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X射线/60Coγ射线致小鼠脑损伤规律和机制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kfc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离辐射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放射性损伤越来越受到关注。放射性脑损伤是放射治疗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其损伤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仍有待进一步探究。近年来,超高剂量率脉冲辐射因兼具肿瘤杀伤力和正常组织保护作用(FLASH效应)而备受关注,但其产生FLASH效应的关键物理参数和生物学效应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针对瞬时剂量率这一关键参数,检测超高瞬时剂量率脉冲X射线与常规剂量率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在整体行为、脑组织结构、小胶质细胞功能以及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研究两种射线致脑损伤的作用规律及机制差异,为超高剂量率脉冲X射线的生物效应机制解释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数据,也为电离辐射损伤防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材料方法:建立相同剂量和平均剂量率下两种电离辐射(4 Gy和7 Gy)全身暴露的小鼠损伤模型;通过一系列行为学实验(水迷宫、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和悬尾实验)初步探讨两种电离辐射对雄性C57BL/6小鼠学习记忆和情绪的影响差异;通过病理学实验(HE、Nissl和Tunel染色实验)、免疫荧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探究小鼠海马组织结构以及小胶质细胞数量和极化模式的变化差异;通过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探究两种电离辐射对小鼠海马组织在分子水平产生的损伤规律和差异;并采用以上方法对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的小鼠进行短期持续观察。结果:(1)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7 Gy脉冲X射线和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均会诱导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并出现抑郁样行为,但不会诱发焦虑样行为,且脉冲X射线照射后小鼠出现认知障碍和情绪行为的时间更晚。(2)病理学实验表明:相同剂量和平均剂量率条件下,两种电离辐射全身照射后均会造成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7 Gy 60Coγ射线照射后6 m小胶质细胞主要激活为M2型。(3)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结果表明:脉冲X射线照射后8 m和60Coγ射线照射后6 m差异基因和蛋白表达规律不同,M1和M2型小胶质细胞以及少突胶质细胞和其前体细胞标志基因均出现差异表达。(4)通过对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的短期持续观察,发现4 Gy和7 Gy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可在短期内损伤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结构,增加海马小胶质细胞数量,并以M1/M2型混合模式存在。结论:相同剂量和平均剂量率的超高瞬时剂量率脉冲X射线与常规剂量率60Coγ射线对C57BL/6小鼠进行4 Gy和7 Gy全身照射后,均可导致小鼠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但脉冲X射线损伤更轻,小胶质细胞激活的不同可能是造成两种射线损伤差异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蛋白质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或肽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从它们的可溶性形式转化为高度有序的纤维聚集体,这个过程被称为淀粉样纤维化,这种转变可导致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等。治疗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稳定前体蛋白的结构,二是解聚淀粉样纤维。大分子对蛋白质的自组装以及蛋白质未折叠状态的相对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糖基化大分子被确定为一种有前途的淀粉样蛋白相关疾
学位
鼻咽癌是一种高发于我国东南地区的恶性肿瘤,一方面,其发生发展机制仍不明确,另一方面,尚没有很好的生物学标志物帮助其早期筛查。根据2016年我国就鼻咽癌流行情况进行的统计,在每年新发的8万余例鼻咽癌中,中国患者分别占全球发病和死亡的38.29%和40.14%,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2/10万,0.7/10万)。免疫系统作为维护机体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证明与癌症的发生发展联系紧密
学位
寒冷的外在环境会对人体的神经、血液、生殖和循环等系统造成影响,机体通过调节表面散热和代谢结构等方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神经肽是由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经过剪切和修饰后在树突末端释放并与相应受体结合的多肽类物质,参与摄食、繁殖、运动、记忆和学习等一系列生理过程。肠道菌群与宿主共生,受到外界因素和内在环境因素的调节,可以持续且快速的改变以应对环境的刺激。神经肽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在冷暴露
学位
背景:胆管细胞癌(简称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具有发病隐匿、高复发、高转移、预后较差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胆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严重危害我国国民的生命和健康。目前,人们对胆管癌发病机制的认识仍非常有限。为了探索胆管癌发生发展新的机理,本实验室通过对15例胆管癌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另外82例胆管癌进行了目标区域的靶向测序,
学位
肿瘤干细胞(CSCs)是肿瘤内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和致瘤潜力的细胞亚群,在引起肿瘤发生、促进肿瘤生长、维持肿瘤异质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基于纳米药物靶向CSCs的治疗策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利用纳米药物化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声动力疗法、磁热疗法等,这些治疗策略主要是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凋亡来实现治疗目的。然而,由于C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
学位
硫醇主要包括半胱氨酸(Cys)、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谷胱甘肽(GSH),在维护生物体氧化还原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在生物体中的水平与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硫醇在细胞内的失衡将导致氧化压力爆发,促进细胞凋亡和坏死,引发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损伤等各类疾病的发生。因此,发展能够高选择性、实时、原位、高灵敏度检测生物体内硫醇水平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荧光探针可以将分析对象的化学信息以光学
学位
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轴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只有少数患者可以从中获益,甚至某些类型的肿瘤对检查点阻断治疗完全无效。其原因之一为,抗体类药物阻断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后,细胞内的PD-L1会“再分配”到细胞
学位
目前羟基锡酸盐和锡酸盐阻燃剂广泛应用于聚氯乙烯(PVC)等高分子材料中,并对高分子材料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但是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计算解释阻燃剂在聚合物领域的阻燃性还不够深入。因此从DFT理论上研究阻燃剂羟基锡酸盐和锡酸盐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DFT计算出阻燃剂的结合能和键解离能,合成出阻燃剂并且应用于PVC中进行阻燃和残炭分析,探究结合能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在我国,胃癌依旧是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如何有效地治疗胃癌一直是人们不断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蛋白质作为有机体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不但维持着正常机体的运转,也在癌症发生与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探究人体内胃癌发生时某些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及其参与的蛋白质调控网络,可以让我们在蛋白质层面更加深入地理解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内在机制,进而锁定一个和多个蛋白质作为胃癌治疗的药物靶标,助力
学位
环氧树脂(EP)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力学性能、电气性能等优点,但其易燃性限制了其在建筑、航空航天及电气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对人身安全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提高EP的阻燃性能十分必要。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种由轻质元素(C、H、O、N等)组成、共价键连接的二维或三维晶体多孔材料,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均匀以及稳定性良好和表面官能团丰富等优点。本文制备了一种合成条件简单、热稳定性
学位