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偶像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f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隐逸现象这种边缘性士人风气的社会价值取向层面出发,阐明士阶层社会参与之变相形态的发展,对后来的魏晋名士文化、士人人格理想的塑造之直接影响。以对隐贤、清士等外在名相的历史考察,结合嵇康、阮籍对传统志意说的内在精神承传,寻绎隐逸的道德名节内涵和放言介入的姿态,以及嵇阮对生命与价值两大层面问题的取舍,初步说明七贤契合时人文化心理的数点相关范畴。 对七贤品目得自生前而非身后的问题加以详细的证明,阐明了“竹林会”的发生,可能系嘉平初的二三年间以嵇康、阮籍、山涛为首的一次或数次松散的友朋聚会。从汉末题拂的种类及七贤品藻次第问题,提出七贤品题出于浮华社会群体对具有道德人伦偶像意味的当世名流的题榜。 以嵇康“显明臧否”的政治态度和“至公”理想为基础,结合其对清议的认识以及对结党以营公义的徘徊,对以往单纯的性格悲剧说提出质疑,并对嵇康之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阐释。通过对竹林人物与正始四聪八达集团人物的关系考察,指出嵇康等七贤与郭泰等八顾的类似性质。并初步勾勒出嵇康以异端边缘姿态自居,与权利相对抗的过程,并推测七贤当世得名的缘起来自太学生徒对避世道德楷模的题榜。 西晋一朝作为竹林七贤影响的第二期在权利和话语的纠缠中得以呈现。对西晋具体时代背景进行了必要详尽的分析。嵇阮身后,清流名士群体与西晋朝廷的对立并未消歇,其争夺在朝势力的过程,也是这一阶层转移升降的过程。而史书限断事件则彰显了玄学名士对话语权的最终掌控。泰始到元康,是从政府到民间清议逐渐减弱的过程,也是标榜儒学的司马氏政权最终皈依玄学的过程,这一政权政治上的胜利,和思想学术上的失利,对竹林人物身后影响的逐步扩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嵇康诗文和嵇康之死的追述,以及阮籍行为模式的大众化,无不与此相关。最后通过对山涛、王戎掌选吏部及其家族作用的分析,说明“七贤”传说和人物声望得到攀升的现实利益原因;并阐明了元康以后的自然主义放荡思潮,正是以嵇阮七贤为本源偶像的“任自然”说的极端发展,这是竹林七贤自此跃升为两晋最高偶像之际会。 东晋以后,竹林七贤成为公认的士人精神偶像,其传说故实也走向纸笔传写的阶段。结合东晋避世高僧的相关论述,对竹林七贤故事在南朝流传中各种情节细部的变异情况和人物事迹的岐异进行辨析,从史籍的抵牾和变乱中寻绎文学故事创作加工的痕迹,是对七贤相关文献材料的第一次全面地辩证性地考释。并通过竹林七贤传世壁画的独特视角对竹林人物偶像作用的精神内蕴进行分析。探讨其形象意义如何契合东晋人艺术化和理想化的生活模式、人格理想以及对仕隐问题的全新认识等等,对七贤偶像机制生成的第三期进行论述。
其他文献
儿童观即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和基本看法。它是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理论共同的研究主题。该研究试图通过“教育学”和“文学”的对话,为儿童观研究寻找一条新的途径。论文以“质的
在目前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编剧教学中,最常教授和采用的构思方法是按照“创意-梗概-大纲-剧本”的顺序,由于这一构思方法大多只是“纸上谈兵”,学生习作练习中常常遇到困难,
笔者通过对群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问题的理论分析,讨论了掌握学习模式的基本原理,及其对体育课班级教学取得个别化教学效果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在体育课班级教学中应重视学
《汉唐之际帝王、士大夫家训研究》对汉唐之际的帝王、士大夫家训进行全面、系统的文献考查、内容研究与形式分析。 本文分三部分: 一、汉代帝王、士大夫家训研究:帝王家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受到特别的关注。但是从现有地理课堂教学分析来看,学生
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有许多人存在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当事人处理不当,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民乐队的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发
20世纪的西方世界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后来的冷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艺术家们的创作观念受到巨大冲
踝关节的损伤是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病。笔者对陕西国力、山东鲁能、北京现代、深圳健力宝、青岛澳柯玛等8支中国甲A男子职业足球队134名运动员踝关节损伤进行了调查,分析我国男
<正>热升华转印技术是根据当把某些颜料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燃料就会升华的特性实现图文转移的技术。在升华过程中,纺织纤维或合成材料接触到颜料后会被永久性染色,从而实现热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委托、代理、以及无船承运人业务的有关规定,来探讨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所经营的各种业务的具体法律性质,以及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