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株蚯蚓源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其复合发酵物对育肥猪的益生作用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00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畜牧养殖行业禁抗减抗的大背景下,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成为了当前研究热点。其中,乳酸菌等益生菌也逐渐被开发利用,发挥其功能效果。本试验从蚯蚓体中分离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b.plantarum)、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P.acidilactci)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Leu.mesenteroides),将这3株乳酸菌复合发酵蚯蚓之后的产物添加到大长白育肥猪日粮中,探索对其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效果。从蚯蚓体内分离出3株试验菌株,通过生化、16S rRNA鉴定确定为植物乳杆菌Lb.plantarum、乳酸片球菌P.acidilactci和肠膜明串珠菌Leu.mesenteroides,分别命名为R1、R2、R3,并对其进行产酸、生长特性、耐酸、耐胆盐试验,以及抑菌、药敏和安全性试验等,证明了3株乳酸菌菌株产酸能力强,具有耐酸、耐胆盐能力,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也表现多重耐药,无溶血特点及不含硝酸还原酶,在SPF级KM小鼠动物试验中未出现死亡现象,无病理性变化,未出现细菌移位,具有一定安全性。应用分离出的3株乳酸菌进行复合发酵蚯蚓肉体,探索发酵工艺,得出最佳发酵工艺为接菌比例5%:3%:2%,发酵温度32℃,发酵时长48 h,将发酵产物尝试混饲投喂育肥猪,探索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效果。将20头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Ⅰ组饲喂基础日粮空白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饲喂基础日粮+乳酸菌发酵蚯蚓产物低、中、高剂量组(添加量分别为1%、3%、5%)。测定育肥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指标。试验结果如下:1.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1%、3%、5%含量复合乳酸菌发酵蚯蚓物的Ⅱ、Ⅲ、Ⅳ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比对照组高,且添加3%、5%的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Ⅰ组与试验Ⅱ、Ⅲ、Ⅳ组的平均料重比依次为递减趋势,试验组Ⅳ平均耗料增重比与对照Ⅰ组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2.对猪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Ⅱ、Ⅲ、Ⅳ试验组白细胞(WBC)数(P<0.05)和淋巴细胞比率(P<0.01)均比对照Ⅰ组高,并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对于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含量,复合乳酸菌发酵蚯蚓物可以使IgM含量提高,Ⅲ、Ⅳ试验组的IgM含量较对照Ⅰ组呈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Ⅱ、Ⅲ、Ⅳ试验组的IgA含量均比对照Ⅰ组高(P<0.05);对比对照Ⅰ组,Ⅱ、Ⅲ、Ⅳ试验组IgG含量有明显的提升,并且试验Ⅳ组IgG含量有差异显著性(P<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的IL-1β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4个组别的IL-2水平呈上升趋势,Ⅳ组的IL-2含量与对照Ⅰ组有明显性差异(P<0.05);在IL-6水平结果中,Ⅳ组与对照Ⅰ组呈差异性显著(P<0.05),其他组别的IL-6水平没有差异性显著(P>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的IL-10水平呈逐渐升高,且3个试验组与对照Ⅰ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Ⅱ组、Ⅲ组的IFN-γ水平与对照Ⅰ组相对持平(P>0.05),Ⅳ组的IFN-γ水平与对照Ⅰ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Ⅳ组3个试验组的IFN-α水平与对照Ⅰ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猪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对照Ⅰ组,Ⅱ、Ⅲ、Ⅳ试验组猪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呈直线提升,Ⅳ试验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总抗氧化能力(T-AOC)相比对照组有差异性显著(P<0.05),但Ⅰ、Ⅱ、Ⅲ、Ⅳ组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添加5%的Ⅳ组丙二醛(MDA)含量呈直线下降,与对照组呈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试验表明在大长白育肥猪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乳酸菌发酵蚯蚓物可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为畜禽养殖行业的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影响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突发性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聋(平坦型及全聋型)25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症状、脑梗死和高压氧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369例(低频下降型82例、高频下降型37例、平坦下降型105例及全聋型145例),记录全部患者入院后的中性粒细胞计
学位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及其受体(TrkC)、Ras/Mek/Erk通路蛋白在大鼠发育、成年阶段耳蜗螺旋神经节(SG)中的表达,为耳聋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取出生5天大鼠(P5)、成年大鼠(12周龄)的耳蜗行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耳蜗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T3、TrkC、Ras、Mek和Erk1/2蛋白在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GCs)中的阳性表达,用Image J软
学位
绵羊产前瘫痪主要发生于妊娠后期的绵羊,其临床特征为后肢无法站立,趴卧不起,进而因采食和运动障碍而死亡,给肉羊繁育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河北省肉羊养殖规模的扩大,妊娠母羊产前瘫痪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而且目前有关绵羊产前瘫痪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因而绵羊产前瘫痪的防治难度较大。本研究针对河北省肉羊繁育场的产前瘫痪绵羊进行发病规律调查和相关指标检测,以期查明该病的发病原因、探究其发病
学位
近年河北部分地区鸡群小肠黏膜出血病变渐增多。本研究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河北部分地区有出血病变的小肠进行了细小病毒(Parvovirus,PV)、禽肾炎病毒(Avian nephritis virus,ANV)、鸡星状病毒(Chicken astrovirus,CAstV)、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轮状病毒(Rotavirus,Ro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学位
目的:探究孕期酒精暴露对后代新生大鼠大脑发育的影响及生后早期给予不同剂量外源性甲状腺素对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60只雌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酒精暴露模型组(A组)、酒精暴露模型+低剂量甲状腺治疗组(A+T2.5组)、酒精暴露模型+中剂量甲状腺治疗组(A+T5.0组)、酒精暴露模型+高剂量甲状腺治疗组(A+T7.5组)、正常对照组(N组)共5个实验组以及每个实验组对应的代理母鼠组。自大鼠怀孕
学位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犊牛腹泻是犊牛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或合理用药,严重时会引起犊牛死亡,将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更好地了解保定地区大肠杆菌性犊牛腹泻的流行情况,本试验对该地区规模化牛场进行有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对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进行了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小鼠致病性试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等试验,以便为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本试验对保
学位
由于“禁抗,限抗”措施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替抗物质和替抗策略,芽孢杆菌凭借其诸多优势被作为益生菌应用到畜禽养殖业,本试验从蚯蚓肠道内分离一株菌,经过理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手段确定其种属,通过药敏试验、抑菌试验、抗逆性试验、安全性试验等探究筛选菌株的安全性,用该菌发酵蚯蚓产物饲喂育肥猪,探究发酵产物对猪生产性能、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畜牧养殖业生产新型微生态制剂提供思路。从蚯蚓肠道内
学位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2018年,该病在我国首次暴发,并迅速在国内蔓延流行,给国内的生猪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ASF仍然反复发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ELISA是快速检测、筛查和净化ASFV感染猪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国内尚缺乏理想的ELISA检测试
学位
为了研究具有广谱抗病毒且能够提高机体免疫水平的鸡基因工程制剂,本研究表达了鸡白介素2(IL-2)和鸡干扰素α(IFN-α)融合蛋白,探究了融合蛋白在体外的生物学活性,从而为融合蛋白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鸡IL-2(AF000631)和IFN-α(EU937528)天然基因序列,对天然基因序列进行信号肽的预测。在不改变天然基因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的条件下,利
学位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对于治疗高危高龄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住院治疗的165名高危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74位患者选择行PTGBD,70位患者选择行ELC,21位患者选择保守抗菌治疗。因此将单纯行PTGBD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先行PTGBD治疗后行DLC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2,选择保守抗菌治疗,未行手术的患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