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封闭腔内底部弧形面加热自然对流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某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设计中,安全壳上封头浸没在外部水池内。发生严重事故后,安全壳内部的热量通过上封头外部的自然对流移出,从而保持对反应堆的长期有效冷却,提高了反应堆的固有安全性。研究安全壳上封头的自然对流换热现象与特点,对于分析严重事故下堆芯的安全特性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安全壳上封头外部自然对流的研究背景,以矩形封闭腔内底部弧形面加热产生的自然对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实验研究。使用高精度热电偶测量了不同加热工况下弧形加热段的温度分布,并使用L形测温结构测量了矩形腔内的热分层特性,同时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开展了局部流场可视化测量并分析了弧形结构对自然对流流动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对自然对流热态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研究了弧形加热段对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现有的换热关系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利用标准的可视化数据分析流程,获得了弧形加热面附近的速度场和湍动能分布特性。基于温度和速度的测量结果,识别了弧形加热面对自然对流换热过程的影响机理,并拟合出适用于描述弧形加热段换热特性的关系式。基于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考虑固体域和流体域的传热,研究了与实验工况相同条件下的二维自然对流换热问题,评估并分析了不同湍流模型和湍流热通量模型条件下弧形加热段换热特性的分布规律。基于实验数据,对湍流热通量模型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修正后的湍流热通量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对矩形腔内弧形加热段产生的自然对流换热特性的预测精度。并基于参数优化后的模型,模拟分析了矩形腔内弧形加热段产生的流动与换热特性。本文的实验与数值研究结果将能够用于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及数值模型开发工作中,对于提高事故工况下反应堆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日益严重,地下水和土壤的有机污染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作为一种高级氧化技术,活化过硫酸盐(persulfate,PS)被广泛应用于污染地下水及土壤
多孔阳极氧化铝(PAA)薄膜因其具有高度有序的一维纳米孔洞结构,所以在制备光子晶体等纳米材料方面被广泛应用。但是,PAA薄膜通常只是作为模板来直接被使用,对于其自身特性的研
农业耕作和收割时期所排放的大气颗粒物是我国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会影响农业区甚至是整个区域的大气环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约20%,厘清该地区农业耕作和收割时期大气颗粒物的排放特征,对研究大气污染物对区域空气质量影响及减控措施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依托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科学试验基地(沈阳站)、长春农业综合试验站(长春站)、榆树市农业示范区(榆树站)、大安
[目 的]通过实时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TE)在心动周期内对正常儿童二尖瓣装置进行定量分析,探讨整个收缩期二尖瓣三维立体形态、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与年龄和体表面积的相
硫化亚锡(SnS)可通过转化和合金化反应储存锂/钠离子,具备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但常规制备过程中的高温还原使SnS易于团聚和长大,且在充放电过程中SnS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且Sn颗粒
在人类的不断探索和努力追求下,科学技术持续发展,一项项新的成果不断问世,在这种环境和趋势下,项目的规模正逐渐变的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面对现代项目的高要求,传统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同时对于能源的需求也日益激增。其中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主要使用的能源材料,然而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不可避免得会走向枯竭,同时
随着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和电网结构复杂性日益增强,近年来国内外发生多起因风机脱网引发的电网大规模停电事故,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风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炎症、滑膜增生、软骨降解、骨侵蚀和血管翳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随着病程的发展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随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中胚层来源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广泛存在于全身多种组织中,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能在特定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