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与对话——浦安迪“奇书文体”理论的梳理与反思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美国汉学家浦安迪“奇书文体”理论的梳理与探询,希望寻找到这一理论背后的渊源,同时力图在历史与文本两个层面,与其进行对话。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绪论追溯研究缘起与学术综述。论文上编,考察浦安迪有关中国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的看法经历的几个阶段,追溯“奇书文体”前史到“奇书文体”的发展流变。通过对版本和作者考据、结构、修辞、寓意思想的分析,探讨“奇书文体”作为一种新文类蕴涵了怎样的理论前提和文体特征。论文下编第一节,力图在“奇书文体”说的背后,寻找这一理论构建过程中的思想资源和学理脉络,看“旧酒”如何装进“新瓶”。第二节将浦安迪的对话对象——五四“俗文学”说,作为参照系引入文中。通过对五四时期小说史观的再语境化,对五四文学革命中有关文白之争、雅俗之争,小说史观中有关“集体创作”和“文人独创”两种类型的作品辨析与研究范式,以及古典小说在国语建设中经典化的过程等问题重新进行考察,对“奇书文体”理论建构的合理性与对话实现的可能性提出某种质疑。第三节则针对浦安迪过于简单的“中国叙事学”理论,提出“奇书文体之余”这一概念,模仿浦安迪的治学范式,通过对艾衲居士《豆棚闲话》的例证分析,尝试完成对浦安迪“奇书文体”理论某种意义上的补充。  本文认为,浦安迪“奇书文体”理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早期海外汉学对中国明清长篇小说的误读,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和研究范式。作为凝视中国的他者,其理论有助于人们打开新视野,重新审视中国文学的丰富遗产。同时,本文力图避免将浦安迪斑驳芜杂的理论简单化,而是试图从多维度多面向与之进行对话,以实现“互为主观”的可能。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应受到应有的重视。农村初中体育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站在宏观角度,根据农村初中体
19世纪中叶,随着欧洲大陆反犹主义狂潮的甚嚣尘上,犹太人不堪忍受欧洲社会广泛的仇视和残酷的压迫,开始向美洲大陆大规模的移民,他们把遥远的美国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和避难所,犹太
12月17日,2018扬力集团第九届“116工程”创新成果发布暨客户联谊会盛大举办.本届“116工程”以“静心务实,创新拼搏,追求卓越”为主题,集中展出了12条自动化冲压生产线,超多
期刊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对联是一种言语现象,而对称是对联最明显的特征。  本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对联发展的简要情况、对联研究综述和本文的研究思路及选题意义
本文选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现在俄罗斯的“契柯夫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一戏剧艺术史上的重要历史现象为题材,从这一现象的一个侧面入手,通过对契柯夫反复强调的、而斯坦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端初期,呼唤“人的文学”的周作人为儿童文学理论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在研究并借鉴西方神话学、文化人类学的基础上,周作人融合个人素质与西方(包括日本)思
“题材”,指的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选取自己所熟悉的,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加以提炼,以此作为写作的材料。在十七年对题材的讨论中,它不仅指作者写作前的准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衡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独立探究、大胆发言、自由创造彰显得淋漓尽致,使得教学效率倍增,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人类的身体自始至终是个大问题。西方对“身体”的研究由来已久,至福柯方蔚为大观,被应用到多个学科领域。在国内,将身体作为文学研究视阈凸显出来的时间并不久,但“文学身体”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