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残余木质素定向拆解机理与肥料化利用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long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三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定向拆解是生物质绿色高效利用的基础。本文从纤维素优先和木质素优先利用策略出发,通过梯度酸沉、仿生催化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生物质残余木质素成分结构与拆解分离策略,揭示了木质素拆解机理,开发了两种木质素改性缓释肥料,为构建生物质绿色全量循环利用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结果为:(1)纤维素优先残余木质素定向拆解。木质素的多相特性,特别是分子量和官能团的特性,对木质素有效转化为有价值的产物提出了挑战。本文对纤维素优先生物发酵残余木质素进行定向拆解分离,并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定量结构解析。以蔗渣纤维乙醇发酵残余物为原料,采用快速碱溶和梯度酸沉法获得不同pH木质素,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13C NMR、31P NMR和HSQC NMR定量分析结合FTIR、TGA、DSC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不同pH值的木质素进行解构分析。GPC结果表明,随着pH的减小,木质素的分子量逐渐降低。定量核磁分析结果表明,pH 9.0时析出的木质素具有单元间最高比率的β-O-4醚键,pH为5.0时木质素的产率最高,并有较高的脂肪羟基和酚羟基。pH3.0及以下的木质素沉淀主要为单体或二聚体。研究表明,梯度酸沉法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木质素定向拆解分离方法,为定制不同的木质素结构以提高其加工价值(如改性、聚合、解聚等肥料化、功能材料化、平台化合物化的高值利用)指明了方向。(2)木质素优先定向分离与仿生催化降解。以纸类城市固废物为原料,采用木质素优先策略进行处理,针对前期研究中芬顿试剂的催化工艺苛刻处理条件(220℃以上,超临界)不足,本文以过硫酸钠替代H2O2,与亚铁离子结合为仿生催化剂,仿自然界中锰过氧化酶作用机制,定向氧化催化降解木质素,并进行纤维酶解糖化。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后木质素被定向分离,降解为低分子芳香族化合物,固体残留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由75.63%增加到87.86%,纤维酶解糖化率达到85.44%。该工艺避免了复杂而苛刻的前处理工艺,处理温度降至140℃以下,提高了碳水化合物糖化发酵过程的反应器容积利用率,减少糖化用酶量,并增加了木质素的附加值。(3)基于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研究木质素仿生催化降解机理。成功制备了1-(3,4-二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苯氧基)-1,3-二醇等木质素模型化合物。以木质素模型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过硫酸盐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其定向解聚成低分子量芳香族化合物。结果表明,与过氧化氢仿生催化剂相比,氧化力较高的过硫酸盐催化剂可显著降低对苛刻反应条件的需求。过硫酸盐与过渡金属结合,在温和的反应条件(小于100℃,1atm)下,99%的木质素二聚体定向解聚为单体。Gibbs自由能计算表明,β-O-4键和Cα-Cβ键对过硫酸盐自由基的激活能垒均低于过氧化氢。同时提出了五元环反应机理,即硫酸根自由基阴离子(SO4-·)与木质素形成五元环过渡态而促使β-O-4键断裂,为过硫酸钠仿生催化剂处理生物质和木质素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4)生物质残余木质素肥料功能化利用。根据前述研究结果,纤维素优先发酵残余木质素可作为优良的缓释肥原料,通过对其简易改性/复合,成功制备了包膜型和载体型两种缓释肥。以残余木质素、聚乙烯醇(PVA)为原料,甲醛为交联剂,通过醚化反应,采用流延法制备残余木质素-PVA交联膜。同时,分析交联反应条件对交联膜光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采用FTIR、SEM、热粘拉力试验仪对交联膜进行表征。交联膜液通过包膜法制备尿素包膜缓释肥料并测定其在静水中的缓释效果,并探讨了缓释肥料的释放机理。通过CTAB和OTAC插层改性钠基蒙脱土,蒙脱土层间距明显增大(达到4.12nm)且层间距非常均一,成功制备了有机蒙脱土,有利于与高聚物复合。以残余木质素、海藻酸钠、有机蒙脱土、壳聚糖为原料,开发了纤维乙醇残余木质素载体型缓释肥料,通过均匀实验,得出最优制备工艺条件,总氮含量达40%以上。通过包模型缓释肥盆栽试验,综合评价株高、叶绿素含量、POD活性、根活力、土壤脲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等用肥效果,表明缓释肥料相对普通肥更有利于植物生长,其肥效期大于普通肥料,能更好地加强植物的代谢能力,对养分利用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建立了生物质绿色全量利用模式。
其他文献
“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SDG4)是联合国在21世纪向全球教育提出的发展目标,推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并实施在线教育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以其不受时空限制、高可及性和低成本等诸多优势,吸引了具有多样化动机和需求的学习者,成为课堂教学和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MOOC自
学位
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加快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日新月异的技术不断与教育系统的各要素、各环节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教育样态,带来了教学流程的重组与教育生态的重构,这对新时代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技能素养,更需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意愿、教学观念、教学实施乃至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要素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教学问题的智慧,即信息化教学智慧,以应对新时代的教育规律
学位
尽管野生动物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但生境破碎引起的食物缺乏、人类干扰活动导致的慢性胁迫、不同生理状态导致的能量开支依然会导致野生动物健康状况受损,因此野生动物保护中对其身体健康监测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野生动物难以捕捉和靠近,获取血液样品会对动物造成伤害,引起血液中测量目标物浓度的干扰。非损伤样品(尿液、粪便、毛发等)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生理状态信息,还把对动物的伤害降到最小,在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中得到
学位
细胞连接是一类由多蛋白复合物组成的细胞结构,在生物组织中提供相邻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通讯和粘附。细胞连接在上皮组织中尤其丰富,维持上皮细胞间的细胞屏障,控制细胞间的物质运输。细胞连接使得动物细胞可以聚集在一起,可以减少细胞所受到的外界应力,并维持一定的组织形态,这对于生物体各组织功能协调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是上皮细胞失去细胞极性和细胞粘附性,获得迁移性和侵袭性,成为间充
学位
可逆温致变色木材是一种基于相变技术的新型木材,当作为家具材料时,不仅可丰富家具装饰效果、指示家具表面温度,还具有热储存与热释放功能。本研究逐级阐明了基于可逆温致变色木材的家具设计策略:首先,制备出一种将可逆温致变色染料直接注入木材并与之结合的可逆温致变色木材(TW,Thermochromic wood);然后,根据所制备材料力学性能、构造特性、变色特性、装饰特性研究了其材料的设计属性,并从功能与价
学位
塑料作为重要基础材料,自20世纪中叶被广泛用于农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大量废弃塑料被排放入海,并逐渐破碎、分解为微小的塑料碎片。一般将直径小于5mm的塑料称为微塑料,后者已成为一类新型环境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并可能对海洋生物甚至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全球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该地区也是塑料排放最密集的区域。作为全球最大的海水养殖国家之一,我国东南沿海典型海湾和工厂化海水养
学位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中国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在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汇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碳源-碳汇平衡的主要驱动者。土壤微生物呼吸是地下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全球碳收支评估的关键,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全球碳循环系统性机理研究的重点,对合理预测全球碳平衡格局意义重大。然而,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呼吸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亚热带4种典型森林——樟树(
学位
植物体内养分内循环是森林养分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利用会同杉木林定位连续25年测定的生物量和树木养分数据研究杉木养分内循环。本研究根据某个林龄段开始时活着的树木器官生物现存量和器官生长周期,推算这个林龄段的“仍存活器官”(仍存活器官是指某个林龄段开始时活着的且在这个林龄段结束时还活着树木器官)生物量。某个林龄段“仍存活器官”
学位
利用白腐菌对染料污染物的降解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处理方法,能对一些毒害作用较强的染料,例如孔雀石绿、苯胺蓝实现减毒减量,减轻损害作用。白腐菌对染料污染物的胞外降解已经研究的比较成熟了,然而白腐菌细胞对染料污染物的胁迫是如何响应的,生命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调控机制如何,目前这类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以典型的白腐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微生物实验方法研究了菌株对
学位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质量下降的终极形式,是全球范围的重大生态、经济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壤侵蚀流失、基岩裸露、生产力急剧下降等特征。中国作为喀斯特地貌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通过“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的实施,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遏制土壤退化、提高土壤质量是石漠化治理的首要任务,植被恢复是石漠化治理进程中提升土壤质量的最佳措施,而植被恢复的关键在于树种选择和结构配置。因此,在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