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ENSO事件衰减期位涡异常及对中国东部春季降水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季作为东亚冬、夏季风系统转换的过渡季节,是我国东部华南地区的主要雨季之一。华南春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且具有较大的年际变率,通常导致严重的洪涝或干旱灾害。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引起全球大气环流年际异常的外部强迫因素,但是ENSO对我国不同季节气候异常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ENSO对中国东部春季降水的影响存在年代际差异,但近年来,中太平洋海温异常型的ENSO(CP ENSO)事件比传统的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型的ENSO(EP ENSO)事件发生的频次更高,而且二者引起的大气环流异常也是不同的。位势涡度(位涡)是表征大气热力和动力特性的综合物理量,是反映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变化的重要气象要素。本论文从位涡及其异常的角度,通过典型个例和合成分析,研究CP和EP两类ENSO事件春季衰减期高层位涡分布差异及其对中国东部春季降水的影响,揭示了两类ENSO事件衰减期全球位涡源汇分布的差异及其影响春季降水异常的机理。此外,从天气尺度变率的角度,统计分析了平流层位涡侵入对流层的差异及其对地表气温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2016CP El Ni(n)o和2011CP La Ni(n)a事件衰减期位涡异常分布及其影响中国东部春季降水的个例分析
  2016CP El Ni(n)o(2011CP La Ni(n)a)事件由于暖(冷)海温调制东亚对流层经向温度梯度,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偏北),高层30°N东亚上空出现气旋(反气旋)性位涡异常,在40°N东亚上空出现反气旋(气旋)性位涡异常而且在低层仍然存在,30°N气旋(反气旋)性位涡异常的西南边缘的北(南)风和低层40°N反气旋(气旋)性位涡异常西南边缘的南(北)风,绝对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加(减少),导致中国东部30°N左右出现上升(下沉)运动,对应中国东部出现降水正(负)异常。2016CP El Ni(n)o(2011CP La Ni(n)a)事件急流偏南(增强)使得50°N东亚沿海位涡源增强(减弱),有利于(不利于)高纬度的位涡向低纬度辐散,因此30°N以南地区位涡增加(减少),即中国东部上空出现位涡正(负)异常。
  (2)两类ENSO事件衰减期位涡异常分布以及影响中国东部春季降水的合成分析
  EP El Ni(n)o和CP La Ni(n)a由于海温异常强度大,调制东亚地区对流层经向温度梯度异常,引起东亚上空纬向风异常,导致东亚上空位涡异常分布。对于EP El Ni(n)o(CP La Ni(n)a)事件,30°N和20°N东亚地区分别出现东(西)风和西(东)风异常,对应30°N以北和以南出现气旋(反气旋)性位涡异常和反气旋(气旋)性位涡异常,因此绝对涡度经向平流差异项正(负)异常,进而导致上升(下沉)运动,中国东部出现降水正(负)异常。然而EP La Ni(n)a和CP El Ni(n)o事件由于其海温异常强度较小,因此对东亚地区对流层温度经向梯度调整不明显,东亚上空纬向风变化不大,因此对东亚上空位涡异常分布没有影响。从位涡源汇诊断上,EP El Ni(n)o事件在50°N,110°E出现位涡源,利于高位涡向中纬度东亚地区输送,因此30°N以北东亚地区上空出现正位涡异常,而CP La Ni(n)a事件中50°N,120°E位涡汇不利于高位涡的输送,因此东亚地区上空出现负位涡异常。
  (3)全球变暖背景下位涡分布
  采用CMIP5里的两套模式数据CNRM-CM5和FGOALS,模式模拟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纬度出现位涡负异常带,尤其是东亚地区上空出现负异常中心,FGOALS模拟结果显示位涡异常中心强度和范围较大,对于中国春季降水异常分布两组实验结果差别也较大,CNRM-CM5结果显示在中国长江流域出现正异常,而FGOALS华南地区出现降水负异常,华北地区出现降水正异常。
  (4)天气尺度位涡侵入对地表气温的影响
  本文定义了天气尺度区域位涡侵入指数RPVI反映冬季东北地区天气尺度位涡侵入变率。通过挑选高RPVI和低RPVI指数合成分析表明,在高(低指数)东北地区位涡侵入事件发生频率超过(低于)50%(10%),由于平流层反气旋(气旋)异常环流,引起位涡里面的正压项在30°N-50°N,90°E-120°E出现正(负)异常,因此该区域出现位涡正(负)异常,并向下向东侵入120°E东亚地区并引起地面气旋(反气旋)性异常环流,环流异常西侧的北(南)风异常导致东北地区地表气温至少下降(增温)0.9℃。
其他文献
大气颗粒物已经成为城市大气的重要污染物,不仅会导致能见度下降,更重要的是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北京近年来面临着严重的复合型大气颗粒物污染,而伊斯兰堡作为巴基斯坦的首都,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大气环境问题。中国、巴基斯坦两个发展中大国的国情相似,均处于城市化、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伊斯兰堡也是“一带一路”走廊上重要的城市。对比两个城市PM10中的物质浓度和化学组分对国家减排策略制定、公众
学位
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备受关注,以PM2.5(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粒子)为首要污染的灰霾现象频发。城市中人为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区域传输,气溶胶与行星边界层之间的作用是PM2.5浓度爆发性增长的重要因素。有机气溶胶作为大气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分子能很好地示踪污染来源和反应过程,因其分子组成和反应过程十分复杂,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城市边界层内有机气溶胶的四季变化特征和垂直分布特征
学位
本文基于2015-2017年北京闪电定位网(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闪电定位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探空资料以及35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站不同污染物(PM2.5等)数据,分析研究北京地区(39.5°~41.0°N,115.0°~117.5°E)闪电活动与热动力因素、气溶胶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2016年6月10日北京城区一次雷暴过程中各雷达特征参数与闪电频数的
学位
气候变化模拟和预估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外强迫场的不确定性、模式对辐射强迫响应的不确定性以及气候系统的内部变率。不确定性的存在,制约了气候预估信息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因此,揭示不确定性的来源,明晰各不确定性因子的相对贡献,探索减少不确定性的方案,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决策而言至关重要。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因区域而异,关于全球人口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全球陆地季风区的气候预估不确定性,目前尚存认知空
学位
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系统的影响,夏季容易发生极端降水,加之复杂的地形、土壤和植被条件,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平均每年造成700多人因灾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亿元。然而,目前对于该类灾害的预报水平依旧较低,亟需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全国尺度上建立较为准确和高效的滑坡泥石流预报系统,提高滑坡泥石流预报水平,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本文针对降水型滑坡泥石流,在对现有的滑坡泥石流统计预报
裸土反照率和发射率是陆面过程模式中重要的参数,它们可决定地表能量的再分配,对天气气候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准确参数化裸土反照率和发射率对陆面过程模式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观测手段的不断丰富与多样化,针对裸土地表辐射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多,但对裸土分光辐射及其反照率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的,陆面过程模式中裸土分光辐射反照率和发射率的参数化方案仍然不是十分理想。究竟哪些气候和环境因子是影响裸土分光辐射反照率
学位
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地处东亚季风北边界附近,气候类型多样,生态系统脆弱,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的降水变化对当地的农业灌溉,农牧种植,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的降水变化既受到气候系统内部自然变率的调控,又受到气候系统外强迫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影响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雨季降水年际变化和长期趋势的因子两方面入手,分别分析影响东亚季风北边
学位
本文使用多套再分析资料,对夏季青藏高原高层大气热源(TPUHS)及南亚高压的中短期变化及其天气气候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揭示了夏季TPUHS的中短期变化特征及其所激发的Rossby波列对环流和天气气候的远程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夏季TPUHS的准双周变化与南亚高压双模态振荡的联系。进一步分析了夏季南亚高压双模态和东伸西退两类东西振荡的联系及其对亚洲环流和天气影响的异同。本文还研究了南亚
学位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地形和热力强迫影响大气环流和亚洲季风已有大量研究,然而目前关于调控高原热状况年际变率的主导因子以及高原热力强迫如何通过大气环流影响海洋这两个问题依然缺少足够的关注。亚洲季风区存在复杂的多尺度海-陆-气相互作用过程。随着气候系统模式的发展以及计算资源的改善,通过海-陆-气耦合的气候系统模式进行高原热力效应的研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手段。春季高原地表感热加热达到年循环的峰值,也是冬
学位
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是热带大气季节内变率中最主要的信号,同时也是季节内时间尺度可预测性的主要来源,它对全球的天气和气候系统都有重要影响。目前大多数模式模拟和预测MJO仍然存在很大困难,特别是在海洋性大陆地区。本文主要利用一种基于追踪MJO东传降水异常的识别方法(MJO Tracking)评估了参与MJOTF/GASS全球模式比较计划的模式模拟MJO的能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