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环境权的创设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r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环境权产生的经济学和法学基础为切入点,从理论上论证了确立环境权的必要性,将环境权界定为:公民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的基本权利。进而,对环境权的主体、客体、内容逐一论述,以支持笔者对环境权概念的界定。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笔者从考察国外环境权的相关立法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环境权法律制度的缺失,提出构建我国环境权法律体系的立法建议。 文章第一部分,从经济学、法学两个方面探讨了环境权产生的理论基础。以经济学的视角看,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单靠传统的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已经不能合理的配置这种有限资源了。环境问题的迫切性和原有制度的缺陷使得创设一种新的权利成为一种必要,环境权应运而生了。再从法学角度看,环境法的立法意图就是通过对环境的法律保护,从而达到衡平世代间的人类利益和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进去,以保护环境、谋求发展的观念重新审视我们现有的法律体系,推进法律的“绿化”,在这个“绿化”的过程中,环境权的构建应当成为我们工作的重心。 文章第二部分,主要阐释了环境权的概念及其三要素。首先,笔者将环境权界定为公民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的权利,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对非人类自然体、后代人、单位、国家的环境权主体资格论的质疑,确立环境权的主体仅限于当代人的观点;通过对“环境”概念的界定,明确环境权的客体仅限于环境的生态功能所指向的“良好环境”。最后,通过对“权利”概念的考察,明确环境权只能是权利的论点,进而,从内容上将其分为实体上的环境权和程序上的环境权,并逐一对各个具体权能做出界定。 文章第三部分,从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首先,考察了国外环境权的相关法律制度,通过分析外国环境权的立法体例,探寻构建我国环境权的现实可能性;其次,笔者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的立法现状,指出我国在环境权保护方面存在的缺失,论证创设环境权的必要性;最后,笔者提出了自己关于环境权的立法构想,即明确环境权的宪法地位,在环境基本法中构建环境权的整个制度体系,并对我国传统部门法进行修正,从而建立起环境权的制度体系。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越来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稀缺的资源。由于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使我国在人口与经济活动不断增
在吉林探区,随着勘探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古河道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其物性好、产能高的特点成为岩性勘探的首选目标。但受地震资料品质的限制,古河道的识别始终是地震资料
采用自编问卷,以四所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中文方向本科专业大一、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发现,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对其专业认同水平并不高且基本处于同一水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普及和应用。泵送混凝土不仅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对薄壁密筋结构少振捣或不振捣施工,具有提高抗渗性、改善耐久性特点。
城市社区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程度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传统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
20世纪末以来,伴随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加剧,企业日益面临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这些都要求企业对迅速变
水资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人类的生存、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它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工农业生产和国
地下水人工补给又被称作“地下水人工回灌”,是运用三水转化原理而开展的水资源调蓄工程。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的人工补给,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加和恢复地下水资源
旅游活动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欣赏活动,是旅游者怀着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所进行的一种审美活动,实质上就是对旅游资源的审美。对旅游资源进行审美思考,能更好地研究自然旅游资源和
本论文采用环境史学的方法,对历史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了汉代的郡县屯田、隋唐时期的营田、元朝时期的军户屯田、明朝时期的卫所屯田和清朝时期的屯田政策,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