熔滴过渡过程来分析熔滴过渡模式。结果表明:主弧电流、送丝速度比和交流电电压对熔覆成形都有较大影响并最终确定主弧电流为80A,交流电压为48.4 V,两根焊丝送丝速度都为110 cm/min时,为最佳工艺参数。双丝AC交叉电弧由一个主弧和一个交流电弧组成,当丝间电压较高或电阻较低时,更容易形成稳定的电弧,此时交流电对熔滴过渡影响更大。由于受交叉电弧的电磁力影响,主弧周期性摆动,周期为50Hz,可以对熔池进行搅拌,细化晶粒,改善堆垛层质量。熔滴过渡周期和熔滴大小都与送丝速度呈负相关关系;随着交流电压的增大,左侧焊丝熔滴过渡周期与熔滴过渡直径都变大,右侧焊丝熔滴过渡周期与直径都减小,这是由于两个熔化极之间的电弧力变化造成的。在双丝AC交叉电弧增材制造的基础上,采用了异种丝材作为填充物进行梯度功能材料的制备并对钛合金进行了强化,同时对梯度钛合金材料电弧增材制造的单道单层、单道多层堆垛墙进行参数优化,得到了成形均匀、连续,没有明显缺陷的堆垛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送丝速度配比时,试样的组织及性能变化。结果表明:交流电的加入可以使主弧进行周期性摆动,且起到搅拌熔池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成分不均匀的情况。结合EDS可知堆垛层内Ni元素均匀分布在枝晶上,在凝固过程中,Ni元素与Ti元素发生共析反应,生成Ti2Ni金属化合物,并在冷却过程中保留下来。通过XRD可知堆垛层内主要由α-Ti、Ti Ni和Ti2Ni组成。Ti Ni和Ti2Ni的同时存在可以提升堆垛层的强度和韧性。随着lnconel 625送丝速度的增加,堆垛层的硬度也逐层增加,其硬度值可以达到600HV,比基材的硬度提高300HV,堆垛层抗压强度也有较大提升达到了27KN。摩擦磨损试验中,lnconel 625送丝速度较快的区域呈现出较小的磨损区域,通过异种焊丝增材制造可以明显提升堆垛层表面的耐磨性。
其他文献
压铸是镁合金成形的常用方法。由于半固态压铸成形技术是在较低温度下成形的,因此可以有效避免镁合金化学性质活泼,在高温条件下易氧化燃烧的缺陷,同时还可以通过热处理进一步改善成形件的综合力学性能。但是由于目前用于半固态压铸成形技术的牌号镁合金热处理强化效果不佳,所以探索和开发适用于半固态压铸成形技术的新型镁合金具有深刻意义。Mg-Zn-Cu系合金是热处理强化效果较为明显的镁合金,但当前对其合金化后铸态及
Fe基非晶合金因其独特的原子排列结构(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具有高的硬度和强度、良好的耐磨耐腐蚀性能以及相对较低的材料成本等综合性能,在表面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商用Fe Cr Mo CB非晶粉末作为喷涂材料,利用爆炸喷涂技术在AZ31B镁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无中间层的Fe基非晶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附带有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
310S耐热钢因其良好的抗氧化性、耐腐蚀性、抗蠕变性及优良的加工性能常被用作于高温、高压、腐蚀等介质中的零部件,例如高温用环形退火炉内罩。然而同等工况下,国外产310S耐热钢的抗氧化、耐腐蚀性及服役周期大多优于国产310S耐热钢,因此本文以国内、国外不同厂家产310S耐热钢为研究对象(国产为1#、国外产为2#),对不同厂家产310S耐热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进行对比性研究。国产、国外产310耐热钢热轧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对发动机在复杂环境下使用性能和效率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其关键部件所用的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IN738合金是沉淀强化型镍基高温合金,因其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叶片等热端部件。然而使用传统工艺制备IN738合金时往往因枝晶粗大、化学成分不均匀以及加工周期长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
传统晶态材料构件或装备在低温环境中会出现可动部卡死、龟裂、特性改变甚至脆性断裂等现象。块体非晶合金在低温条件下具有强度更高塑性更好的特殊性能,在极地科考以及航空航天等极端条件下具有极大的应用优势。为了寻求在低温极端条件下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块体非晶合金材料,本文设计合金成分(Zr0.6336Cu0.1452Ni0.1012Al0.12)100-xTmx(x=0~5 at.%),通过铜模吸铸法制备块体
磨损是机械损伤和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利用低压冷喷涂技术对磨损零部件进行修复,可有效延长磨损件的使用寿命。低压冷喷涂技术具有设备体积小、携带方便,工艺简易、低能耗等优点,在施工现场修复大型设备的磨损件具有极大的优势。镍基涂层因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广泛应用于泥浆泵关键部件表面。但纯镍涂层硬度低,难以满足泥浆泵服役的高载荷与腐蚀环境交互作用的严酷工况,通过结构设计将金属的高塑韧性与陶瓷颗粒的高硬度相结
P92钢是锅炉用钢当中一种新型的耐热钢种,具有强度高、抗高温腐蚀以及抗高温氧化良好等优点,对于P92钢常用的焊接方法是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盖面,但这种工艺方法的流程复杂以及成本较高,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得到良好性能的P92焊接接头,本文利用等离子焊工艺对6 mm厚的P92钢进行焊接,分析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焊接工艺参数对熔池温度场的影响。对P92钢
吸气剂(Getter)对于清洁能源应用、气体纯化分离、固碳、真空领域、MEMS(微机电系统)、半导体工业、核反应堆尾气的回收和利用等领域至关重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r基UiO-66和Zr基合金被许多研究者应用于CH4、H2O和CO等气体吸附的研究,UiO-66作为去除H2O的吸附剂材料面临的吸水稳定性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而ZrMnFe合金吸气剂在去除CH4、CO、H2O等杂质气体时对于CH4气体吸附
铜/铝两种金属熔点差异大,传统连接技术连接时接头易出现氧化、大量脆性相产生、空洞等缺陷。本文利用搅拌摩擦连接技术实现工业纯铝/T2紫铜、工业纯铝/Zn箔/T2紫铜之间的连接,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型、接头界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加Zn箔连接后铜/铝接头界面组织生长行为。采用搅拌摩擦焊以搭接的方式实现铜/铝的连接,固定其它参数,仅焊接速度、搅拌头旋转速度或下压量改变,焊缝表面成型,焊缝横
金属零部件在高温、重载或强腐蚀等工况下长期服役容易自表面发生磨损、腐蚀、氧化等损伤,不仅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利用再制造技术实现零部件表面强化、修复,对我国经济和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激光熔覆作为一种先进的再制造技术,在零件表面强化与修复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熔覆质量、性能、精度,需要严格控制热量在基材与粉末间的分配形式,但目前的热量调控大多依据经验与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