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镁基复合材料热塑性变形与体内外降解行为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zuoyaoxiezu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g-Zn系合金以其突出的生物安全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成为可降解镁基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但Mg-Zn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腐蚀速率仍然无法满足可降解金属材料的临床使用要求。因此,本课题以获得优异力学性能和良好耐蚀性为目标,通过合金化、添加陶瓷颗粒制备复合材料、三辊螺旋轧制和热挤压塑性变形及表面处理等方法,以期获得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可降解镁基复合材料。采用先进的材料表征手段及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热加工过程中镁基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探索了三辊螺旋轧制对MgO/Mg-Zn-Ca纳米复合材料组织演变、力学性能及耐蚀性的影响,分析了纳米MgO颗粒和Na Mg F3膜层Mg-Zn-Ca合金体内外腐蚀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其提高耐蚀性的机理。1、通过分析β-TCP对Mg-Zn-Zr合金热压缩变形行为和组织演变的影响及MgO对Mg-Zn-Ca合金(MZC)热压缩变形行为的作用和机理发现,陶瓷颗粒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晶粒细化、组织更均匀并能促进动态再结晶(DRX)的过程,但是纳米β-TCP陶瓷颗粒的添加提高了复合材料热变形的应力敏感性和抗变形性,降低了塑性。而纳米MgO颗粒的添加降低了热变形过程中的应力敏感性和抗变形性,提高了MZC的塑性。β-TCP/Mg-Zn-Zr和MgO/Mg-Zn-Ca复合材料的最大功率耗散率分别为37%和43%,因此MgO/Mg-Zn-Ca具有更好的可加工性。在后续的实验中选择x MgO/Mg-Zn-Ca为研究对象。2、通过对预挤压的MZC和0.3MgO/Mg-3Zn-0.2Ca(MZCM)(wt.%)进行三辊螺旋轧制塑性变形后发现,具有双峰晶粒结构的MZCM和MZC螺旋轧制后的组织变为从边缘到中心的梯度微观结构。三辊螺旋轧制后材料的织构类型发生了改变,并且三辊螺旋轧制后MZCM的织构强度高于MZC,其伸长率增加到32.4%。三辊螺旋轧制后的MZCM浸泡在Hanks’溶液中的腐蚀速率低于MZC,两种材料的腐蚀机理不同。且第二相的电势高于镁基体,会形成电偶腐蚀并优先腐蚀镁基体。3、为提高材料的耐蚀性,将MZC合金在Na F溶液中进行表面处理后得到了Na Mg F3膜层,这种膜层是均匀致密的且提高了试样表面与水的接触角,从而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Na Mg F3膜层MZC在Hanks’溶液中的腐蚀速率为0.4mm/y,已满足镁合金作为可降解骨修复材料在体外浸泡实验中腐蚀速度小于0.5mm/y的性能要求。Na Mg F3膜层能在体外浸泡和体内植入实验中的保护作用分别达到15-30天和8-12周。植入12周后,Na Mg F3膜层MZC试样仍然具有164.2MPa的抗压强度和14.1%最大压缩应变,能为患者的骨愈合提供足够的力学性能支撑。因此,表面制备Na Mg F3膜层的MZC试样表现出优良的耐腐蚀性、稳定的力学性能、促成骨作用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其他文献
新时代下的强军目标对装甲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装甲车辆车身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的车门,其在焊接过程中的变形量控制和缺陷检测,直接关系到
学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担保业务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上市公司进行对外担保会形成一种或有负债,当被担保人无法按期偿还债务时,提供担保的企业便需要履行代偿义务,向债权人支付款项,这将会使上市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甚至在严重的时候导致企业自身也面临着退市的风险。而对外担保内部控制的合理设计并运行有助于企业降低风险。因此,我国先后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关于规范
本研究查阅了大量国内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文献资料,并依据教学策略的理论知识和有关学习理论为基础对克拉玛依第三中学初三年级各个班型学生和相关历史教师做了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问卷主要调查以下几方面内容: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影响学生历史学习的因素,如语言障碍,学习方法等,一共有15道题。从这几方面去调查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通过对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的分析,
学位
苯乙烯是合成工业树脂以及各类橡胶的重要单体,而苯乙炔选择性转化为苯乙烯是目前工业上纯化苯乙烯的重要反应,这使得有效催化苯乙炔完全转化为苯乙烯具有商业价值与潜在的研究价值。Pd基催化剂由于其优异的氢解离与吸附不饱和键的能力,一直被设计用于炔烃的选择性半加氢,但需要对其进行改性来达到活性与选择性的平衡。Ag作为活性较低的金属常与Pd结合形成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目前报道的Ag Pd双金属催化剂大多成本过高
近年来,荧光成像技术因其高时空分辨率、高灵敏度、低背景干扰、无创检测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检测活细胞或活体中的生理过程。荧光成像技术的关键是荧光探针。为了避免背景荧光的干扰和较高能量对细胞的损伤,应用于活体细胞或活体成像中荧光探针的发射波长应该尽量处于光能量较低的长波长区域。在众多的荧光探针分子中,聚甲川菁染料以其优异的光物理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备受关注。合理设计花菁结构、实现多样化可修饰的目
近年来,荧烷类有机染料因其高的摩尔吸收系数和灵敏度、大的发色密度、良好的稳定性以及色谱范围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热敏材料和荧光分析等领域。但是,我国对热、压敏材料的研发起步较晚,同时,传统的含有大π共轭系统的有机染料(以芘、苝、氧杂蒽、香豆素等为荧光团)在聚集状态下容易出现聚集诱导淬灭(ACQ)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类染料的发展。2001年,“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概念的提出为该类染料的发
CO2的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缓解人类对于传统化石资源的依赖,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在众多的CO2转化利用技术中,电化学还原CO2因其具有反应条件简单,转化效率高,易于规模化工业生产等特点引起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表明,Cu是唯一一种可以将CO2进行电催化还原产生多种多碳(C2+)产物的金属,并且具有较高的法拉第效率。然而,具有平整表面的大尺寸铜催化剂更倾向于催化转化CO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