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姚乃礼教授学术经验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him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总结姚乃礼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病机认识和临证经验。研究CAG不同病理阶段证候、证素分布以揭示病机演变特点,对该病的基本病机进行探索,总结归纳姚乃礼教授对CAG基本病机的观点;同时观察姚乃礼教授基于CAG的重要病机环节进行施治的经验方——加味健脾通络解毒方,对于肝郁脾虚、胃络瘀阻型CAG的疗效,以便更好的服务临床。研究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姚乃礼教授对CAG的病机认识和临证经验,并选取2014年4月至2022年1月姚乃礼教授门诊治疗CAG的处方491首,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治疗CAG的用药规律。横断面研究:纳入CAG患者188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和四诊信息,运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CAG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观察研究CAG不同病理阶段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总结姚乃礼教授对CAG病机的认识。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就诊的肝郁脾虚、胃络瘀阻型CAG患者64例,予以加味健脾通络解毒方治疗,疗程16周,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16周、随访后各观察记录一次,;安全性指标在用药前后各检查一次。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经验总结与用药规律挖掘共纳入处方信息491首,涉及中药278味,前20味中药(最小剂量,最大剂量)为:茯苓(12g,30g)、黄连(5g,12g)、麸炒白术(15g,30g)、浙贝母(10g,30g)、醋莪术(6g,15g)、法半夏(9g,15g)、太子参(15g,30g)、木香(6g,12g)、生甘草(6g,10g)、藤梨根(12g、30g)、丹参(12g,30g)、党参(15g,30g)、蜜甘草(6g,12g)、豆蔻(6g,15g)、白芍(12g,30g)、厚朴花(12g,15g)、醋鸡内金(10g,30g)、黄芩(10g,15g)、紫苏梗(10g,15g)、赤芍(12g,20g)。药性“四气”统计中,以平性药物为多,寒性、温性中药次之,而极少使用大热、大寒之中药;“五味”统计中,以苦味药物居首,甘味药物亦不少,辛味次之;“归经”统计中,则主要为入肺、脾、胃、肝、心等诸经。聚类分析得到5种常用药物组合。2横断面研究本研究纳入的188例CAG患者中,根据不同病理阶段,单纯萎缩的患者50例,占比26.6%,肠化阶段的患者108例,占57.45%,异型增生阶段患者30例,占15.96%。男性103例,女性85例,男女之比为1:0.82。平均年龄59.15岁,患者在60-75岁的分布最多,45-59岁、60-75岁阶段患者可达总数90%。158人有明确的不良饮食偏好或习惯,占比84.04%。Hp阳性76例,占比40.4%。本研究CAG全部症状共36种,舌脉11种,出现频率在前10位者依次为:脘腹痛(67.55%)、口苦(46.28%)、倦怠乏力(43.62%)、嗳气(43.09%)、隐痛(42.02%)、失眠(40.96%)、腹胀(39.36%)、脘痞胀(38.83%)、急躁易怒(36.17%)、咽干(33.51%),出现频率在前3位者依次为:脉弦(77.66%)、舌苔腻(65.43%)、舌苔白(59.04%)、舌黯红(57.45%)。通过因子分析,本次研究得出CAG患者证候分布情况为:脾胃虚弱证(32.98%)>肝胃不和证(22.87%)>肝郁脾虚、胃络瘀阻证(17.55%)>肝郁脾虚证(15.43%)>胃阴不足证(5.85%)>脾胃湿热证(5.32%);萎缩阶段分布为:肝郁脾虚证(40.00%)>肝胃不和证(34.00%)>脾胃虚弱证(26.00%);肠化阶段分布为:肝胃不和证(62.04%)>肝郁脾虚、胃络瘀阻证(12.04%)>脾胃虚弱证(8.33%)>肝郁脾虚证(6.48%)>胃络瘀阻证(6.48%)>胃阴不足证(4.63%);异型增生阶段分布为:肝郁脾虚证(50.00%)>肝胃不和证(30.00%)>脾胃虚弱证(10.00%)>肝郁脾虚、胃络瘀阻证(6.67%)>胃络瘀阻证(3.33%)。不同的病理阶段证候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188例CAG患者证素信息,病位证素可见胃(81.91%)>脾(56.38%)>肝(42.55%)>大肠(5.32%)>肾(4.79%)>心(1.06%);萎缩阶段:胃(%78.00)>肝(68.00%)>脾(66.00%)>心(4.00%);肠化阶段:胃(100.00%)>肝(82.41%)>脾(64.81%)>肾(10.19%);异型增生阶段:胃(90.00%)>肝(80.00%)>脾(66.67%)。188例CAG患者病性证素分布为:气滞(88.30%)>气虚(65.96%)>阳虚(63.30%)>湿(46.28%)>阴虚(21.81%)>血瘀(16.49%)>痰(15.43%)>热(7.98%)>食积(5.32%);萎缩阶段:气虚(90.00%)>气滞(74.00%)>阳虚(44.00%)>湿(30.00%)>热(30.00%)>阴虚(26.00%)>痰(4.00%)>食积(4.00%)>血瘀(2.00%);肠化阶段:病滞(88.89%)>阳虚(64.81%)>阴虚(64.81%)>气虚(62.96%)>血瘀(46.30%)>痰(25.00%)>湿(15.74%)>热(4.63%)>食积(2.78%);异型增生阶段:气滞(100.00%)>阳虚(66.67%)>气虚(63.33%)>湿(56.67%)>血瘀(50.00%)>阴虚(36.67%)>痰(36.67%);病性证素在不同病理阶段分布有差异(P<0.05)。3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加味健脾通络解毒方治疗64例肝郁脾虚、胃络瘀阻型CAG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就总体疗效言:中医证候总积分在治疗前是27(9,32),治疗8周后是12.07+3.74,治疗16周后是6(0,10),随访期是5.71+2.72。治疗8周和治疗16周以及随访的证候总积分相对于治疗前对都有明显改善。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治疗8周和治疗16周以及随访与治疗前做基线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显示治疗8周的有效率为92.19%,治疗16周和随访时治疗有效率为100%,且痊愈加显性效率分别高达82%和73%。从各项症状而言: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随访期胃脘疼痛、胁肋胀满、食少纳呆等CAG 19个主要症状,除了面色晦暗症状在P1时有P1=0.059>0.05,不具有显著差异,其余均有明显改善,在统计意义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从胃镜积分改变情况而言:对胃镜数据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比胃镜下五大表现黏膜色泽、黏膜厚薄/黏膜增生、胆汁反流、糜烂治疗前后积分,分别得出P为0.001、0.081、0.013、0.283、0.729和0.001,表明治疗后情况,黏膜色泽和胆汁反流具有显著性差异,黏膜增生、糜烂和出血不具有差异。从病理改善情况来看:胃小弯处萎缩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59.09%,肠化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65.22%,异型增生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1 00%;胃大弯萎缩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42.86%;肠化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57.14%;异型增生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100%;胃角萎缩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52.17%,肠化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53.57%,异型增生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57%;胃体萎缩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70.00%,肠化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61.54%,异型增生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75%。纵向对比,异性增生的总有效率在每个部位均占最高,波动在57%-100%;肠化的总有效率波动在53.57%-65.22%;萎缩的总有效率为 42.86%-70.00%。本次研究过程中,完成的64例CAG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研究结论:1姚乃礼教授认为CAG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毒损络阻,具体为脾胃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宜、邪毒瘀滞、胃络损伤,临证时注重补益脾胃、协调气机、通络解毒。2分析证候、证素分布,可知CAG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证素主要在胃、肝、脾;病性虚者可见气虚、阳虚、阴虚,病性实者以气滞、湿、血瘀、痰为主。分析三个病理阶段的证素特点,气滞、气虚贯穿CAG始终,随着病情进展,阳虚、阴虚、血瘀、湿、痰呈增长趋势。可知在CAG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脾胃虚弱是CAG发病基础,CAG发生、发展与气滞、痰、湿、瘀相关,血瘀与CAG进展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其关键病理产物。通过上述研究,丰富了姚乃礼教授“脾虚毒损络阻”为CAG基本病机的理论内涵。3姚乃礼教授基于上述病机化裁的经验方——加味健脾通络解毒方治疗肝郁脾虚、胃络瘀阻证的CAG患者,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在胃镜、病理疗效方面亦有一定的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其他文献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电器等行业,但由于其极易燃烧,且高度绝缘容易产生静电,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本论文以PBT和聚丙烯(PP)共混物作为基体树脂,以二乙基次磷酸铝(AlPi)和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为复配阻燃剂,以铁/钴双金属有机框架(Fe/Co-MOFs)作为协效阻燃剂,以石墨烯纳米片(GNPs)作为抗静电剂,以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
学位
背景:高脂血症是血脂代谢异常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的升高密切相关。血浆LDL的浓度越高,其沉积在人血管壁内皮下的速度越快,而沉积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学位
目的和意义:骨破坏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常见的不良结局,超过60%的患者在患病1年后出现骨破坏,5~10年致残率高达60%,2012年ACR将影像学的骨侵蚀列为RA预后不良因素的主要指标,延缓骨破坏进展是RA治疗的重点和难点。雷公藤多苷片是雷公藤的代表制剂,具有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RA,本研究将采用改良的Sharp评分系统
学位
目的:应用分层分级量化诊断标准对原发性肺癌中医虚证证候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各虚证证候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门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302例,填写《原发性肺癌虚证证候临床观察表》,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卡氏评分)、肿瘤相关情况(确诊时间、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转移部位)、中医症状及舌脉等。根据观察表计算诊断积分之和,确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一般信息进行采集归纳,对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聚类分析,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患者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病房及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基本病史(糖尿病并发症、既往主要病史和个人史)、实验室(体质指数(BMI)、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24h动态血压、血
学位
研究背景重症肺炎是一种由局部病原体感染而快速发展为脓毒症的进展性肺部炎症,是脓毒症休克常见诱因,易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导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肺部感染患病人数约为4.5亿,其中约40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死于肺部感染及其并发症人数占全球年总死亡人数的7%。既往临床统计分析发现,成人重症肺炎患者中,老年患者比例约为62.3%,死亡率约为48.84%,在众多并发症
学位
背景: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70%-80%,内分泌治疗是此类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然而治疗效果往往因内分泌耐药的出现而受到限制。随着分子靶点研究的不断深入,CDK4/6抑制剂、HDAC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药物的出现,靶向治疗已成为内分泌耐药的重要治疗方式。但耐药机制复杂而治疗靶点单一,常出现反复耐药,仍需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整体疗效。同时,揭示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的机制也是当今研究的热
学位
目的目前心理应激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动物模型并不成熟,本文通过选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联合高蔗糖富含胆固醇饮食,以期建立更为贴近临床的动物模型;同时探讨四逆散多系统调控心理应激相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从而为临床诊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思路。方法(1)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主题词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肝”,全文词为“中医”,检索年限为2012年1
学位
目的:观察发散式体外冲击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RESW)阿是穴及循手阳明经近治取穴联合经筋疗法与RESW扳机点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疗效。目的是探索运用RESW这一无创的新型骨肌疾病治疗方法,与中医循经取穴和经筋理论相结合治疗LE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使其成为针灸和针刀疗法的有力补充。方法:选
学位
研究背景: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4890万人罹患脓毒症,其相关死亡人数超过1100万,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心肌损伤是脓毒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脓毒症患者合并心肌损伤时,死亡率会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2~3倍,有研究报告SIMD死亡率可高达70%~90%,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研究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合并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对改善SIMD的临床症状和实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